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庭不成居

古代中国讲究“先有庭院,后有居所”,入户的顺序先是前院,然后才到正堂,再到厢房。几千年过去,中国人仍然有院落情结,如作家余秋雨所说,“就中国文化而言,院落是安顿生命的场所”。顺为资本合伙人周航一直想要一个能安顿自己的庭院,他说,“家庭”即家人+庭院,没有庭院的家是不完美的。

无庭不成居

无庭不成居

院子的主人 周航

实用性先于观赏性

周航家的院子不大,但与室外的小区景观做了很好的结合,看起来像是一个整体。一整排的北海道黄杨形成了一道绿篱围挡,保证了小院的私密性和稳稳的安全感,周航有时候一个人坐在玉兰树下发呆,也不会被室外走动的小区邻里和玩闹的孩童们打扰。院子主要划分为三个区域——休闲区、聚会区和储藏区。

无庭不成居

▵ 户外电视满足了院子里看电视的需求

无庭不成居

▵ 庭院里有很多可以移动的照明灯,方便夜晚聚会

无庭不成居

▵ 因为院子的外面就是小区马路,所以种了很多植物来保证院子的私密性

周航喜欢整洁,于是在电视背景墙后面隔出一块储藏空间,用来存放打理花园的工具和其他杂物。聚会区和休闲区用了一堵水墙隔开,水墙上种植了一些垂吊植物,水流从盆栽底部倾泻而下,既有观赏性,又起到了区分空间的作用。周航不认为弄个小桥流水、来几块儿奇峰怪石就叫庭院,庭院也可以不需要那些刻意元素,能符合自己的生活需求,能给自己在都市中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就是一个好的庭院,“我觉得居家庭院的实用性更重于观赏性,毕竟不是对公众开放的那种市政园林。”

无庭不成居

▵ 电视墙后面的庭院储物区

新时代的庭院社交

时下流行把社交空间从客厅搬到开放式厨房,对于周航来说,小院便是他的社交不二之选。他在院内设置了一套户外影音系统,夏夜邀请朋友们来院子里看电影,坐享私人影院的轻奢体验。有球赛的夜里,这里从不寂寞。影音系统全是智能化设备,所有功能都可以通过手机操作,不会受到距离的限制,坐在任何位置都可以轻松遥控。

电视前一张可以容纳十多人的长条桌显然是用来开Party的,冬天的火锅夏夜的烧烤,不时还有西式自助餐会。大家也不拘谨于长条桌,户外沙发、户外椅、带软垫的木箱、户外靠背椅,随意走动,更加自由灵活。如果碰上节庆,夜间的户外Party更带娱乐气氛,圣诞节在黄杨树上挂满灯串,世界杯期间插满各国小国旗。小院的角落里随时都摆放着尺寸错落的风灯,点点烛光透过暗藏纹理的玻璃,影影绰绰间点缀出浪漫风情。周航很喜欢这种“庭院社交”,最惬意的欢聚时光,都留在了小院里。

无庭不成居

▵ 自行车挂在庭院的一个门口前面

无庭不成居

▵ 聚会区的一侧是一个休闲区

是烦恼也是情趣

当然,烦恼也是有的。每天要花半小时打理,秋冬季节扫除落叶、春季修剪枝叶、夏季驱蚊虫,虽然常有保洁阿姨协助,但周航还是愿意有时间的时候亲自照顾这些花花草草,看着它们长势喜人,也是一种欣慰。

作家冯唐在《我心中理想的院子》里描述了他最想要的院子——有树,最好是果树或者花树或者又开花又结果。每年开花那几天,在树下支张桌子,摆简单的酒菜,开顺口的酒,看繁花在风里、在暮色里、在月光里动,值了。而周航理想中的院子,是有宁静,也有欢笑,目前他家的这个小院,如他所说已经达到了理想值。未来的计划?也许再养只鸟吧。

无庭不成居

▵ 得闲时坐在院子喝茶也是一件快事


摄影/湛影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