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實戰場上傘兵降落後,怎麼處理傘?

奕坐隱


自從降落傘和步兵結合起來之後,這個具有極強機動性的兵種就受到了世界各國的青睞,其中運用最好的還是二戰時期的德國傘兵,而德國傘兵打的最漂亮的一仗就是突襲克里特島,堪稱是是世界傘兵運用的典範。

要說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空降行動那應該是二戰後期的諾曼底登陸時的空降行動和市場花園空降行動,雖然說一次成功一次失敗,但是美國傘兵的戰鬥力無疑是非常優秀的,綜合實力也不亞於德國傘兵。在戰後美國人更是大力發展傘兵,入侵巴拿馬就是最好的例子,不過現在美國人已經將空降師改為了空中突擊師。這都是後話了。

那麼作為傘兵最重要的戰術裝備——降落傘,傘兵在落地之後是怎麼處理的呢?是埋掉、藏起來或者是點了?其實降落傘在落地之前都算是傘兵最重要的裝備,但是一旦落地之後降落傘就會成為傘兵最大的累贅。重量大不說而且如果傘兵沒有及時解開還會危害傘兵的生命。諾曼底登陸時就有一部分落在水裡的傘兵被吸水之後的降落傘拉到水底溺水而亡。所以在落地之後傘兵首先要做的就是將降落傘脫離自己的揹包。

接下來傘兵就需要快速集結,而以德國為代表的部分國家的傘兵在降落時是不帶武器的,一個班或者幾個人共用一個武器箱,降落之後找到自己的武器箱拿出步槍和子彈手榴彈等作戰是這些國家的常態。拿到武器之後,傘兵就需要集結點名,確認人數和裝備、編制情況。空降時的情況是很混亂的,有的人可能找不到自己的部隊,或者找不到自己的武器乃至降落錯了地方乃至被高射炮打死都有可能。

那麼降落傘該怎麼辦呢?在大規模的空降行動下,埋起來或者是點然都是不可能的,先不說挖一個足夠埋掉降落傘的坑得多長時間,就連點燃時候的煙也恰好給敵人的炮兵指示了方向。所以在大規模的空降行動中傘兵都是不管自己的降落傘的,只要不纏住自己和別人就好。

還有兩種特殊情況。第一種是訓練跳傘時,這種情況下就必須收起來,美軍的規矩是收好交給專門的疊傘隊整理,而我國是無論將軍還是士兵都得自己親自疊傘。另外的情況就是間諜深入敵方作戰,對潛入國來說,降落傘是最好的證據,所以空投的間諜都會想盡辦法埋掉或者燒掉降落傘。


諸葛小徹


這一點必須要去問問貝爺了。

貝爺以前有特種兵的經歷,對於軍隊中的操守,也是掛在嘴邊。

貝爺多次求生之旅,都是以跳傘作為開端,每一次跳傘完畢後,貝爺總會下意識的收集展開的降落傘,對此,貝爺只是漫不經心的解釋說,收拾降落傘會讓你終生受益,在這之後,貝爺會收集一部分跳傘繩和一些跳傘的傘面,然後,貝爺把剩下來的降落傘打包完畢,用石頭壓住。

從理論上講,跳傘繩結實牢固,無論在何種環境之下,都會有大用場,而跳傘的傘面也可以用來包紮傷口,攜帶物資,不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尼龍襪就不會成為軍隊中的硬通貨,除此以外,掩藏起來的跳傘,也可以掩蓋自己的蹤跡。

傘兵的作戰環境嚴苛,傘兵是在敵後作戰,面臨敵人的包圍,如果在找到自己隊伍之前不掩蓋自己的蹤跡,那很有可能會被敵人找到,包圍,俘虜,所以學會掩蓋自己的蹤跡也是必修課之一,所以軍隊裡一直要求傘兵降落以後,收集自己的降落傘。

