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实战场上伞兵降落后,怎么处理伞?

奕坐隐


自从降落伞和步兵结合起来之后,这个具有极强机动性的兵种就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青睐,其中运用最好的还是二战时期的德国伞兵,而德国伞兵打的最漂亮的一仗就是突袭克里特岛,堪称是是世界伞兵运用的典范。

要说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空降行动那应该是二战后期的诺曼底登陆时的空降行动和市场花园空降行动,虽然说一次成功一次失败,但是美国伞兵的战斗力无疑是非常优秀的,综合实力也不亚于德国伞兵。在战后美国人更是大力发展伞兵,入侵巴拿马就是最好的例子,不过现在美国人已经将空降师改为了空中突击师。这都是后话了。

那么作为伞兵最重要的战术装备——降落伞,伞兵在落地之后是怎么处理的呢?是埋掉、藏起来或者是点了?其实降落伞在落地之前都算是伞兵最重要的装备,但是一旦落地之后降落伞就会成为伞兵最大的累赘。重量大不说而且如果伞兵没有及时解开还会危害伞兵的生命。诺曼底登陆时就有一部分落在水里的伞兵被吸水之后的降落伞拉到水底溺水而亡。所以在落地之后伞兵首先要做的就是将降落伞脱离自己的背包。

接下来伞兵就需要快速集结,而以德国为代表的部分国家的伞兵在降落时是不带武器的,一个班或者几个人共用一个武器箱,降落之后找到自己的武器箱拿出步枪和子弹手榴弹等作战是这些国家的常态。拿到武器之后,伞兵就需要集结点名,确认人数和装备、编制情况。空降时的情况是很混乱的,有的人可能找不到自己的部队,或者找不到自己的武器乃至降落错了地方乃至被高射炮打死都有可能。

那么降落伞该怎么办呢?在大规模的空降行动下,埋起来或者是点然都是不可能的,先不说挖一个足够埋掉降落伞的坑得多长时间,就连点燃时候的烟也恰好给敌人的炮兵指示了方向。所以在大规模的空降行动中伞兵都是不管自己的降落伞的,只要不缠住自己和别人就好。

还有两种特殊情况。第一种是训练跳伞时,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收起来,美军的规矩是收好交给专门的叠伞队整理,而我国是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得自己亲自叠伞。另外的情况就是间谍深入敌方作战,对潜入国来说,降落伞是最好的证据,所以空投的间谍都会想尽办法埋掉或者烧掉降落伞。


诸葛小彻


这一点必须要去问问贝爷了。

贝爷以前有特种兵的经历,对于军队中的操守,也是挂在嘴边。

贝爷多次求生之旅,都是以跳伞作为开端,每一次跳伞完毕后,贝爷总会下意识的收集展开的降落伞,对此,贝爷只是漫不经心的解释说,收拾降落伞会让你终生受益,在这之后,贝爷会收集一部分跳伞绳和一些跳伞的伞面,然后,贝爷把剩下来的降落伞打包完毕,用石头压住。

从理论上讲,跳伞绳结实牢固,无论在何种环境之下,都会有大用场,而跳伞的伞面也可以用来包扎伤口,携带物资,不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尼龙袜就不会成为军队中的硬通货,除此以外,掩藏起来的跳伞,也可以掩盖自己的踪迹。

伞兵的作战环境严苛,伞兵是在敌后作战,面临敌人的包围,如果在找到自己队伍之前不掩盖自己的踪迹,那很有可能会被敌人找到,包围,俘虏,所以学会掩盖自己的踪迹也是必修课之一,所以军队里一直要求伞兵降落以后,收集自己的降落伞。

但是,在大型战场上,伞兵更多的时候,也是身不由己,如同诺曼底登陆,市场花园行动,伞兵降落在敌人密集的敌占区,而且市场花园行动德军早有预料,伞兵刚刚降落,就是与敌人进行作战,至于说收集降落伞,掩盖自己踪迹,那那还来得及,大多数都没有收集降落伞。

不过随着战争的现代化,卫星定位的普及,伞兵作战不再像以前一样两眼一码黑,都能进行事先的规划,你如果不藏好降落伞……那作战报告全部给你写,顺便去一趟军事法庭。


漩涡鸣人yy


具体如何处理,要看作战计划安排和降落后的具体情况:

一般来说大规模的伞降作战预先的战术计划做的都是比较周密的,别看运输机飞过去之后像天女散花一样把伞兵撒下来就走了,实际上每一架运输机的航线都是经过精心安排的,能够保证在当时的气象条件下某一架运输机里降落下来的伞兵一是能够立刻投入战斗,二是能够尽快恢复建制,三是能够迅速找到既定阵地完成集结。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对于降落伞的处理自然也不例外。

空降的伞兵落地之后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收伞,即立刻将展开的降落伞回收打包,收伞的同时迅速要切断自己同降落伞的挂钩联系,并卸下伞降装具。打包收纳之后,如果距离集结地较近,那么降落伞包就可以带到集结地去作为重要物资回收(降落伞一般都是用优质丝绸面料制作,铺盖、包扎都能用上),如果距离集结地较远,那么一切以迅速投入战斗为要,降落伞包就可以直接隐藏甚至掩埋,待战斗结束后再由后续部队打扫战场时前来统一回收。

但还是那句话——实战跟训练根本不是一回事,瞬息万变、危机四伏的战场情况与空降作战的极端脆弱与复杂决定了大多数伞兵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充分的时间去处理降落伞。

