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虽然谢幕,却留下了中国企业家精神|2018夏季达沃斯

马云虽然谢幕,却留下了中国企业家精神|2018夏季达沃斯

马云虽然谢幕,却留下了中国企业家精神|2018夏季达沃斯

文章作者 | 慎思君

2018年,对于中国经济、以及在中国深耕的企业而言,都将会成为一个无法忘却的一年。特别对于民营经济,企业的未来尚笼罩在一片深深的阴霾之中,债务、转型、融资等挑战接踵而至。

虽然坊间热议不断、专家解读频繁,但似乎此时此刻,企业家都无法从中获得一剂良药,甚至一丝慰藉,唯有愈加的不安。今年与不少企业家以及战略官交流下来,我们都能强烈感受到这样的氛围。

企业,作为企业家个人价值的延伸,其发展动力与企业家心力密不可分。何为心力?简单而言便是求胜的欲望,引领企业发展的执着,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我们所常常谈及的企业家精神。

企业要在逆境中生存乃至发展,对于企业家而言,不仅仅需要的是切实可行的雄才大略,更重要的是坚定不移的信念所产生的那股力挽狂澜的心力

就最近刚刚闭幕的2018年夏季达沃斯,我们有幸在现场参与了陈伟鸿对马云的现场采访,虽然整场对话围绕了商业各界人士所关心的“退休”、“接班”、“贸易战”等问题展开,马云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妙语连珠的回答。

但让我们更加惊喜的是,这番对话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当下中国企业家面对挑战所真正需要的精神,在我们看来,这个远比特定问题的答案重要得多!

整场对话跨度约一个多小时,内容篇幅也很长。为了方便大家对号入座,我们捕捉了最吸引我们的观点,并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维度。正如标题所言,马云的谢幕,却留下了在这个时代所真正需要的企业家精神

01

发展观

我们永远要把不好的时间想的长一点,想的远一点,想的更糟糕一点,这才叫自信,自信不是体现在相信明天就会好,自信是明天不好我也得活下去。

我以前是当老师,看不起企业家,看不起商人...20多年前创业二十几年以后我明白了,商人、企业、经济对国家之重要,原来是兵者国之大器,现在我认为是商者国之大器,经济出问题、商业出问题,成千上万的家庭会有影响...所以对商业要有正确的理解,对企业家、经济效果要有正确的理解。

‘平头哥’名字取出来,边上的几个同事说,‘马老师,我觉得你身体里面就藏了个平头哥’,我对平头哥最感兴趣一点是平头哥实在太牛了,就是跟人打架,你别告诉我对手是谁,也别告诉我多少人,告诉我时间和地点就行了...这就是我们这些创业者和企业家要有的勇敢直前不放弃的精神。

02

战略观

一个公司不去为未来设计的时候,你会越活越累,你只看今天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你思考明天,至少明天有十个灾难,你想到七个八个,你把它消灭掉,明天会过的好一点。对阿里来讲,对我个人来讲,我们的文化是为未来而活着,为相信而活着,所以我们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这是我们的一贯形成了这个文化体系。

做企业,经济形势永远困难,你去看看过去20年中国政府的所有经济工作会议,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我们所有的企业都明白这是个常态,经济形势好了,竞争就恶劣起来了,经济形势不好了,竞争没有了...所以好有好的做法,坏有坏的做法,坏的时候是容易诞生了不起企业的时刻,好时候只是诞生普通企业,顺风的时候谁都跑的快,逆风的时候依然能跑,这才是好。

一个优秀的、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如果没有经历过经济周期性的打击,天灾人祸的打击,你这个企业是没有经过抗击的,是不值钱的。经历过抗争的企业才会建立起强大的文化、组织和人才,就像一个拳击运动员一样,抗击打能力越强,这个企业也才会越值钱。

做企业一定是这么去思考,好有好的做法,坏有坏的做法,关键是我们怎么把握自己,你今天对中美贸易很生气,还是这句话,大家要有20年的思想准备,他强任他强,月亮照大江。做好自己,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活,对特朗普的不满他也听不到,你也改变不了...每个人想好自己就不会那么多烦燥,你困难,你的对手比你更困难,所以你想明白这些就会冷静下来,你资金困难,别人资金也困难,所以这是我的建议。收拾好,少做点事,做好事,做对的事情,这就会有机会。