但是,在大型戰場上,傘兵更多的時候,也是身不由己,如同諾曼底登陸,市場花園行動,傘兵降落在敵人密集的敵佔區,而且市場花園行動德軍早有預料,傘兵剛剛降落,就是與敵人進行作戰,至於說收集降落傘,掩蓋自己蹤跡,那那還來得及,大多數都沒有收集降落傘。

不過隨著戰爭的現代化,衛星定位的普及,傘兵作戰不再像以前一樣兩眼一碼黑,都能進行事先的規劃,你如果不藏好降落傘……那作戰報告全部給你寫,順便去一趟軍事法庭。


漩渦鳴人yy


具體如何處理,要看作戰計劃安排和降落後的具體情況:

一般來說大規模的傘降作戰預先的戰術計劃做的都是比較周密的,別看運輸機飛過去之後像天女散花一樣把傘兵撒下來就走了,實際上每一架運輸機的航線都是經過精心安排的,能夠保證在當時的氣象條件下某一架運輸機裡降落下來的傘兵一是能夠立刻投入戰鬥,二是能夠儘快恢復建制,三是能夠迅速找到既定陣地完成集結。三個環節環環相扣,對於降落傘的處理自然也不例外。

空降的傘兵落地之後的第一個動作就是收傘,即立刻將展開的降落傘回收打包,收傘的同時迅速要切斷自己同降落傘的掛鉤聯繫,並卸下傘降裝具。打包收納之後,如果距離集結地較近,那麼降落傘包就可以帶到集結地去作為重要物資回收(降落傘一般都是用優質絲綢面料製作,鋪蓋、包紮都能用上),如果距離集結地較遠,那麼一切以迅速投入戰鬥為要,降落傘包就可以直接隱藏甚至掩埋,待戰鬥結束後再由後續部隊打掃戰場時前來統一回收。

但還是那句話——實戰跟訓練根本不是一回事,瞬息萬變、危機四伏的戰場情況與空降作戰的極端脆弱與複雜決定了大多數傘兵根本不可能有那麼充分的時間去處理降落傘。

在現有的為數不多的傘兵實戰,比如諾曼底傘降、市場花園作戰中,由於空中指揮、空地協同、空降信號水平都較差,降落下來的傘兵大多數時候都找不到自己的建制,甚至一下來就面對著德軍優勢兵力的圍剿局面。

在這種態勢下,怎麼處理降落傘自然也就毫無章法了,有些傘兵沒有收傘就把降落傘直接掩埋了,還有些甚至直接把降落傘拋棄了。


軍武次位面


傘兵跳傘都有各自不同的戰場情況,所以究竟怎麼做,需要看具體情況而定。

一般大規模跳傘中,士兵們如果沒有遭遇到非常緊急的抵抗,降落傘可以按照規定收包並隱藏。有條件就集中隱藏,沒條件就就地掩藏。隱藏的方式也沒有完全的規定,塞進草叢、刨坑埋了、壓石頭底下等等都可以,但不要搞得太複雜,浪費集結時間。

為什麼這樣做呢?因為降落傘很昂貴,一個普通的步兵傘就有20多平米,材料有絲綢、棉麻、超高分子材料、錦綸、凱夫拉等各種各樣,製造複雜,也並非真的就是個用過即扔的一次性耗材。

你想想看,一個173空降戰鬥旅就有3300多人,就是3000多傘花,一個師、一個軍空降呢?誰說豆包不是乾糧戰爭純看誰會撒錢?美軍一樣專門會在戰後收回這些降落傘,畢竟都是完好的東西,雖說很多傘繩在降落後都讓傘兵刀給割斷了,但拿回去燒了也比留給敵人做床單強啊,美國國內這些也是緊俏物資。

英德互相炸那會兒,飛行員或空降滲透人員的降落傘可是老百姓的最愛,降落傘的尼龍繩堪稱市面上少見的珍寶,是尼龍襪的原料。絲綢的傘面也是戰爭時期極為昂貴的材料,染色後拿來做衣服簡直妙極了。

