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伊川书院

清代伊川书院

清代嵩县有两所书院。一所为伊川书院,在鸣皋,距县城60里。雍正五年(1727),鸣皋镇重修“伊川书院”,第二年夏天竣工。乾隆二十二年(1757),由知县张顾鉴在旧书院遗址上复建,但不到一年房屋倒塌,只能常年借用民房,迁移不定。

一所在县城西北隅,名为乐道书院,今老城粮所院内。乾隆四年(1739),知县戈锦创建,草房5间,开始时设为义学。乾隆十年(1745),知县徐玑增设讲堂、书室20间,改建书院。乾隆三十一年(1766),知县康基渊在县城乐道书院增修书室10间,藏书楼1间,购贮经史典籍,又改建大门3间,厨房3间。详报批准,将地处鸣皋的伊川书院裁去,并入县城乐道书院,易名 “伊川书院”。每年收50名生员、童生住宿书院修习课业。为办书院,康基渊还捐出养廉银,在书院大门内添建了厢房和藏书楼。又垫支养廉银资助有志向学而家境贫寒、不能住书院修习课业的弟子。

伊川书院前街称为书院街。当地群众将伊川书院称为书院庙。

1939年,河南大学迁嵩,文、理、农学院在潭头,医学院及河大附属医院、护理、妇产学校在县城。医学院部分师生住在伊川书院。迁嵩的省立一小、二小曾在书院办学。当时每到晚上,河大师生常在书院前大街上演出抗日剧目,宣传抗日。

前段时间,郑州大学医学院到老城了解医学院当年在嵩县办学遗迹,有在老城建纪念馆意向。

伊川书院存在200多年,是二程理学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若能在老城粮所复建伊川书院,将提升嵩县城的文化品位,实现李亚书记的以文化城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