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月有著2萬的工資,同學您買房了嗎?

端午剛過,就迎來一個大福利——個稅改革。趕緊來看看這次稅改的重點。

① 個稅起徵點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萬元);

② 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勞動性所得首次實行綜合徵稅;

③ 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

④ 優化調整稅率結構,擴大較低檔稅率級距;

⑤ 首次增加反避稅條款。

稅改方案出來後,大家都吵翻天了。

總結了一下,至少有以下幾個爭論比較多的點:

◈ 5000元的起徵點到底是高還是低?有人說:一線城市月入5000的年輕人是弱勢群體,居然還要繳稅?起碼得提到8000-10000元才更合適吧。(無奈)

◈ 之前的勞務報酬、稿費之類的收入是按照20%徵稅的,綜合徵稅之後最高估計要交到45%,對於高收入自由職業者來說應該屬於加稅了。(捂臉)

◈ 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對於有房一族是好事,對於單身狗也太不友好了,為了少交稅是不是要早點結婚生子買房?關鍵是,會不會引來一波買房熱潮?

每個月有著2萬的工資,同學您買房了嗎?

馬光榮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教授

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工資2萬元以下的工薪階層

稅改後實際稅負下降明顯

我覺得5000元起徵點適中,相比於改革前的3500元起徵點,這次提高了1500元。但除了基本起徵點外,此次稅改還增加了專項附加扣除,實際上起徵點的提高幅度大於1500元。

財政部在《稅法修正案(草案)》當中尚未明確,專項扣除的上限額度有多大。如果專項附加扣除的上限定在2000元,那麼對於相當多數個人而言,實際起徵點的提高幅度還是較大的。

此次稅改不僅提高了起徵點,還通過擴大3%、10%、20%三檔低稅率的級距,大幅度降低了工薪階層的稅率。現行稅率為10%的部分所得的稅率降為3%;現行稅率為20%的所得,以及現行稅率為25%的部分所得的稅率降為10%。

因此,對於工資在2萬元以下的工薪階層而言,此次稅改,預計實際稅負明顯下降。此次稅改,對收入分配“提低、擴中、調高”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

當然,也有人說,對於部分高收入自由職業者來說,綜合徵稅之後最高估計要交到45%,相當於加稅。對此,我並不認同。

改革前,勞務報酬的所得稅稅率並不是20%。“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依照稅法規定計算應納稅額後再按照應納稅額加徵五成;超過50000元的部分,加徵十成”。因此,對於獲取勞務報酬超過50000元的,稅率是40%。這次綜合徵稅之後,50000元以上勞務報酬的稅率區間在30%-45%之間,因此對高收入自由職業者而言,並沒有明顯加稅。

但是,對於收入來源較為多樣化的“高收入混合職業者”,稅負上升較為明顯。所謂高收入混合職業者,是指收入有部分來自工資薪金,部分來自勞務報酬,比如醫院裡的名醫生。如果他月收入6萬,其中一半來自工資薪金,另一半來自在外兼職的勞務報酬,改革之前兩類收入分別計稅,各自稅率不高。但是,改革之後兩類收入合併計稅,明顯進入更高的稅率層級。

每個月有著2萬的工資,同學您買房了嗎?

關於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財政部目前尚未明確具體操作方式,但應該會採取單位按月扣除、個人年度申報與政府稽查相結合的方式。

對於工薪階層納稅人而言,稅收將從按月徵稅改為按年徵稅,納稅人將向稅務局按年度進行稅收申報,申報收入和各類專項扣除信息。稅務機關每月仍將按照單位代扣代繳的方式,對個人所得稅進行預扣,但是年底個人申報結束後,根據個人實際發生的專項扣除,進行多退少補。

這次稅改,還有一條值得關注:增加反避稅條款。

我國個人所得稅目前佔稅收收入比重不足7%,稅收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作用較為微弱,一個重要原因是個人所得稅的稅收徵管能力還較為薄弱,超高收入個人有較多的避稅和逃稅渠道,個人所得稅在相當程度上淪為了工薪一族負擔的“工薪稅”。

針對這種現狀,有學者和人大代表呼籲我國個稅最高稅率應降低到30%以下,減輕超高收入個人的避稅動機。此次稅改,30%、35%和45%這三檔稅率沒有變化。但是,要真正起到這三檔稅率的作用,此次在稅法層面增加反避稅條款也算是邁出了積極的一步。除此之外,在執法層面,我們稅務機關也要大幅度提高反避稅能力。

每個月有著2萬的工資,同學您買房了嗎?

