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真正全自主移动机器人的关键——SLAM技术

无人机、无人车、AGV等技术及产品都处于快速成熟与发展中,它们当中每一项产品的应用都将改变未来。而对于这类移动机器人来说,导航技术无疑是关键,未来我们都期待全自主移动机器人的出现与应用。

实现真正全自主移动机器人的关键——SLAM技术

SLAM,英文全称是simultaneous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因为用在SLAM上的传感器主要分两大类:激光雷达和摄像头。据此,业内也将SLAM分为激光SLAM和视觉SLAM两大类别。SLAM最早由Smith、Self和Cheeseman于1988年提出,至今已有30年的历史。但国内关于SLAM的研究并没有那么早,最近几年才开始逐渐兴起并应用。

实现真正全自主移动机器人的关键——SLAM技术

SLAM技术的工业与商业应用:

工业用途主要是集中在AGV领域,随着制造业以及电商仓储领域对柔性化搬运的需求不断上升,SLAM导航迎来了广阔的市场。将SLAM运用在AGV物流小车上,可以不用预先铺设任何轨道,方便工厂生产线的升级改造和导航路线的变更,实时避障,环境适应能力强,同时能够更好地实现多AGV小车的协调控制。当下国内有一些AGV企业都已开始将SLAM技术应用到AGV上,借此实现真正的自然导航。

多传感器融合是SLAM技术发展趋势:

实现真正全自主移动机器人的关键——SLAM技术

大部分的AGV企业还是以激光SLAM为主,毕竟当下激光SLAM是当下最稳定、最主流的定位导航方法。视觉 SLAM则是未来研究的一个主流方向。不过激光和视觉都有其各自局限性。而多传感器的融合则能有效解决这类问题。目前有些企业已经开始采用多传感器的融合的方式取长补短,优势结合,为市场打造出真正好用的、易用的 SLAM 方案。相信今后多传感器的融合也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SLAM技术的发展瓶颈:

SLAM在全面进入消费级市场的过程中,也面对着一些阻力和难题。比如Sensor精度不高、计算量大、Sensor应用场景不具有普适性等等问题。

虽然SLAM技术在国内刚刚开始发展,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相信在不就的将来,搭载SLAM技术的产品将在生活与生产中大有作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