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篇 婚姻親密關係中的三角色——《親密關係》聽書分享


第14篇 婚姻親密關係中的三角色——《親密關係》聽書分享


《親密關係》這本書真心不錯,有時間一定要仔細精讀,最好能約幾個書友,一起讀,會給自己更多的視角去看待生活中的親密關係。上次我們分享了婚姻是一個人的事,這次我要分享的是婚姻親密關係中的三個角色。


第14篇 婚姻親密關係中的三角色——《親密關係》聽書分享


婚姻中三角色並不是說夫妻之間,也包括孩子、老人、自己和自己。

三角色包括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

受害者認為你行我不行。發生問題時,受害者總是抱怨、自我否定、自我悲傷憐憫,自己覺得充當替罪羔羊,自我犧牲。犧牲自己,意味著要做自己不願意做而又不得不的事,道德經講高下相盈、前後相隨,與犧牲者相伴而行的放縱者自然會理所當然地享受這個過程。

迫害者認為我行你不行。當有了受害者時,自然便產生了迫害者。迫害者以自己完美為要求,以自我為標準,責怪他人、自視優越,他的憤怒痛苦會怪罪到受害者身上。

拯救者也認為我行你不行。因為受害者的自我悲憫、迫害者的憤怒痛苦,拯救者者會同情這兩個角色,並給他們提出有益建議。而恰恰是拯救者這種態度才讓受害者越趨軟弱,迫害者越趨放縱自己壞脾氣。

在日常生活中,有這麼幾種情況:

①受害者、迫害者角色是一個人承擔。比如,當遇到一件事,你自己對處理結果不滿意或是受到一些委屈的對待,你自己會自我悲憫,會氣餒、會覺得受傷,同時也會有另一個聲音會對自己說,這麼笨、軟弱、窩囊、懦弱!

②兩個人或多個人同時承擔拯救者角色。比如,夫妻兩個都在指手劃腳孩子犯了錯的事,忙著指導他糾正、忙著質問他原因、忙著幫他分析、忙著幫他出謀劃策,忙成一鍋粥,彷彿出了天大的災難,這是不是會讓孩子充當受害者角色?讓孩子體驗自己的軟弱、無能、沒能力等等負面情緒體驗?受傷害的是孩子。

③三個角色在夫妻間默契轉換。比如,夫妻倆吵架,一方發脾氣,另一方就妥協;另一方發脾氣,對方就妥協,這是一種自然的默契。

④固定角色。比如,被家暴者和施暴者。

婚姻、親密關係中,當我們意識到處於這三個角色之一時,本能地想要跳轉或跳出這個角色,然而,如果處理不好,無論怎麼轉換角色,都會讓自己和對方或其他人深陷痛苦而不能自拔,也即陷入了受害者監牢。我們應該怎麼處理呢?

上次我們過分享在親密關係中,我們都是為了要尋找內心缺失的那份情感需求。當我們處於憤怒痛苦等負面情緒之中時,有意去反省自己此時內心未曾滿足的需求,也試著去體察對方內心需要滿足的需求,並坦誠表達,這樣,可以釐清痛苦、憤怒的根源是出於自己而非對方,進而步入建設性的自我修復和對話溝通,修復彼此的內心情感需求,穿牆受害者監牢,而步入愉悅的情感需求。


第14篇 婚姻親密關係中的三角色——《親密關係》聽書分享




智慧如你,不想發表一些想法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