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讀書總結|從經濟學到哲學的半途而廢

六月读书总结|从经济学到哲学的半途而废

這個較為集中的讀經濟學,但是因為這個月購買新書太多,所以大部分讀書都半途而廢了,所以全部讀完的沒有幾本。

讀經濟學,首先把曼昆的《經濟學基礎》過了一遍,保證現在知道現在的主流學科共識。曼昆教材不愧是評價最高的教材,非常簡潔,易懂,可以不求甚解的快速只取乾貨,只看原理結論,不看論證過程,也可以深入研究,瞭解整個經濟學學科。

讀完曼昆,心中有了評判標準,敢去廣泛涉獵了,所以很多書都讀了一半左右,後來發現經濟學主流太過數學化,而我又是數學學渣,於是,我想學習能解釋真實世界的經濟學,在北大讀博的以前大學室友推薦我走張五常的方向,之前啃過兩次張五常都沒啃下來,這次選擇先讀他兩個粉絲的作品,李俊慧的《經濟學講義》和《薛兆豐的經濟學講義》。

李俊慧的《經濟學講義》通俗易懂,對經濟學有諸多批判,但是作者也許因為年輕,火氣比較重,另外,某些觀點稍顯偏激,但是整體讀起來非常爽,非常贊。

《薛兆豐的經濟學講義》是我讀到最通俗易懂的經濟學教材,雖然,不併不喜歡薛兆豐其人,但是不能否認他這本教材的優點,很多知識點的延伸也非常有啟發,比如介紹阿爾欽進化的觀點和薛兆豐自己研究的經濟學和法律交叉的部分內容,大部分主流教材的內容都太雷同了,這本的延伸非常不錯,但是本書也確實不少錯誤,這就是為什麼要先讀曼昆。

李俊慧和薛兆豐的相當於是對張五常的解釋,讀完之後,開始讀張五常,果然易懂多了,甚至很多例子都是重複的,家裡只有《經濟解釋》第二、三冊,大學只讀過第一冊,6年後又讀完第二冊,正準備讀第三冊時,閱讀興趣有轉向了,因為同期,我還在讀經濟思想史相關的書籍,經濟思想史是我一直比交感興趣的,但是這次讀經濟思想史,發現他與哲學史有聯繫,以及我感興趣的社會學思想史、科學史、美學史、政治思想史都與哲學史高度重合,基礎都是哲學史,於是我決定回過頭去讀哲學史。

當然,翻了幾本,之讀完一本半,而且是最薄的一本半。完整的一本是武漢大學四大名嘴之一趙林的《西方哲學史講演錄》,半本是他與鄧曉芒合著的《西方哲學史》教材,兩本確實很多重合地方,但是又各有特色。前者是講演錄,口語化一些,個人色彩強些,也有趣些。後者精煉一些,內容多一些。兩本共同的優點就是,對西方哲學思想的發展和關係脈絡梳理得非常清楚,大部分哲學史容易寫成,哲學家故事集合哲學家觀點簡介。

我個人覺得,哲學史重要的是思想之間的關係,以及後世作者的評價批判,因為比較都是老思想,不可能全部接受,批判這點杜蘭特《哲學的故事》做得非常好。

讀哲學史的過程,發現確實各個觀點太多,大致瞭解之後,不如先了解一個,於是把焦點聚焦在最重要的哲學家柏拉圖身上,於是,讀各本哲學史中關於柏拉圖的章節,很快了解了柏拉圖的主要觀點,然後,要真的讀懂還是要讀原典,於是找來號稱最好讀的王揚譯本的《理想國》,讀了一半,又被約稿打斷了。

這個月即將讀完的還有,兩本非常不錯的政治學著作,一本是包剛升的《政治學通識》,是最近讀到最好的書了,乾貨多,通俗易懂,是政治學入門的最佳讀物,裡面關於民主轉型、腐敗等知識點非常贊。

另外一本是,亨廷頓的《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這本太有洞察力了,不愧是大師作品,讀懂這本,對於瞭解今天的中國尤其是很多政策,大有幫助,對讀懂近現代史也大有裨益。

最後,反思,因為大促銷,買書太多,完整讀完的太少。一點心得,就是集中閱讀效果最好的,按學科入門是個不錯的選擇,畢竟視野很重要,但是不要迷戀,最終要回到以問題出發,按學科出發,系統瞭解學科理論工具和觀點,好用於分析問題。還有就是,可以同時讀幾本書,但是不要多,建議三本,兩本好書輪換讀,一本簡單輕鬆,用來放鬆,勞逸集合效果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