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人员一人一户下乡扶贫能达到扶贫效果吗?

黎明的天空16


问题:公职人员一人一户下乡扶贫能达到扶贫效果吗?

扶贫效果的体现主要表现在扶贫对象达到脱贫标准,而这个扶贫标准通常是从五个方面来衡量的,分别是年人均纯收入、吃、穿、住房安全、义务教育、医疗保障,那么公职人员“一对一”的这种扶贫想比很多地方的“一对多”来说更有优势,可以集中精力对一户贫困户进行精准扶贫,那么这种扶贫方式下,会达到预期的扶贫效果吗?

扶贫干部在扶贫工作中的主要工作是帮助农村贫困户制定帮扶计划、宣传并落实好扶贫政策、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每个公职人员所擅长的领域不同,因此在制定帮扶计划上可能侧重点不同,对于不同的家庭情况需要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比如贫困户家庭住的是危房,那么就要与贫困户沟通,是进行危房改造还是易地搬迁,并将其列入帮扶计划中,直到完成了此项帮扶措施,才保障了贫困户的住房安全,也就达到了脱贫标准当中的一个。如果贫困户家庭有义务教育辍学的学生,那么扶贫干部就要积极协助申请教育资助,让孩子重新回到学校。

虽然现在很多人对一些地方扶贫干部的一些做法不理解,比如填表、填写纪实手册、拍照等,其实这些工作扶贫干部也不想干,也想实实在在的帮助老百姓干一些实事,可这个就得说到产业发展上了,一个地方没有一个科学的全面的产业发展规划,没有地方政府的牵头及资金投入,一个公职人员的力量有限,而且只包扶了一户,如何让一户贫困户发展好产业呢?而且产业发展本身具有风险,这个风险谁来担当?这些都是阻碍在扶贫干部面前干实事的拦路虎。加之,现在很多农产品市场行情不好,没有价格,会遭遇销售困难,而在这些问题面前,扶贫干部能够发挥的作用有限,除非这个扶贫干部就是这个领域的专才,否则也和贫困户一样,一筹莫展。

总的来说,扶贫干部对贫困户的一对一帮扶可以更好的给贫困户宣讲好各种扶贫政策,将贫困户家庭能够享受的政策全部落实到位,但对于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上的帮扶作用不大,也就是实现贫困户稳定的产业收入方面效果不佳,目前多数贫困户的家庭收入来自于在外务工,因此,在增加收入这一块我认为更多的需要靠贫困户自身努力,扶贫干部能做的就是宣传及落实贫困户符合条件可以享受的具体扶贫政策。

我是【洞察三农万象】头条号作者、扶贫达人团成员,我将以专业的精神专注的态度专讲三农问题,为大家解疑答惑,欢迎大家的关注!


洞察三农万象


说实话感觉去扶贫自己脸上都挂不住,我自己还背着房贷,工资刚够日常生活,咋好意思去扶别人,没办法谁叫咱混这碗饭了呢,关键最让人生气的是有些农户不是经济上贫而是思想上贫,而且还贫的有理有据,还有就是有的贫困户定位不精准,存在关系户较多,关系户贫困户人家才80只羊,真正贫困户的确实很难,基本都是年龄较大的老人,或者身体残疾身患重病的,年轻一点的只要肯干的,基本生活保障是不成问题的,只是国家目前有这个政策有些人眼红,有些人总想占点便宜,我通过几次下乡扶贫,我觉得我国居民基本生活保障还是能够靠自己解决的,前提是你肯干,存在困难的,无非是疾病,养老,还有就是工作技能,这三方面直接影响家庭收入和支出,特别是重大疾病的掏空几家人都不是问题,养老这块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占比都较重,人口老龄化了嘛,特别是农村养老问题突出,如今社会单靠一种生活技能是很难生存的,那么怎么办?我觉得国家应该扶技能,扶产业项目,扶就业网络平台,特别是农业如果把一个地区农业产业化可以带动起来,无论是就业还是经济都是有利的,最后我认为目前我国居民致贫因素主要三点,医疗支出占比重过大,养老支出占比重过大,国家对农村农业引导支持严重不够。最后希望国家在经济产业结构改革下,加快农业改革步伐,盘活科技与农业双发展。


向前看正步走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b958fbe687c7b8c6caec3de998260f17\

嘴炮说事


什么狗屁问题?


qzuser269474699


公职人员一人一户有效果?天大的笑话。公职人员也是人,现在的公职人员收入远不及一个打工的。基层公职人员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如果有能力,自已还在挣扎吗?扶贫,助长了农村一批农民的贪念和欲望,学会了攀比,学会了哭穷,学会了不劳而获。真正的自身动力的提升改造作用一点没有。有些贫困户眼睛盯着低保,盯着救济,找帮扶人要,帮扶人弄到了视为应该,弄不到就上访,就违心乱说。帮扶责任人面对政治任务,只能尽心尽力去做。每个人心中都有无奈与辛酸。我是一个乡镇扶贫干部,自已的工资不够养家糊口,还要自掏腰包去乘车下村,自已解决通信,还要面对帮扶户的不理解与指责,干着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长年累月,没有调休,没有加班费,这就是基层帮扶。


