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丨匠心修補承歷史 雙林鐵塔煥新生

義烏江畔的佛堂古鎮,因佛而名,因水而商,因商而盛……而如詩如畫的江南古鎮中,佇立著一座壯美伽藍。莊嚴的殿堂,生動的佛像,恢宏的建築,雲黃山麓的雙林寶剎,乃“震旦國中,莊嚴第一”的天下禪院十剎之一。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雙林寺始建於南北朝佛教興盛的時代,由高僧傅大士開創。青燈古佛,轉眼千年雲煙飄過,歷經15個世紀的雙林古寺如今被淹沒在碧波之下、安然沉睡。而於雙林寺建寺四百年後,在山門前所立的一尊雙林鐵塔,千年後仍屹立不倒,成了歷史滄桑與文化流轉的見證。

中華文化丨匠心修補承歷史 雙林鐵塔煥新生

雙林鐵塔南立面圖 1: 10 引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雙林鐵塔保護修復方案》

中華文化丨匠心修補承歷史 雙林鐵塔煥新生

於雙林寺建寺四百年後,在山門前所立的一尊雙林鐵塔,千年後仍屹立不倒,成了歷史滄桑與文化流轉的見證。

●商報記者 張靜恬

歷經風霜的雙林鐵塔,已經有些生鏽發黃,甚至有些剝落,滿是被歲月雕刻的痕跡。雙林鐵塔的保護和修繕工作,緊迫到必須與時間賽跑。

圖報佛恩 鐵塔始建

雙林鐵塔鑄造於五代後周廣順二年(952年)“廣順年間”(五代十國後周時期,公元951至953年間),由赤岸野塘公朱祿(野塘公名祿,字宏基,號野塘老人,世居)出資。另一本著作《雙林寺考古記》則將雙林鐵塔的鑄造時間確定為後周,即公元952年。

關於野塘公為何要造雙林鐵塔,《清許乾撰重修雙林鐵塔記》中載,因黃巢所過之處,留下一片荒涼景象,而“公與其母陳,獨得無恙,母氏資稟慈肅,事佛甚謹,公自知為其福報所致,迄平定,為答冥祐,圖報佛恩,見雙林寺宇巍煥,僧舍繁華,誠不虛大士之道場。以為梁木必有壞時,不若鎮以鐵塔,令後人睹塔存而寺亦因葺之而不廢。遂于山門內兩邊,捐資鳩工,鑿兩方池,各鑄鐵塔,豎立於其中,與寶剎並峙,意深遠也。”圖報佛恩之說也就這樣在民間流傳下來。

據文物普查,另有東朱鄉喬溪村所保留的一尊鐵羅漢像,從另一個側面也佐證了塔的建造者與建造年代。雙林鐵塔鑄造之際,因野塘公有子四、得孫十八人,為避免子孫離散的情況,野塘公將鑄造鐵塔的餘鐵,冶鐵羅漢十八尊。“每孫各授一,使散處遠近,藏以為後世同派共祖之徽”。而雙林鐵塔塔座的第三層面鑄有十八菱格、十八寶相花,這與十八子孫、十八羅漢相吻合。

雙林鐵塔是浙江省內唯一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鐵塔,1997年被公佈為浙江省省級文保單位。有文物專家稱讚雙林鐵塔不僅是佛教藝術精品,也是研究古代鑄造工藝的珍貴寶物史料,如此滿布精美紋飾且年代久遠的鐵塔,國內罕見。

精美塔身 別具匠心

雙林寺鐵塔原有兩座,後歷經戰亂,滄桑變遷,今僅存一座。據史料載,鐵塔原為八面五層仿木樓閣式鐵塔,高約5米,自下而上逐層收縮,造型精美。而如今卻僅存兩層塔身,塔簷三層,塔頂一層,塔座一座,勾欄一座,殘高2.15米,雖外表殘缺,但仍可見昔日的精美與匠心。

