有这样一位九十五岁的老人

在绵竹市汉旺镇新开村,有一个九十五岁高龄的老人,精神矍铄,耳聪目明。他就是李均义老人。

初次见到李均义老人,看到他精神状态极佳。他与老伴相邻而坐,左手边放着一根拐杖,手里还夹着一支香烟。见到我们,老人热情地打着招呼。可以想见,老人是一位知书达理的老先生。据他的儿媳张艳介绍,她刚将老人从外面接回来。老人每天都是早上出门,天黑回家。

有这样一位九十五岁的老人

(老人在儿媳妇的搀扶下显得非常地幸福)

老人生于1924年,属鼠。1924年,中国发生了两大历史事件。一是在孙中山的主持下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确立了连俄连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开始;二是黄埔军校(又叫: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建立。它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这两大历史事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对后世产生着重要影响。

老人出生于一个殷实之家,家庭的良好条件使他能够从小就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直到现在,《增广贤文》、《三字经》等等,老人还能一大段一大段一字不落地背诵出来。老人说,这些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我们啥时候也不能丢。

据老人的儿子李佳霖介绍,在他小的时候,父亲对他要求极其严格。每天放学回家后,父亲就用弯刀削一大把铅笔摆放在他的面前,父亲就坐在旁边,看着他写字,如果有哪一笔一画没有写到位,都要被父亲责罚。父亲告诉他,写字要画划工整,一笔一画都必须到位,要做到平直有序,该直时就必须直,绝不能有丝毫的弯曲。他说,父亲的教育影响了他的一生,也改变了他的一生。不管他是在部队,还是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上,他都能够做到宁直不弯,做正直人,行正直事。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为过去家庭成分的影响,老人被安排在了绵竹伐木厂当工人。伐木是一项异常辛苦的工作,而且随时都面临着树倒伤人的危险,但是,老人却依然干得非常地出色,而且他带出的徒弟个个都非常地优秀。他告诉自己的徒弟们,不管干什么工作,对社会都是一种贡献,只有将工作当成事业干,个人心情才能愉悦,能力才能得到最大展示。师傅的教诲,让徒弟们受益终身。

回到农村以后,老人一边务农一边热心农村公益,哪里道路需要修补,哪条小沟小渠需要清淘,哪个河沟还缺座便桥……凡是遇到这类情况,老人的身影就会出现在哪里。老人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我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我自己。这就是老人的境界。

老人因为从小就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一手毛笔字写得非常地漂亮。因此,每到春节,老人都要自费购买一大堆的红纸,义务为乡亲们写春联。对此,老伴常有报怨,说他是“不务正业”,费钱又不讨好。老人总是报之一笑。他说:“都是乡里乡亲的,我既做了好事,也练了字,同时,更沾了家家的喜气,这样的好事我为啥不干呢?!”老伴实在拿他没有办法,也就默许了老人的做法。老人这一坚持就是几十年。

老人涉猎较广,知识非常丰富,对易经等也颇有研究。因此,左邻右舍及附近乡邻总会时不时地找老人帮忙相相命,看看风水什么的,老人总是告诉他们,这些东西只能是听听罢了,作为一种娱乐而已。一个人要求有好命,那还得自己去创造。即使你是富贵显达之命相,如果自己不去创造,最后也可能沦落为乞丐。一个家庭要求有好的风水,首先得从孝道传家开始。只要家风正,子女孝,再不好的风水也会成为好风水。老人总是利用一切机会用自身之所学教育和引导身边人,做正直人,行孝道事,倡好家风。目前,老人所处的家庭就是当地家风正,儿孙孝的一个典范。

对当今社会的看法,虽然已经是九十五岁高龄了,但是,老人依然是思维缜密,思路清晰,个人见解鲜明。老人说,现在国家强盛,社会安定团结,人民生活幸福。特别是国家大力惩治贪腐,成效显著,他感到非常地高兴。老人说,这样的国家有希望,这样的民族有希望。他期望国泰民安,期望世界和平。这,就是一位九十五岁的老人的心声。

我衷心祈愿老人健康长寿,祈愿国家强盛,民族复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