盤和林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後

提高起徵點只是務實的權宜之策

合理制定出支出抵扣才是改革的真正方向

5000元起徵點總體來說符合預期,雖然在北上廣深等一二線城市應該是有點偏低,但總的來說符合我國居民收入的實際情況。當然,要是能提高到6000-7500元之間,一方面讓利於民、藏富於民的力度就會更大一些,另一方面也為未來留下時間空間,或許再過3-5年,5000元的起徵點又偏低了。

不過,起徵點一味提高並不一定是利國利民,作為收入再分配工具,稅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假如起徵點提高到1萬元,對於收入在10000-38500元的這部分人群,才是真正的受益者,那麼對於低薪階層,降低比重相比高薪階層是很小的,這當然是不利於縮小貧富差距。

因此,調整徵稅點後,與之相結合的稅率結構改革也在推進,擴大較低檔稅率級距便是首要措施,級距的擴大可讓更多人群享受到稅改帶來的福利。

更為關鍵的是合理制定出支出抵扣才是個稅改革的真正方向,提高起徵點只是務實的權宜之策,為真正稅改贏得時間。

每個月有著2萬的工資,同學您買房了嗎?

這次稅改中,子女教育、贍養老人、大病醫療等專項扣除沒有太多爭議,不過,有房地產學者擔心,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按揭支出可抵扣個人所得稅,這是利好樓市,也是鼓勵居民繼續放槓桿的節奏?

當然,如何平衡好減輕“房奴”負擔,又不刺激樓市,這需要精細化政策實施方案。包括繼續教育的類別,也會涉及稅負公平。相信會有實施細則。

不過,任何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至臻完美,此次個稅改革綜合抵扣大方向已經明確,並邁出第一步,值得稱讚。

另外,綜合徵稅後,顯然工資等基數高了,很容易達到靠近45%的徵稅範圍,這不利於我國鼓勵知識勞動者積極性以及吸引人才等,而這些恰恰是現代經濟競爭的核心所在,如何激發知識經濟是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需要,這部分人未必是高收入群體,應該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加以平衡,比如在繼續教育抵扣、住房抵扣等方面留出空間。

每個月有著2萬的工資,同學您買房了嗎?

張大偉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

如果住房貸款利息可以減免個稅

很可能會導致一二線房地產市場出現爆發

這次個稅改革,市場更關注其中的稅率級距,以及專項附加扣除。

特別是房貸等支出是否能在5000以上繼續扣減個稅。

要注意的是,大部分熱點城市樓市是限購的,如果沒有個稅繳納記錄有可能會影響你的購房資格。

如果住房貸款利息可以減免個稅,那麼對於房地產市場影響將非常大(但預計很難全面執行)。

每個月有著2萬的工資,同學您買房了嗎?

按照目前北京正常的收入水平和房貸情況:可按照個人扣除五險一金後的收入在2萬左右,如果購買一套房貸在150-200萬左右的普通五環外商品房,月供水平在1萬左右。

在目前剔除個稅後的純收入只有6880元,而個稅改革後,收入將可以達到9255元,相當於可以多增加2375元的收入。

簡單的測算辦法:1萬貸款20年,按照基準利率,月供在67元左右,其中24元是利息,也就是如果貸款100萬,每個月的基準利率月供大約在6700元左右,其中大約2400元是利息。

而如果家庭月收入在2萬左右,月供在1萬左右,基本也就是個稅可以降低2000多元,相月供降低大約在23%左右。

從現在看,個稅體制的確有不合理之處,所以修改有必要,修改了之後才能更加合理地發揮稅費調節收入的作用。

但現在看來,個稅短期出現大幅度調整的可能性不大,因為計算支出複雜、各地抵扣係數也難以確定。

從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角度看,個稅目前在一二線城市比例較高,三四線城市實際個稅繳納比例低於一二線,如果執行這一抵扣方案,很可能會導致一二線房地產市場出現爆發,所以這一政策需要與房地產其他長期調控政策協調執行。

草案中不明確的一點是: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是包含在5000元以內,還是額外扣除?

