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圆明|烟波三十里

点击上方“圆明园遗址公园”可以订阅哦!

随着十月将尽,北京的天气变越来越冷,人们早已穿上厚厚的大衣,街上的人行色匆匆。抵京的一年间,早已为这个古朴的城市所倾倒,趁着周末有闲,天气尚好,便骑车去到圆明园。

漫谈圆明|烟波三十里

初到圆明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各色的花朵,红黄蓝绿应有尽有,依然有着当年皇家园林的风采。放眼望去,人们围着鲜花拍照,体现着对自然的欣喜。或许,会让人误以为这里只是一个公园,但是人们又在口中计算着自己和大水法的距离。而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公园,是国家的4A级景区,还是一个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关于圆明园的历史永远不会被忘记。

漫谈圆明|烟波三十里

行进在这个偌大的皇家园林里,被铺天盖地的荷叶惊艳到,于是拿出相机一阵拍摄,脑海里想起了“莲叶何田田”的诗句,可采莲的地方也不仅仅是在江南。秋天,虽然萧索,但是总是给人一种时间变幻之感,一年的时间如白驹过隙般过去了。

但是秋天也有它独特的魅力,所以郁达夫说:“生命的三分之二,无法换取这清秋的魅惑”。这秋天的“魅惑”就在这个园子里显露无疑了吧。古人喜欢画荷花,也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诗句,不仅仅是夏日盛开的荷花,低头蹙眉的残荷更加吸引人的注意。行走在园子里,也就体会到古人的乐趣了。

漫谈圆明|烟波三十里

秋天容易让人怀古,杜甫的“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道出他在秋天的感受。关于历史,恩格斯说“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时间如水,留给我们的虽然只是一方断壁残垣,关于历史的记忆却永远不会抹去。望着园内的遗迹,有的地方早已化作一席绿草地,但这些巨石却让人久久伫立。曾经耗费全国之力修建的皇家园林,让一个远道而来传教的外国人为之惊艳,称作是人间天堂,却在一场大火中消失。

历史总是这么跌宕起伏、错综复杂。置身其中,耳边仿佛还能听到这个园子曾经的缔造者的话语,他们关于这个园子的设想,因何取名圆明园;也能听到炮火连天的时候,建筑高台倒下的声音,听到海晏堂十二兽首被掠去的声音,听到园子保护者们的哀叹。所以纵使时间流转,关于历史的记忆永远不会磨灭。

漫谈圆明|烟波三十里

掩映在一片绿色中的是大水法,这是我关于圆明园最初的记忆,那时尚在读小学,没有到过北京,也没有看过圆明园。只是被书里的描写深深打动,书上说:“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也许就是在那个时候,心底里有一个萌芽,将来一定要来北京看看圆明园。或许这也是长久以来的动力。虽然历经多年,终于还是有机会以这么近的机会来看圆明园,精致的柱石体现着它过往的繁华。

漫谈圆明|烟波三十里

在距离大水法几十米处的巨石,依旧可以看到被火烧过的黑色印记,而巨石之上已经长满了小草,虽然已经是深秋,却依旧给人一种生机勃勃之感。黄花阵中,游人如织,大家都在感受着这个古老园子的诱人之处。

时间在不断流转,关于历史,也许更多的不是哀伤,而是一种记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个园子里曾经发生的事情,却也更多的在这个园子里看到新的变化。庆幸的是,我们生在最好的时代,有机会欣赏这份宁静与欢愉,有机会去细数历史的变迁。

漫谈圆明|烟波三十里
漫谈圆明|烟波三十里

郁达夫说:“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而我也爱这北京的秋天,更爱圆明园的秋,秋日凉风习习,正适合来到园子里,感受它的厚重与美丽。

圆明园官微征稿活动自举办至今,陆续收到了很多朋友的优秀稿件。感谢朋友们对圆明园的关爱,我们将会用心对待每一篇稿件,把更多更好的文章分享给大家。

投稿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标题请注明:圆明园官微投稿。并标注作者联系方式:

电话+微信号,请所有投稿者“保证稿件均为原创,且为微信公众号首发”,谢绝一稿多投。)

[撰稿]

秦 跃 磊

[摄影]

秦 跃 磊

吴 桐

精彩回顾:

  • 圆明园考古记 | 昔日凌霄殿

  • 圆明园考古记 | 巍峨殿顶的鸳鸯瓦

  • 圆明园考古记 | 从葫芦范到葫芦蛐蛐罐的艰辛晋升路!

  • 漫谈圆明 │ 初会圆明园

  • 漫谈圆明 | 金秋畅游圆明园

微信号:yuanmingyuanpar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