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後的武宗皇帝死後,百官爲什麼非得讓嘉靖即位?

喜歡的點個訂閱!

無後的武宗皇帝死後,百官為什麼非得讓嘉靖即位?

正德皇帝暴亡後,沒有子嗣,皇位空懸,請“嘉靖皇帝”來京繼位,是最能為人接受而不會產生非議的選項。

為什麼呢?

因為嘉靖皇帝朱厚熜(明世宗),與正德皇帝朱厚照(明武宗),“枝屬最近”。

您瞧他倆兒的名字,同為“厚”字輩,五行同樣屬“火”(按:“照”字下的四點水,其實就是火,照字的另一個寫法是“炤”),他們是堂兄弟。

具體關係我畫個圖,示如下:

無後的武宗皇帝死後,百官為什麼非得讓嘉靖即位?

朱厚熜的爸爸興王(諡為“獻”)與武宗老爸孝宗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在憲宗的十四個兒子中,孝宗與興王序齒最近,一個是老三,一個是老四。

孝宗的母親紀氏身份低微,也不得憲宗之愛,他之所以能繼位,根本原因在於:他是老大!孝宗前面還有兩個異母的哥哥(其中一個為萬貴妃所生),但都夭折了,孝宗就成了老大,老大就要做BOSS。

孝宗被立為太子時,他們的弟弟們都還沒出生,下料此後憲宗生子就像開閘放水,一下生了十個!其中邵宸妃一人就生了三位:興王祐杬、岐王祐棆、雍王祐枟,這哥仨才是一奶同胞的親兄弟。

從邵宸妃生子之多來看,她是得到憲宗寵愛的妃子。

後宮的勢力是靠皇帝寵幸加分的,孝宗的母親本來就不遭憲宗待見(孝宗生下六年,憲宗竟不知道!),她在兒子被立為太子後不久就去世了,使得孝宗地位孤弱。憲宗後來多次動念,想換掉這位太子,他心目中的候選人,據說就是邵宸妃所生的興王朱祐杬。但拿掉太子,在明代人心裡是“動搖國本”的大事,舉朝一致反對,使得憲宗敢想而沒有做成。

無後的武宗皇帝死後,百官為什麼非得讓嘉靖即位?

(興獻王朱祐杬)

內外大臣為什麼要力保孝宗的太子之位呢?

他們並不認識太子,也不瞭解其為人,群臣維護他的理由,只有一條:他是年紀最長的皇子,倫序不可變。

後來萬曆年間,神宗皇帝想換掉太子朱常洛,替上最疼愛的兒子福王朱常洵,群臣極力反對,道理也一樣,並非朱常洛比朱常洵優秀多少,而是朱常洛出生要早,倫序優先。

有嫡立嫡,無嫡立長,這是明代皇位繼承的根本原則。

當武宗遽然崩逝後,他沒有嫡子,也沒有庶子,那就只能從朱家近親屬中選擇繼承人了。朱家近屬不少,但有一個問題:是從武宗兄弟輩,還是侄兒輩去選?

此時楊廷和根據祖制“兄終弟及”的原則,要求從武宗堂兄弟輩去選。

不管是兄弟,還是子侄,首先是要血統近,疏遠的枝屬是不行的,像寧王朱宸濠(他祖上寧王朱權與明成祖朱棣是兄弟),在血緣上離皇室都八竿子以外了,居然也想繼承大位,那是痴心妄想,絕不可能得到認同。

論枝屬,誰最近呢?自然是孝宗最大的弟弟興王,興王已死,那就是他兒子朱厚熜了(此時朱厚熜還未繼承王位,以世子的身份管理王府)。

顯然,選朱厚熜,並非他最適合做皇帝,也不是他年紀合適,而是他在血緣上與武宗這一系最近。


無後的武宗皇帝死後,百官為什麼非得讓嘉靖即位?

楊廷和所引“兄終弟及”理論是沒問題的,可問題是,假如此時興王沒死,那該怎麼辦?

請武宗尊屬輩(叔父)的興王來繼位,肯定不行,如果將他唯一的兒子朱厚熜請來繼位,那興王這一系就要絕嗣!也不合道理。

如果跳過朱厚熜,從孝宗另外幾位弟弟或者其兒子中去擇一位,倫序就亂了,背離了“最近”的原則。

可見朱厚熜條件“剛剛好”的重要性。

但楊廷和定策從武宗兄弟輩去選一位皇位繼承人,卻也埋下了危機:新皇帝是武宗的兄弟,行輩相同,他到底是繼武宗之嗣,還是繼大明之統?

無後的武宗皇帝死後,百官為什麼非得讓嘉靖即位?

楊廷和認為,統嗣不分,新皇帝來繼統,也是繼嗣,繼承孝宗、武宗這一系的皇嗣——不能讓孝宗、武宗絕嗣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古人對承嗣看得很大。

可偏偏新皇帝朱厚熜個性很強,不願苟同,他堅持認為自己是來繼統的,他是武宗的堂弟,不是兒子或侄兒,他自己有親爹,幹嘛要認別人的爹做爹!

君臣意見不合,就鬧出了嘉靖初年著名的“大禮”之爭。楊廷和被自己親自挑選的皇位繼承人趕下了臺。

武宗去世時,沒有子嗣,在本朝沒有先例,就是前代也極少出現這種情況。而朱厚熜的條件可謂“剛剛好”,楊廷和就把他請來繼承大位,對此眾人無爭議(雖然有人指責他“專權擅斷”)。可是,如果朱厚熜的情況不是那麼“剛剛好”,那就要費一番周折和討論了,很有可能就要從武宗的侄子輩去選一位繼承人了。其優先原則,當然還是血統要近,到底是誰會成為那個幸運兒,只消順著皇族的支系圖去擼,是很好判斷的。

無後的武宗皇帝死後,百官為什麼非得讓嘉靖即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