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單身焦慮,我能怎麼辦?

單身焦慮大家應該不陌生,就好像一到了某個年齡,身邊操心你終身大事的人突然多了起來。大家都那麼著急,就像是你站在公交車門邊向裡張望,而滿車的人都衝你喊,“別看了,來不及了,快上車!”

在我學習心理學的過程中,我有認真的學習焦慮的分類,焦慮有很多的類型,比如說有廣泛性焦慮、急性焦慮發作、恐怖症、創傷後應激障礙等,但是恰恰沒有單身焦慮。


親密關係:單身焦慮,我能怎麼辦?


可是在今天,單身焦慮確實是值得被關注的話題,特別在我最近參加了一些相親會後,我深切的發現像我這樣的90後都有很多單身焦慮的。雖然有焦慮,但是在我身邊還是有很多小夥伴選擇了保持單身。

做出這個決定是有很多原因的,那是什麼原因會讓很多人選擇單身?也許在等待著屬於自己的那個真命天子、真命天女?也許是在等待著屬於自己的理想的戀愛狀態?還有好多人,也許他們是在望而卻步,對於異性,對於一段不確定的關係,心裡面有很多的不安,還有一些人可能不知道怎麼樣去經營一段關係?


親密關係:單身焦慮,我能怎麼辦?


著名港片《剩者為王》,由舒淇和彭于晏主演。舒淇扮演的就是一個大齡事業有成的單身女性,她自己條件非常的好,在一個不錯的企業裡面幹了一箇中層幹部的工作,但是她的媽媽對她的婚姻非常非常的焦慮,隔三岔五的就會打電話來催促她,會讓他去相親,給她介紹各種各樣的對象,然後就告訴她,你都這麼大了,你還挑什麼呀,你找一個合適的人嫁了不就好了嘛。

應該有好多女性跟舒淇一樣,在心裡會有一個聲音,愛情和婚姻,它不是一個隨便的選擇。我們會這樣堅持單身,那就是因為我們心裡的認同,它不是一個隨便的選擇。我要去進入一段關係,我要選擇一個人的時候一定是我心甘情願的,所以當我沒有做沒有遇到這個人,沒有發生這樣的狀態的時候,我更多的是選擇留在自己的狀態中,這是對我自己的忠誠。


親密關係:單身焦慮,我能怎麼辦?



好多人因為選擇對自己忠誠而會出現電影裡的情景,就是內心的戀愛觀和父母的期望形成了一個很大的衝擊。當我們在堅持自己的戀愛觀的時候,我們也會受到各種各樣的外在壓力。

社會各界,各種各樣七大姑八大姨的關心,會帶給人一種無形的壓力,這種關心會讓你覺得自己好像成了世界上一個剩下的人。也有一些人,他們遇到的情況會不一樣,他們的父母親也許不是採取這種逼婚的態度,而採取一種隱忍的哀怨的方式來對待他們,父母親可能會用一種非常無奈,或者說一種失望的口氣對你說,“你今年一定要把這個事情解決了呀.......不然我出去跟什麼人聊天的時候他們都擔心,如果你不是有什麼問題,怎麼會這麼大年齡還沒有結婚呢?”


親密關係:單身焦慮,我能怎麼辦?


我們就會發現,每一個人都不同程度的受著自己的家庭環境的影響,就是我們會感受到的單身所帶來的壓力的常見原因。

另外一部分的原因是,社會的期許,社會好像會把單身,或者說到了一定年齡卻沒結婚定義為不正常的。比如在企業招聘看簡歷的時候,發現一個人人三十幾歲的未婚,然後要是他後面還寫了一個不是離異的話,是真的未婚的話,他們就會擔心你是不是有問題,如果聽說一個人三十幾歲了,真的沒有結婚的時候,好多人就會有偏見性的東西貼過來說,他肯定是有問題。這是一種不公平的待遇。


親密關係:單身焦慮,我能怎麼辦?


我們社會的偏見性標籤怎麼形成的呢?