在现有的为数不多的伞兵实战,比如诺曼底伞降、市场花园作战中,由于空中指挥、空地协同、空降信号水平都较差,降落下来的伞兵大多数时候都找不到自己的建制,甚至一下来就面对着德军优势兵力的围剿局面。

在这种态势下,怎么处理降落伞自然也就毫无章法了,有些伞兵没有收伞就把降落伞直接掩埋了,还有些甚至直接把降落伞抛弃了。


军武次位面


伞兵跳伞都有各自不同的战场情况,所以究竟怎么做,需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大规模跳伞中,士兵们如果没有遭遇到非常紧急的抵抗,降落伞可以按照规定收包并隐藏。有条件就集中隐藏,没条件就就地掩藏。隐藏的方式也没有完全的规定,塞进草丛、刨坑埋了、压石头底下等等都可以,但不要搞得太复杂,浪费集结时间。

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降落伞很昂贵,一个普通的步兵伞就有20多平米,材料有丝绸、棉麻、超高分子材料、锦纶、凯夫拉等各种各样,制造复杂,也并非真的就是个用过即扔的一次性耗材。

你想想看,一个173空降战斗旅就有3300多人,就是3000多伞花,一个师、一个军空降呢?谁说豆包不是干粮战争纯看谁会撒钱?美军一样专门会在战后收回这些降落伞,毕竟都是完好的东西,虽说很多伞绳在降落后都让伞兵刀给割断了,但拿回去烧了也比留给敌人做床单强啊,美国国内这些也是紧俏物资。

英德互相炸那会儿,飞行员或空降渗透人员的降落伞可是老百姓的最爱,降落伞的尼龙绳堪称市面上少见的珍宝,是尼龙袜的原料。丝绸的伞面也是战争时期极为昂贵的材料,染色后拿来做衣服简直妙极了。

呃,兄弟连中这个镜头也挺有意思,伞兵们自己都想拿降落伞做婚纱,面料太好了。

美军为此专门组织了伞保分队进行降落伞方面的后勤保障,包括伞的收集整备和重新叠伞。

现代美军降落伞已经形成工厂化的机械师折叠流程,他们拥有专门的军事承包商对降落伞进行回收到整备的一条龙服务,各级拥有伞降需求的单位都有自己的合作公司。世界上其他国家一般还是采用人来检查和重新折叠。

不过战事紧急就不一样了,人都顾不到哪里还顾得上降落伞。往往伞兵只是简单的处理下降落伞或干脆解开了事,一切战术章程都是以打赢为目的,降落伞只要不碍事,便没人再去理会了。

二战时的美军空降兵就仨动作:1.解开降落伞 2.将装物资的M1936背包从前胸绕头扔到后背 3.视情况收拾降落伞以免暴露目标。实际上诺曼底空降那些未被收拾的降落伞被扔得到处都是。

这些散乱的降落伞已经失去了作用,有些被收集起来修改一番,还真的被当成了盟军的援助物资送给控制区的老百姓了。

小规模的空降又不一样,为了保持任务的隐匿性,往往将伞包随身携带,有条件时再进行更好的处理,避免在任务期间让人勘察出问题,横生纰漏。


王司徒老百科


如果降落场是在我军绝对控制之中。战士们一旦落地,首先是把个人的伞初步收纳,集中堆放,由后勤人员處理。如果是在真正的火线附近,则尽可能地各人将伞藏匿起来,然后迅速集结,准备战斗。

有一点需要说明,每一个伞兵的生命就维系在伞包的捆扎过程中间。每次跳伞前,战士们都是在捆扎伞包非常熟练的老军士的监督之下,捆扎伞包的。要知道每一个绳结的先后秩序都不能有差错。包括副伞。

当飞机到达降落预定地点上空时,舱内红灯亮起,指挥员分咐起立,(一名全副武装的伞兵,在跳伞前,身負的装备份量是很沉重的,所以都靠着舱壁抓紧休息,积聚体力。)那怕在这短短的几分钟里,战友们仍然会互相检查绳扣是否正确!然后一声令下,战士们鱼貫跳出舱门,天空展现出一朵朵银白色的伞花。一个师级规模的跳伞行动,工作量、警戒级别是异常惊人的。

(很抱歉,手边没有相应的图片,借用了网友文章上的图片,再次抱歉啦。)





手机用户崔永方


真实战场上的伞兵一旦落地,原本生死与共的降落伞就会成为累赘,在立即解除的同时,如果现场态势等情况允许就要进行隐藏等的处理,以免令敌方更加准确的掌握伞降部队的规模,从而分析其作战意图和行军方向。

但是,一般情况下伞降到作战区域后基本不会有时间去进行这些处理,能最快速度的进行集结才是最为关键的,所以降落伞也就像废布一样随即扔之大吉。



我们都知道,空降兵在落地之前降落伞是其唯一的生的希望和参加战斗的根本装具。在日常的训练中,出于节约的目的,降落伞会反复使用,落地后伞兵会很认真、仔细、严谨的进行折叠和装包,以备下次训练使用。


一旦是参加真实的战斗,降落伞就会成为落地后需要立即解开并脱掉相关背包的伞兵必须要做的第一项重要的战斗准备。想想看背着重重的伞降装具上战场岂不是自寻死路吗?


冰雹蓝天


如果是我肯定留着背身上啊,反正又不重,等打完仗了拿回家给媳妇缝两件新衣裳。


小罗1231


按f可以把伞收起来以后跳楼还有用


福瑞德母


如果是大规模空降,就扔了不管,如果是渗透就必须掩埋.


谈文论史


一切以保留战斗力为准,伞不伞都已经不重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