如果在5000免稅額以上,抵扣貸款利息,購房者將得到非常大的刺激,他們幸福死了。

引用網絡計算,按照目前北京正常的收入水平和房貸情況,個人扣除五險一金後,收入通常在2萬左右,購買一套房貸在150-200萬左右的普通五環外商品房,月供水平在1萬左右。

按照基準利率,1萬貸款20年,月供在67元左右,其中24元是利息,也就是,如果貸款100萬,每個月基準利率月供大約6700元左右,其中2400元左右是利息。

如果家庭月收入2萬左右,月供在1萬左右,基本上,個稅可以降低2000多元,相當於月供降低兩成左右。

每個月有著2萬的工資,同學您買房了嗎?

其實,個人所得稅改革對房地產影響到底如何,沒有明確結論。

在個人所得稅方面,房貸利息抵扣是否只算首套,全額扣除還是限額扣除,這樣的關鍵點並不明確。我四處搜索草案全文,然並卵,看到的只有財政部部長的解讀。這到底怎麼回事?還讓不讓人提建議了?

我們只能從邏輯上推論。為了保障公平,維持房地產市場穩定,最可能的做法是,房貸利率抵扣針對個人或家庭的首套剛需住房,不會引發炒房潮。

邏輯上的古怪之處在於,一方面,房貸利率全面上升,抑制房地產市場發展,要讓炒房者付出慘痛代價,另一方面,個稅房貸利率抵扣,又有利於購房者。

只有一個辦法可以解決,僅對首套房購房者進行扣減。

既然要鼓勵剛性需求,幹嘛還要上浮首套房貸利率?豈不是多此一舉?

我們來算筆帳。

每個月有著2萬的工資,同學您買房了嗎?

房貸越收越緊,房貸利率大幅上浮。據《證券日報》報道,2018年5月份,全國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為5.60%,相當於基準利率的1.143倍,環比上升0.72%,同比上升18.39%。全國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自2017年1月份起連續17個月上升。

目前,首套房貸款利率主流仍是基準利率上浮10%,包括五大行、招商銀行、華夏銀行、北京銀行等多數銀行都是執行這一標準。

假設,100萬房貸,30年期限,等額本息計,假設基準利率為4.9%,九折利率為4.41%,上浮10%為5.39%,上浮20%為5.88%,上浮10%,要多還10萬元。

首套房貸利率,請不要上浮!

每個月有著2萬的工資,同學您買房了嗎?

跟房地產相關的,還有房租抵扣,目的是鼓勵租房。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超過50個城市發佈了有關住房租賃的政策措施,住房租賃供應逐漸納入地方的土地出讓規劃中。

房租已有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2016年6月,國務院發佈政策,對住房租賃企業、機構和個人,實行增值稅或所得稅優惠。

對個人出租住房的,由按照5%的徵收率減按1.5%計算繳納增值稅;對個人出租住房月收入不超過3萬元的,2017年底之前可按規定享受免徵增值稅政策;對房地產中介機構提供住房租賃經紀代理服務,適用6%的增值稅稅率;對一般納稅人出租在實施營改增試點前取得的不動產,允許選擇適用簡易計稅辦法,按照5%的徵收率計算繳納增值稅。對個人出租住房所得,減半徵收個人所得稅;對個人承租住房的租金支出,結合個人所得稅改革,統籌研究有關費用扣除問題。

為了方便大家對房貸利息抵個稅的理解,我們做了一個測算

注:1、鑑於現在稅收等級未出臺,我們仍按原有的稅收等級計算

2、鑑於房貸利息抵扣比率未出臺,我們暫按100%抵扣

A先生每月稅前收入30000元,現要貸款200萬元買一套總價800萬的房子,貸款年限30年,採用等額本息還款方式還貸

“房貸利息抵個稅”政策實施前後其個稅變化

稅率表:工資、薪金所得適用個人所得稅累進稅率表

每個月有著2萬的工資,同學您買房了嗎?

政策實施前,每個月需要繳納的個稅為:

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 -“五險一金”- 扣除標準)×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 (30000-2646.9-3500)*25%-1005=4958.275

政策實施後,每個月需要繳納的個稅為

貸款200萬元,貸款期限30年,按等額本息還款方式,每月需還本金5555.55元,需還貸款利息為5058.98元

則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 -“五險一金”- 扣除標準 - 月貸款利息)×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 (30000-2646.9-3500-5058.98)*25%-1005=3693.53

政策實施後,每月可少繳個稅1264.74元,相當於每月少還貸款利息的25%

個稅抵扣政策出臺是房地產稅的前戲

  •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個稅抵扣,為提高個人申報積極性,國家是先要讓利的

但這應該是稅收結構的調整,蛋糕的切法換一換而已。

畢竟一個全球性的大國用錢的地方還多。

那麼意味著在其他地方會補充回來,比如說:房地產稅

  • 個稅抵扣政策是收集納稅人資產數據的一種最好方案

以前如果要你申報個人房產,然後繳稅,你會故意不報

但現在因為要抵扣個稅,業主會把購房貸款信息上報

這種信息彙總,讓房產稅有了收稅的數據基礎

每個月有著2萬的工資,同學您買房了嗎?

