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乡村振兴路线图

农村美不美、农业强不强、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三农”问题绘就了一幅崭新蓝图,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不久前,市委书记陈奕君赴市农办、市农业局调研时指出,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的概念,要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主攻方向,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系统性谋划、体系化推进。要推动人和资本“下乡”,吸引人才、项目进村落地,参与乡村振兴;要深化“三农”领域改革,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要打造城乡靓丽风景,推动美丽城镇与美丽乡村美美与共……

这无疑为台州市乡村振兴划定了路线图。


台州市乡村振兴路线图

(来源:中机院 http://www.reportway.org/index598.html)


鼓励和引导资本人才“下乡”,做强农村产业

站在蓝美庄园内,向远处眺望,樟树、银杏树、桂花树一字排开,山腰上种满了猕猴桃、柑橘等果树。

“在这里,一年四季你都能采摘到水果,欣赏到鲜花,享受到农业体验。”庄园投资者、台州蓝之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聪说。蓝美庄园是台州“浙商回归”项目,总占地面积1450多亩,总投资3亿多元,自2016年试营业以来,每天接待游客5000人次以上,高峰时期近万人次。

产业兴则乡村兴。近年来,台州市坚持把做强农村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积极推动工商资本下乡,参与农村生态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椒江区、三门县分别出台《推动工商资本下乡的政策建议》和《关于鼓励和规范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农村发展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玉环、临海等地不但出台了推动工商资本下乡政策,还在统筹乡村资源打包寻求合作时,明确农民享受分红比例及到期后的物产归属,防止资本与民争利。

一系列有力的举措,有效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眼下,在温岭,当地已启动空心村复兴复活计划,利用世界级的石屋群(70个石屋村落和2万多间石屋)资源,对外招引城市工商资本。目前,已盘活石塘镇滨海绿道8个村庄700余间石屋。

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振兴。乡贤在推动产业兴旺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去年以来,台州市以“万名乡贤帮千村”活动为载体,打出项目扶村、道德育村、文化治村等系列组合拳。全市13164名乡贤共落实各类项目5200个,乡贤助农资金达160亿元。

台州还在全国率先建立乡村振兴学院,推动高校资源全方位“下乡”。全市各县(市、区)分别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美院等全国近30所知名高校联盟办学,共吸引2000多名知名专家,为台州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深化“三农”领域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改革创新是破解“三农”发展难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法宝。

20年前,一场百年罕见的台风,让三门县涛头村近3000亩农作物毁于一旦。穷则思变,涛头人随后成立全省第一家股田式公司。20年后的今天,该村实现了三个“1”:村民人均收入超1万美元,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达1000万元,全村渔业总产值超1亿元。

坚持把推进农村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进一步释放农村的发展活力、改革红利。这是市委、市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突破口。

目前,台州市已全面完成承包地实测,完善土地承包合同69.92万份,合同完善率达96%;9个县(市、区)测绘调查成果均已通过省测绘质量检查站的专项检查验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国家级试点工作创出台州经验,创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7个,农民大学生招生人数稳居全省第一。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基层党组织——路桥螺洋街道乡村振兴党委率先成立。

“在实现了市县乡三级产权交易平台全覆盖基础上,今年我们继续深化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大力引导各类农村产权入场交易,全市122个乡镇(街道)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累计交易1399笔6.9亿元。”市农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台州的“三农”改革蹄疾步稳,始终将百姓致富放在重要位置。玉环市积极探索渔业“三位一体”合作模式,依托坎门街道渔业三位一体服务中心,建成全国首个海虾全产业链海上加工中心,预计能为当地拖虾渔民增收1亿多元。

加强环境整治,不断提升百姓幸福感和获得感

平坦整洁的村道上几乎看不到垃圾,一排排房屋错落有致,绿树红花交相掩映……初秋,漫步在天台县雷峰乡黄家塘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该村村支书罗正贵说,乡村振兴改变了昔日“脏乱差”的局面,使百姓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以生态宜居引领乡村振兴,让美丽乡村更有里子。近年来,台州市将“百村精品、千村景区”作为推进打造生态宜居的龙头工程来抓。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厕所革命、田园革命攻坚战。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市级乡村振兴精品村144个、美丽乡村示范乡镇20个、美丽乡村风景线20条、A级景区村庄200个。仙居县被列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黄岩沙滩村被列入中国当代村庄发展浙江样板,天台县后岸村、三门县岩下潘村等荣获“中国最美乡村”称号。

在农村交通基础设施上,结合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美丽公路)建设,构建了“人畅其行,物畅其流”的农村公路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去年,台州市美丽公路建设领跑全省,建成精品示范路819公里、示范乡镇11个、美丽乡村公路28条,带动美丽乡村、民俗民宿和

文化产业发展,公交客运量增幅全省第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绝不是简单地在农村复制城市形态,让农村的环境变得干净整洁而已,而是要把农耕文化主要载体保留下来,守住“乡愁”。

下阶段,台州市将继续做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工作,坚持保护建筑、保持肌理、保存风貌、保全文化、保有生活,确保建设一批充满活力、充满台州韵味的历史文化村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