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雖然謝幕,卻留下了中國企業家精神|2018夏季達沃斯

馬雲雖然謝幕,卻留下了中國企業家精神|2018夏季達沃斯

馬雲雖然謝幕,卻留下了中國企業家精神|2018夏季達沃斯

文章作者 | 慎思君

2018年,對於中國經濟、以及在中國深耕的企業而言,都將會成為一個無法忘卻的一年。特別對於民營經濟,企業的未來尚籠罩在一片深深的陰霾之中,債務、轉型、融資等挑戰接踵而至。

雖然坊間熱議不斷、專家解讀頻繁,但似乎此時此刻,企業家都無法從中獲得一劑良藥,甚至一絲慰藉,唯有愈加的不安。今年與不少企業家以及戰略官交流下來,我們都能強烈感受到這樣的氛圍。

企業,作為企業家個人價值的延伸,其發展動力與企業家心力密不可分。何為心力?簡單而言便是求勝的慾望,引領企業發展的執著,一定程度上反應了我們所常常談及的企業家精神。

企業要在逆境中生存乃至發展,對於企業家而言,不僅僅需要的是切實可行的雄才大略,更重要的是堅定不移的信念所產生的那股力挽狂瀾的心力

就最近剛剛閉幕的2018年夏季達沃斯,我們有幸在現場參與了陳偉鴻對馬雲的現場採訪,雖然整場對話圍繞了商業各界人士所關心的“退休”、“接班”、“貿易戰”等問題展開,馬雲也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妙語連珠的回答。

但讓我們更加驚喜的是,這番對話淋漓盡致地體現了當下中國企業家面對挑戰所真正需要的精神,在我們看來,這個遠比特定問題的答案重要得多!

整場對話跨度約一個多小時,內容篇幅也很長。為了方便大家對號入座,我們捕捉了最吸引我們的觀點,並將它們劃分為不同的維度。正如標題所言,馬雲的謝幕,卻留下了在這個時代所真正需要的企業家精神

01

發展觀

我們永遠要把不好的時間想的長一點,想的遠一點,想的更糟糕一點,這才叫自信,自信不是體現在相信明天就會好,自信是明天不好我也得活下去。

我以前是當老師,看不起企業家,看不起商人...20多年前創業二十幾年以後我明白了,商人、企業、經濟對國家之重要,原來是兵者國之大器,現在我認為是商者國之大器,經濟出問題、商業出問題,成千上萬的家庭會有影響...所以對商業要有正確的理解,對企業家、經濟效果要有正確的理解。

‘平頭哥’名字取出來,邊上的幾個同事說,‘馬老師,我覺得你身體裡面就藏了個平頭哥’,我對平頭哥最感興趣一點是平頭哥實在太牛了,就是跟人打架,你別告訴我對手是誰,也別告訴我多少人,告訴我時間和地點就行了...這就是我們這些創業者和企業家要有的勇敢直前不放棄的精神。

02

戰略觀

一個公司不去為未來設計的時候,你會越活越累,你只看今天所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你思考明天,至少明天有十個災難,你想到七個八個,你把它消滅掉,明天會過的好一點。對阿里來講,對我個人來講,我們的文化是為未來而活著,為相信而活著,所以我們是因為相信所以看見,這是我們的一貫形成了這個文化體系。

做企業,經濟形勢永遠困難,你去看看過去20年中國政府的所有經濟工作會議,經濟形勢錯綜複雜,我們所有的企業都明白這是個常態,經濟形勢好了,競爭就惡劣起來了,經濟形勢不好了,競爭沒有了...所以好有好的做法,壞有壞的做法,壞的時候是容易誕生了不起企業的時刻,好時候只是誕生普通企業,順風的時候誰都跑的快,逆風的時候依然能跑,這才是好。

一個優秀的、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如果沒有經歷過經濟週期性的打擊,天災人禍的打擊,你這個企業是沒有經過抗擊的,是不值錢的。經歷過抗爭的企業才會建立起強大的文化、組織和人才,就像一個拳擊運動員一樣,抗擊打能力越強,這個企業也才會越值錢。

