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伊川書院

清代伊川書院

清代嵩縣有兩所書院。一所為伊川書院,在鳴皋,距縣城60裡。雍正五年(1727),鳴皋鎮重修“伊川書院”,第二年夏天竣工。乾隆二十二年(1757),由知縣張顧鑑在舊書院遺址上覆建,但不到一年房屋倒塌,只能常年借用民房,遷移不定。

一所在縣城西北隅,名為樂道書院,今老城糧所院內。乾隆四年(1739),知縣戈錦創建,草房5間,開始時設為義學。乾隆十年(1745),知縣徐璣增設講堂、書室20間,改建書院。乾隆三十一年(1766),知縣康基淵在縣城樂道書院增修書室10間,藏書樓1間,購貯經史典籍,又改建大門3間,廚房3間。詳報批准,將地處鳴皋的伊川書院裁去,併入縣城樂道書院,易名 “伊川書院”。每年收50名生員、童生住宿書院修習課業。為辦書院,康基淵還捐出養廉銀,在書院大門內添建了廂房和藏書樓。又墊支養廉銀資助有志向學而家境貧寒、不能住書院修習課業的弟子。

伊川書院前街稱為書院街。當地群眾將伊川書院稱為書院廟。

1939年,河南大學遷嵩,文、理、農學院在潭頭,醫學院及河大附屬醫院、護理、婦產學校在縣城。醫學院部分師生住在伊川書院。遷嵩的省立一小、二小曾在書院辦學。當時每到晚上,河大師生常在書院前大街上演出抗日劇目,宣傳抗日。

前段時間,鄭州大學醫學院到老城瞭解醫學院當年在嵩縣辦學遺蹟,有在老城建紀念館意向。

伊川書院存在200多年,是二程理學思想文化的重要載體,若能在老城糧所復建伊川書院,將提升嵩縣城的文化品位,實現李亞書記的以文化城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