冬150382332


给贫困户养几只鸡、养几头羊、养几头牛等等,就算扶贫了,这样的扶贫我觉得就是做过场,交任务。大多数存在贫困户的地方不是几家几户的问题,而是成片成片的问题,也就是说,只要是有贫困户的地方,大多数人家都不富裕,一个村子日子好过的也就几家,多数人家都很困难,这种情况如果不发展地方经济产业,不形成规模化,扶贫不是成片化,而是一家一家的方式扶贫,问题根本无法解决。要以整个村子的经济来带动一户一户的家庭才能彻底扶贫,才不会返贫,几只鸡、几只羊,几头牛,只能解决眼前问题,而没有长久性,那么就会永远在扶贫的路上。


者行修世尘


象目前的现金扶贫是永远不可能成功的,在农村应该是扶病、济困才对,对困病而返贫者要扶要帮,对年老困难户要救助,对小于六十岁有劳动能力的农民不宜帮扶,必須让他通过思想教育,提高认识仃三食其力。彻底抽了他们身上的懒筋,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回归家庭,为家庭做出应该做的贡献。


甘草333999


我国一直在扶贫问题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可谓用心良苦仁至义尽了,特别是最近几年的精准扶贫,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我就我们这里的情况谈一些看法。今年的农村扶贫政府派出了精兵强将,为贫困户立项目定计划,帮助了不少贫困户走出了困境。但还有许多贫困户是无法扶持的,比如那些老弱智障者,他们没有劳动能力,也就无法立项扶持。我认为农村急待解决的问题不只是扶贫,今天的农村,只要有胳膊有腿,不憨不傻的人都能挣钱过日子,大部分的贫困户都是因病致贫,或伤残智障无工作能力贫困,对于这种情况,政府对他们应该救济而不是扶贫。可扶持的贫困户占比例不大,也容易解决。主要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农民,他们的贫困问题难于解决,这不是只靠扶贫能解决问题的。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农村农民养老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只要解决了农民养老问题,老农民可以颐养天年,年轻人也放下了沉重的包袱,他们在致富路上就可以轻装上阵了。这是我一个农民的长期观察所思,敬请关注谈讨。


用户6969253864032丰


公职人员一人一户下乡扶贫能达到扶贫效果吗?这个问题,得看是要达到什么效果了。

如果从宣传扶贫政策、形成人人关心扶贫的社会氛围这个角度,我认为是达到了一定效果了。

但扶贫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脱贫,只要贫困户不能脱贫,那下乡扶贫就是不成功的。扶贫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是积累了多年的历史多方原因造成的,有内因也有外因,如果太容易早就脱贫了。有哪家贫困户愿意过没钱花,饭吃不饱衣穿不暖的贫穷日子?



如何理解题主所说的扶贫效果,桂农通有三点想说说:

首先,扶贫效果取决于贫困户本身意愿。公职人员下乡扶贫,说到底是帮扶,但不是包脱贫。公职人员不是专业的搞经济人才,下乡驻点可以为贫困农户提供市场信息,提供技术及品种的联络服务,提供项目资金申报服务等。

但具体到种和养,具体的产业发展,下田下地出力,还得看贫困户自已。只有贫困户自已有意愿希望扶贫、主动脱贫,公职人员的帮扶才能体现出好的效果。



其次,扶贫效果需要各级各方共同努力。一个村一个农户家致贫,原因可以有多种多样。有的有想法但没资金,有的因为家人大病花钱多致贫,有的因为子女多读书用钱多致贫,有的因为没文化没知识致贫,也有不少是懒惰成性不思脱贫,等等。这么多的原因,形成了形形色色的贫困村贫困户。

象广西,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2017年虽然完成了95万人脱贫,但还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7万人。



这么庞大的贫困人群,这么复杂的致贫原因,涉及住建、教育、财政、农业、移民、水利、林业等多个部门职责职能,需要多方发力,共同努力。

第三,扶贫效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大改观。贫困农户之所以贫困,有很多是有一定历史原因的。


比如有的是大石山区深处的贫困户,长年交通运输不便,信息沟通不暢,需要首先修路通电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有的长年教育落后,观念守旧,思想固化,需要反复宣传引导,慢慢感化贫困户……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甚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公职人员下乡帮扶,更多的是一种导向,抛砖引玉。

更多三农问题解答,记得关注“桂农通”,欢迎交流,谢谢支持!


桂农通


这个政策是好的,可以让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在一起。唯一的问题:见子打子,形成不了合力。造血机能应建立健全完善,针对贫困地区应该统一做产业结构规化,给予资金税务及政策支持,财政统一安排部署相应补贴,也许扶贫效果会好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