現存塔身第一層,總共八面,其中四面闢壺門,另四面闢假窗,並鑄出佛像九尊,每尊佛像盤坐蓮花之上,姿態各異。面與面連接處的倚柱,呈梭形,每根倚柱上鑄有蟠龍一條,龍頭朝上,龍尾在下,龍身周圍佈滿流雲;二層各面都鑄12尊佛像,上下分三層,每層四尊排列。基座上鑄有勾欄,製作規整。

塔座當屬鐵塔最濃墨重彩之處。塔基座為須彌座,亦呈八邊形,由三層重疊,並鑄為一體,逐層收縮為臺階形。塔座的第一層面鑄層巒疊嶂的山峰、洶湧澎湃的大海,象徵“九山八海”。第二層“九山八海”的海浪中鑄有獨角獸、奔馬、龍嘴含珠等。第三層鑄有流雲,菱花格18格,寶相花18朵,寓含鐵塔鑄造者的18子孫以及子孫手中的18羅漢,遺憾的是現已有缺損。

整座鐵塔除了局部氧化生鏽外,鐵塔大部分仍烏黑髮亮,熠熠生輝。雙林鐵塔佇立千年不腐,足見其用料的上乘和工藝之精湛,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創造才能和高超的工藝水平。

修復鐵塔 重煥光彩

雙林鐵塔的保護過程歷經劫難,常受著天災人禍的侵擾。從後周時期鑄立於雙林古寺山門兩側的方池中,到清光緒中葉因避人禍遷移至赤岸朱姓的祠堂,到20世紀50年代放置在東陽江(義烏江)佛堂段岸邊內,再到20世紀70年代被移放至原義烏汽車站後的文化館大院內,直到1990年11月16日,經義烏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同意,雙林鐵塔終重新遷回雙林寺,置於距雙林古寺山門約80米處的雙林水庫旁,並由香客自發建一石亭對其進行保護。

“然而鐵質文物保護面臨的最大一個難點便是氧化鏽蝕,鐵塔臨近水庫,一方面周圍環境水汽大,一方面因當時的保護意識不強,原先鐵塔的基座被香客用水泥進行了修補,導致進入塔身的水汽散不出去,從而鐵塔內外部殘損得很快。”義烏市文物辦主任黃美燕說道,因此對鐵塔的專業保護迫在眉睫,鐵塔的修復方案在2015年9月14日受到了省文物局的批覆,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有了既定的實施方案,如何選擇一個專業的實施團隊?鐵質文物的保護有其特殊性,需要根據現存的問題制定一套細密的修復方案,篩選文物保護單位的過程更需要思考得更全面,通過多方考察比選併到四川等地實地考察後,義烏文物辦最終選擇了陝西咸陽文保所來對鐵塔進行保護。

2016年7月,陝西咸陽文保所的工作人員正式進入現場,對雙林鐵塔進行保護修復,並在年底前完成了脫鹽除鏽、表面封護、三維掃描、模型復原等一系列修復工作,並在2017年上半年完成了鐵塔整體翻模和破損構件的翻模製作工作,塔身的修復只剩殘缺修補和支架焊接歸位工序。

“塔身上的鏽斑漸漸消除、圖案線條也都清晰起來了,會使人有種穿越時光的美妙體驗,工匠修復一件文物,從來不是今天砌磚明天壘牆就能完成事,而是為了讓它延續生命。”黃美燕說,最大限度恢復鐵塔的本來面貌,延長鐵塔的壽命,是文物修復團隊的唯一使命。

“在鐵塔的修復過程中,為了配合鐵塔脫鹽除鏽等全方位保護,也考慮到原建的石亭存在安全隱患,經與寺院協調,決定拆掉石亭,將鐵塔拆卸下來進行保護修復,並新建一座雙林閣以展示雙林鐵塔。”黃美燕說,經報省文物局對雙林鐵塔保護性設施建築設計方案批覆,並通過專家論證,今年8月,雙林閣建設工程進場施工。現鐵塔暫時存放在寺廟的車庫內,等雙林閣建成後,鐵塔將安放在雙林閣內的石質須彌座上,以全新的姿態向公眾展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