03

人才观

一旦跨过55到了60岁的时候,人有个习惯,你不愿意离开,你对未来自己没有把握,你只能坐在这个公司里面,上了65岁以后很多人认为公司离不开我,组织离不开我,其实他太自负了,是他离不开公司了...我们每个人要有自知之明,你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你到底这一辈子想干什么,把这些问题想明白,五十知天命,过了50岁一定要明白自己这一辈子到底要什么,要放弃什么,什么是你有的,这些问题想明白以后做这些决定,其实并不痛苦。

没读过MBA,没学过商业怎么能一路走到这里?其中很重要的要素是因为我当过老师,我不懂marketing,我不记技术,甚至财务也搞不清楚,唯一让我成为企业人的关键要素是因为我当过老师,当老师你最主要是选择学生、训练学生和培养学生,过去的19年我花的最多的时间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训练人才,阿里巴巴公司可能我觉得最骄傲的不是今天的商业模式,而是今天我们的人才梯队、组织建设还有文化的发展。

我们有一批一批的优先人才,良将如潮,现在第五代领导人梯队建设都已经做好了,只有你接班人的体系建好才有可能。张勇今天也不是一个人,他有一个班子和团队,所以我自己觉得大家一定要注意,团队和集体精神是不一样的。我们中国比较讲究集体主义,而真正的团队跟集体主义是有差异的,团队是互相补充,团队是支持别人不失败。之所以我们今天有今天,大家觉得马云你很了不起,其实我没什么了不起,但是我的团队非常了不起,我有张勇,我有蔡崇信,我有彭蕾,有一帮人在边上支持我。

今天的张勇也是一帮人在支持他,每个人的技能各不相同,但是在这个里面张勇展现出的特质是我不具备的——系统性的思考,沉着以及冷静。我们创业者脾气比较大,但今天这么大的体系是需要系统性思考,需要考虑方方面面整个的组织,这方面我们很明白。我的强项可能张勇这一代缺乏,但是张勇他们这一代的强项比我们强,尤其公司在这个规模的情况下,我们更需要体系化、组织化,然后加上强力的领导力和担当力,这些方面我觉得张勇非常之好。

04

文化观

中国和西方有最大的差异,西方是比较直截了当,像圣经,讲的非常之清楚,上帝怎么说你就怎么做...中国的文化很复杂,儒释道讲究悟,这个悟就麻烦,每个人想法都不一样,所以两种不同的文化,西方通过竞争取得进步,中国讲究和谐,我们讲和气生财,西方要竞争,这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如果你不进行交流,不懂得尊重,不懂得敬畏,不懂得欣赏,矛盾会越来越多...你只有走过很多国家倾听关注你才发现,其实我们说的是一样东西,大家方式方法可能不一样,所以这个我觉得我们需要像这样的论坛,需要去参加更多,也许看了对你没有用,你今天听了三天的论坛你什么都没学会,但是有些思想的改变可能对未来你和你的孩子有影响。

中国一定会给世界带来价值,但也必须要理解我们必须要有国际的语言,用世界能接受的语言体系跟世界交流。同样,西方也要明白东方讲究智慧,西方讲究知识,知识和智慧如果通,知识在脑,智慧在心,心脑相通才会真正的高手,我是这么觉得。

如何赢得新兴市场数字消费者?| 2018夏季达沃斯

如何应对未来商业的变化?—夏季达沃斯精彩语录

波士顿咨询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廖天舒 - 消费品企业转型中的选择 | 2016达沃斯专访

贝恩全球合伙人丁杰 - 数字化带来的改变 | 2016达沃斯专访

把握“新零售”,定义“新体验” | Dialogue

麦肯锡如何创新?| Dialogue

如何为一个城市做战略咨询? | Dialogue

马云虽然谢幕,却留下了中国企业家精神|2018夏季达沃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