做企業一定是這麼去思考,好有好的做法,壞有壞的做法,關鍵是我們怎麼把握自己,你今天對中美貿易很生氣,還是這句話,大家要有20年的思想準備,他強任他強,月亮照大江。做好自己,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活,對特朗普的不滿他也聽不到,你也改變不了...每個人想好自己就不會那麼多煩燥,你困難,你的對手比你更困難,所以你想明白這些就會冷靜下來,你資金困難,別人資金也困難,所以這是我的建議。收拾好,少做點事,做好事,做對的事情,這就會有機會。

03

人才觀

一旦跨過55到了60歲的時候,人有個習慣,你不願意離開,你對未來自己沒有把握,你只能坐在這個公司裡面,上了65歲以後很多人認為公司離不開我,組織離不開我,其實他太自負了,是他離不開公司了...我們每個人要有自知之明,你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你到底這一輩子想幹什麼,把這些問題想明白,五十知天命,過了50歲一定要明白自己這一輩子到底要什麼,要放棄什麼,什麼是你有的,這些問題想明白以後做這些決定,其實並不痛苦。

沒讀過MBA,沒學過商業怎麼能一路走到這裡?其中很重要的要素是因為我當過老師,我不懂marketing,我不記技術,甚至財務也搞不清楚,唯一讓我成為企業人的關鍵要素是因為我當過老師,當老師你最主要是選擇學生、訓練學生和培養學生,過去的19年我花的最多的時間是發現人才、培養人才、訓練人才,阿里巴巴公司可能我覺得最驕傲的不是今天的商業模式,而是今天我們的人才梯隊、組織建設還有文化的發展。

我們有一批一批的優先人才,良將如潮,現在第五代領導人梯隊建設都已經做好了,只有你接班人的體系建好才有可能。張勇今天也不是一個人,他有一個班子和團隊,所以我自己覺得大家一定要注意,團隊和集體精神是不一樣的。我們中國比較講究集體主義,而真正的團隊跟集體主義是有差異的,團隊是互相補充,團隊是支持別人不失敗。之所以我們今天有今天,大家覺得馬雲你很了不起,其實我沒什麼了不起,但是我的團隊非常了不起,我有張勇,我有蔡崇信,我有彭蕾,有一幫人在邊上支持我。

今天的張勇也是一幫人在支持他,每個人的技能各不相同,但是在這個裡面張勇展現出的特質是我不具備的——系統性的思考,沉著以及冷靜。我們創業者脾氣比較大,但今天這麼大的體系是需要系統性思考,需要考慮方方面面整個的組織,這方面我們很明白。我的強項可能張勇這一代缺乏,但是張勇他們這一代的強項比我們強,尤其公司在這個規模的情況下,我們更需要體系化、組織化,然後加上強力的領導力和擔當力,這些方面我覺得張勇非常之好。

04

文化觀

中國和西方有最大的差異,西方是比較直截了當,像聖經,講的非常之清楚,上帝怎麼說你就怎麼做...中國的文化很複雜,儒釋道講究悟,這個悟就麻煩,每個人想法都不一樣,所以兩種不同的文化,西方通過競爭取得進步,中國講究和諧,我們講和氣生財,西方要競爭,這是兩種不同的文化,如果你不進行交流,不懂得尊重,不懂得敬畏,不懂得欣賞,矛盾會越來越多...你只有走過很多國家傾聽關注你才發現,其實我們說的是一樣東西,大家方式方法可能不一樣,所以這個我覺得我們需要像這樣的論壇,需要去參加更多,也許看了對你沒有用,你今天聽了三天的論壇你什麼都沒學會,但是有些思想的改變可能對未來你和你的孩子有影響。

中國一定會給世界帶來價值,但也必須要理解我們必須要有國際的語言,用世界能接受的語言體系跟世界交流。同樣,西方也要明白東方講究智慧,西方講究知識,知識和智慧如果通,知識在腦,智慧在心,心腦相通才會真正的高手,我是這麼覺得。

如何贏得新興市場數字消費者?| 2018夏季達沃斯

如何應對未來商業的變化?—夏季達沃斯精彩語錄

波士頓諮詢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廖天舒 - 消費品企業轉型中的選擇 | 2016達沃斯專訪

貝恩全球合夥人丁傑 - 數字化帶來的改變 | 2016達沃斯專訪

把握“新零售”,定義“新體驗” | Dialogue

麥肯錫如何創新?| Dialogue

如何為一個城市做戰略諮詢? | Dialogue

馬雲雖然謝幕,卻留下了中國企業家精神|2018夏季達沃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