提醒

每個月有著2萬的工資,同學您買房了嗎?

稅前扣除憑證和發票不是一回事,在任何時候不能簡單地劃等號!

每個月有著2萬的工資,同學您買房了嗎?

要點

每個月有著2萬的工資,同學您買房了嗎?

①企業在境內發生的支出屬於增值稅應稅項目的,如果對方是已辦理稅務登記的增值稅納稅人,其支出以發票作為稅前扣除憑證,包括按照規定由稅務機關代開的發票。

②但如果對方為依法無需辦理稅務登記的單位,或者從事小額零星經營業務的個人,支出是以稅務機關代開的發票或收款憑證及內部憑證作為稅前扣除憑證,

收款憑證應載明收款單位名稱、個人姓名及身份證號、支出項目、收款金額等相關信息

每個月有著2萬的工資,同學您買房了嗎?

總結

每個月有著2萬的工資,同學您買房了嗎?

即使是增值稅應稅項目,如果對方是不用辦理稅務登記的單位,或小額零星業務的個人,企業也可不用發票入賬。

每個月有著2萬的工資,同學您買房了嗎?

政策1

每個月有著2萬的工資,同學您買房了嗎?

國家稅務總局2018年28號關於發佈 《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管理辦法》的公告:

第八條 稅前扣除憑證按照來源分為內部憑證和外部憑證。

內部憑證是指企業自制用於成本、費用、損失和其他支出核算的會計原始憑證。內部憑證的填制和使用應當符合國家會計法律、法規等相關規定。

外部憑證是指企業發生經營活動和其他事項時,從其他單位、個人取得的用於證明其支出發生的憑證,包括但不限於發票(包括紙質發票和電子發票)、財政票據、完稅憑證、收款憑證、分割單等。

第九條 企業在境內發生的支出項目屬於增值稅應稅項目(以下簡稱“應稅項目”)的,對方為已辦理稅務登記的增值稅納稅人,其支出以發票(包括按照規定由稅務機關代開的發票)作為稅前扣除憑證;對方為依法無需辦理稅務登記的單位或者從事小額零星經營業務的個人,其支出以稅務機關代開的發票或者收款憑證及內部憑證作為稅前扣除憑證,收款憑證應載明收款單位名稱、個人姓名及身份證號、支出項目、收款金額等相關信息。

小額零星經營業務的判斷標準是個人從事應稅項目經營業務的銷售額不超過增值稅相關政策規定的起徵點。

稅務總局對應稅項目開具發票另有規定的,以規定的發票或者票據作為稅前扣除憑證。

第十條 企業在境內發生的支出項目不屬於應稅項目的,對方為單位的,以對方開具的發票以外的其他外部憑證作為稅前扣除憑證;對方為個人的,以內部憑證作為稅前扣除憑證。

企業在境內發生的支出項目雖不屬於應稅項目,但按稅務總局規定可以開具發票的,可以發票作為稅前扣除憑證。

每個月有著2萬的工資,同學您買房了嗎?

政策2

每個月有著2萬的工資,同學您買房了嗎?

1、國家稅務總局令第36號發佈的《稅務登記管理辦法》第二條規定:企業,企業在外地設立的分支機構和從事生產、經營的場所,個體工商戶和從事生產、經營的事業單位;除國家機關、個人和無固定生產、經營場所的流動性農村小商販以外的其他納稅人,均應當按規定辦理稅務登記。

2、《稅務登記管理辦法》第二條規定:企業,企業在外地設立的分支機構和從事生產、經營的場所,個體工商戶和從事生產、經營的事業單位,均應當按照《稅收徵管法》及《實施細則》和本辦法的規定辦理稅務登記。

前款規定以外的納稅人,除國家機關、個人和無固定生產、經營場所的流動性農村小商販外,也應當按照《稅收徵管法》及《實施細則》和本辦法的規定辦理稅務登記。

惠州大亞灣房地產諮詢:137 1514 1437 趙經理(微信同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