我們中國從古至今就是一個崇尚家庭穩定的一個社會。以前在古代,男的20歲,女的15歲,他們就可以結婚了。到了我們現在,婚姻法裡寫女子20歲,男子22歲都不能定義為早婚,這叫法定結婚年齡。就是我們的社會崇尚著一種很早就結婚就成家,就有一個穩定形象,這是一個社會期許,它也帶給了我們很多壓力,所以我們每一天生活在這樣的社會環境當中,我們的內心是一定會受到這些東西所影響的,因為它是我們生活的一個心理土壤,心理學有個名詞把這個稱作為集體潛意識。

前面我們談到的單身焦慮的兩個原因,社會規範和家庭的期許和評價。

第三個原因不是外界的壓力,而是根植於我們的人性,我們內心深處的孤獨感。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有沒有常常感覺到一種孤獨的感覺?這種感覺就是可能有一些喜悅的東西的時候,你無法跟人分享,悲傷的時候也沒有人能安慰你,這種感覺對好多人來說是一種可怕的感覺,這的確是就我們人性來講,我們都很希望有親密,婚姻好像是比孤單更優異的一個狀態,我們在心裡邊能感受到更多的溫暖,更多的穩定,更多的連接,讓我們孤單的時候需要一個人去面對和承受很多很多的東西,所以我們的內在傾向裡面也提示著我們,我們其實是希望有親密而拒絕孤單的。


親密關係:單身焦慮,我能怎麼辦?



其實,單身焦慮不一定發生在大齡青年,更小的年齡也有。有一個心理學家叫做埃裡克森的,他提出了生命的八階段理論,八階段指的是什麼呢?是值得我們從生命的出生到老年,我們每一個階段都有一個固定的心理任務,是需要去發展的,在青年時期就有兩個任務,第一個任務是我們需要去發展自我,去發展那個我自己眼中的我和他人眼中的我,這兩個我是如何匹配一致的,我們首先要去發展這個東西。但這個東西發展了以後,接下來就在接下來這個階段就會有一個新的任務,叫做親密感的發展,還是將我自己的自我與他人的自我相融合。


親密關係:單身焦慮,我能怎麼辦?



形成單身焦慮最最關鍵是什麼呢?

當我看到外在所有的東西,其實它並不是真實帶給我焦慮的東西的時候,一定有一個部分是關於我自己的。我需要去看回我自己的是什麼東西,是什麼讓我們對單身如此的焦慮,真的是外界這些東西嗎?

當我們靜下心來,其實會有一個聲音停告訴我們,如果你身邊剛好有一張紙和一支筆的話,你可以把它記下來,當你想到自己的單身狀態的時候,你會給自己貼什麼樣的標籤?

可能有些人會寫道,你是不招人喜歡的,你是可笑的,你是可悲的,你是不孝順的,你是沒有希望的等等這些極端的標籤。

這些標籤怎麼樣來的?當我們去感受那些社會壓力的時候,當我們發現我們在別人的眼中做的不那麼好的時候,當我們拿自己去跟別人比較的時候,我發現我自己不那麼優秀不那麼成功的時候,我就開始用這些東西來定義我自己,這是人很自然而然的一個反應。


親密關係:單身焦慮,我能怎麼辦?



在標籤下面,其實有一些更深層次的東西,我們還沒有去真正看到這些標籤,就帶給了我們很多糟糕的感覺,在你寫下這些過程這些標籤的過程當中,你有沒有感覺到其實你是不舒服的,是壓抑的,憤怒的,甚至是有些絕望的,所以我們接下來要去問自己的第二個問題,如果取下這個標籤,你會更輕鬆嗎?

當我們足夠了解自己的時候,我們再深入探討我選擇單身的原因,去更多的理解那個關於真正自我的部分,他不是一個標籤定義的狀態,而是我真實的選擇。單身是我的選擇,我出於自己的意願,我出於自己的實際狀況,我做了這樣的一個選擇,所以我首先是對我自己負責任的,我們要去看到那個部分,這才能讓我們從那個消極的標籤定義裡邊走出來,這是我們擺脫單身焦慮的第一步。

親密關係:單身焦慮,我能怎麼辦?




親密關係:單身焦慮,我能怎麼辦?

以德為本,身心同療

喜悅心理健康俱樂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