呃,兄弟連中這個鏡頭也挺有意思,傘兵們自己都想拿降落傘做婚紗,面料太好了。

美軍為此專門組織了傘保分隊進行降落傘方面的後勤保障,包括傘的收集整備和重新疊傘。

現代美軍降落傘已經形成工廠化的機械師摺疊流程,他們擁有專門的軍事承包商對降落傘進行回收到整備的一條龍服務,各級擁有傘降需求的單位都有自己的合作公司。世界上其他國家一般還是採用人來檢查和重新摺疊。

不過戰事緊急就不一樣了,人都顧不到哪裡還顧得上降落傘。往往傘兵只是簡單的處理下降落傘或乾脆解開了事,一切戰術章程都是以打贏為目的,降落傘只要不礙事,便沒人再去理會了。

二戰時的美軍空降兵就仨動作:1.解開降落傘 2.將裝物資的M1936揹包從前胸繞頭扔到後背 3.視情況收拾降落傘以免暴露目標。實際上諾曼底空降那些未被收拾的降落傘被扔得到處都是。

這些散亂的降落傘已經失去了作用,有些被收集起來修改一番,還真的被當成了盟軍的援助物資送給控制區的老百姓了。

小規模的空降又不一樣,為了保持任務的隱匿性,往往將傘包隨身攜帶,有條件時再進行更好的處理,避免在任務期間讓人勘察出問題,橫生紕漏。


王司徒老百科


如果降落場是在我軍絕對控制之中。戰士們一旦落地,首先是把個人的傘初步收納,集中堆放,由後勤人員處理。如果是在真正的火線附近,則儘可能地各人將傘藏匿起來,然後迅速集結,準備戰鬥。

有一點需要說明,每一個傘兵的生命就維繫在傘包的捆紮過程中間。每次跳傘前,戰士們都是在捆紮傘包非常熟練的老軍士的監督之下,捆紮傘包的。要知道每一個繩結的先後秩序都不能有差錯。包括副傘。

當飛機到達降落預定地點上空時,艙內紅燈亮起,指揮員分咐起立,(一名全副武裝的傘兵,在跳傘前,身負的裝備份量是很沉重的,所以都靠著艙壁抓緊休息,積聚體力。)那怕在這短短的幾分鐘裡,戰友們仍然會互相檢查繩釦是否正確!然後一聲令下,戰士們魚貫跳出艙門,天空展現出一朵朵銀白色的傘花。一個師級規模的跳傘行動,工作量、警戒級別是異常驚人的。

(很抱歉,手邊沒有相應的圖片,借用了網友文章上的圖片,再次抱歉啦。)





手機用戶崔永方


真實戰場上的傘兵一旦落地,原本生死與共的降落傘就會成為累贅,在立即解除的同時,如果現場態勢等情況允許就要進行隱藏等的處理,以免令敵方更加準確的掌握傘降部隊的規模,從而分析其作戰意圖和行軍方向。

但是,一般情況下傘降到作戰區域後基本不會有時間去進行這些處理,能最快速度的進行集結才是最為關鍵的,所以降落傘也就像廢布一樣隨即扔之大吉。



我們都知道,空降兵在落地之前降落傘是其唯一的生的希望和參加戰鬥的根本裝具。在日常的訓練中,出於節約的目的,降落傘會反覆使用,落地後傘兵會很認真、仔細、嚴謹的進行摺疊和裝包,以備下次訓練使用。


一旦是參加真實的戰鬥,降落傘就會成為落地後需要立即解開並脫掉相關揹包的傘兵必須要做的第一項重要的戰鬥準備。想想看揹著重重的傘降裝具上戰場豈不是自尋死路嗎?


冰雹藍天


如果是我肯定留著背身上啊,反正又不重,等打完仗了拿回家給媳婦縫兩件新衣裳。


小羅1231


按f可以把傘收起來以後跳樓還有用


福瑞德母


如果是大規模空降,就扔了不管,如果是滲透就必須掩埋.


談文論史


一切以保留戰鬥力為準,傘不傘都已經不重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