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养护用品企业与车主

汽车养护用品企业,过去一直面对的都是4S集团与社会门店,近几年在电子商务的推波助澜下,有少数知名养护美容企业开始尝试B2C的营销模式,当直面消费者时,品牌形象显得至关重要。但是,汽车保养的绝大多数项目仍然是一个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那么在线下,汽车养护用品企业也需要塑造品牌吗?养护企业的养护品会有直面消费者的机会吗?还是与过往一样,养护品企业只需要有效地活在4S店高管、门店老板心中就好?

汽车养护用品企业与车主

汽车养护用品的消费群体是谁?车主。

车主知道爱车做养护时消费的具体项目是什么吗?大多数时候不知道。

车主完全没有想知道的欲望吗?并不是。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出现私人汽车,1996年中国第一家汽车4S店在重庆诞生,之后长达20年,4S店牢牢占据中国人购买汽车之地,从成为车主的那一刻,后期汽车养护也成为了一条几乎完全遵循4S店设定的路。

从1000公里到100000公里,4S店透明的保养周期和价格表,很长一段时间都能够带给车主专业和放心的感受,但是这种感受的来源并非来自清晰的消费体验,而只是车主没有更多选择余地的模糊感受。

没有几个车主在车辆被保养时只想坐在舒适的皮椅上看电影,每个人都想去车旁边看看自己的车是否真的在被保养,是熟练的技师在做还是学徒在做,用的是什么样的保养品,自己车用的养护品与其他车用的是否一样......

但4S店客服一般仅会指引车主走向休息区,所以绝大多数时候,汽车养护过程变得如同商业机密一般,“非礼勿视”。

作为给4S店提供养护用品的企业,同理与车主直接接触的机会为0,在这样的市场服务大环境下,车主只能选择“忍气吞声”,消费着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服务。车主的疑虑,也只能停留在4S店的诚信与否上。

车主靠什么判断车辆养护的优劣?品牌。

店面需要给车主选择不同养护用品品牌的流程吗?当然。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能打消车主的大部分疑虑吗?可以。

直到大型修理厂、养护服务机构开始进入消费者视线,尤其在车辆保险的推波助澜下,车主开始有了选择的权利和判断。

尽管如此,大多数车主的衡量根据,也仅是停留在对店内服务流程专业程度、服务项目操作透明化、服务人性化感受这些情感判断范围,如此一来社会门店显然并不占优势。

4S店的优势在于其拥有的附带性品牌信誉,提供原厂的配件及物料,车主从而相应地认为4S店内所用的养护用品都与正规、合适、品牌挂钩。而现今的社会门店市场,很多人认为其优势主要体现在方便、便宜上。

但事实上,车与其他消费品不一样的是:它关系着人身安全。所以养护项目价格上的优势并不能给消费者心理带来决定性地偏重,很多车主尤其是3年车龄内的车主第一选择仍然是4S店。社会门店想要真正进击原有生态,务必要从养护用品品牌与施工人员技术入手,给车主提供更多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养护品品牌选择、更多有专业资质的技师,乃至开辟全新技术产品市场,才能让门店的核心竞争力拥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尤其在,中国汽车销售量年年呈几何式持续增长,消费者观念不断焕新升级的趋势下,4S店无论从规模和服务都已经无法完全满足汽车养护市场,社会门店当大有作为。

车主开始清楚记得爱车保养时间和项目。

车主可以选择自己爱车所使用的养护品牌。

车主可以有选择性的消费才是一个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如今,养护品与消费者不再完全没有接触。

电子商务的庞大市场,早已让嗅觉灵敏的企业开始研发更多适合中国消费者的简单DIY养护美容产品。B2C市场是产品、品牌、服务的三重博弈,品牌在其中最大的作用在于——售前给予消费者足够付款信心。

尽管互联网正在抢占汽车后市场,但汽车养护的绝大部分项目仍需由专业人员操作,只不过,现今的战场已经不再只是4S店亦或社会门店的博弈,京东、途虎等新兴养车平台,正是因为看准了车主长久以来的疑虑,才能在短时间内在汽车后市场站稳了脚跟。

得车主心者得市场。

如果说4S店长久以来的主营方向及管理体制会让其不足以体会到目前市场的步步紧逼,所以转身稍显迟缓;那对于正处于不断发展的社会门店来说,如何与消费者更好地多向沟通,自己完整地掌控店面的命运,已经变得迫在眉睫。这些多点沟通有且不仅有:产品效果、服务模式、品牌印象。在不远的未来,一个有环保健康的产品、专业细致服务的门店,一定会给车主留下不凡的品牌印象,继而带来车主的重复购买信心和毫不吝啬的口碑传播。

当车主走进店面,看到摆在消自己面前的各类养护品牌,作何选择?

不错,养护品企业也到了在消费者心中建立品牌印象的时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