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篇 依戀關係是每個人情感需求的「氧氣」


第15篇 依戀關係是每個人情感需求的“氧氣”


人得以生存必須要有食物、水、空氣,這些物質保證了生命體徵的存續;而人也是群居物種,情感需求的滿足是群居團體賴以存在的必備條件,這其中,依戀則是所有情感健康發展的基礎因素,我把他比作“氧氣”。


第15篇 依戀關係是每個人情感需求的“氧氣”


我們以嬰童和媽媽為例,看一下上面圖片,媽媽滿足了嬰童的依戀需求,這便讓嬰童感覺到了自己有人可依戀,有人覺得自己重要或特別,自己有價值,從而發展出了他的自我價值感;同時也讓嬰童感覺到了這個地方屬於我,我也屬於這裡,在這裡我很安全,從而發展了他的歸屬感。

自我價值感和歸屬感,是嬰童(一個生命體)能夠安全的、勇敢的發展自己特質的前提。自我價值感的缺失,會在以後的人際關係中認為所有人都都覺他不可愛、不值得愛、不值得擁有,活在別人的認可之中,對所有的一切都是無力去爭取、奮鬥、拼搏;自我歸屬感的缺失,是一個人基本的安全感的缺失,沒有了安全感,這個生命便會退縮在自認為的安全區,沒有積極探索、沒有敢於發展自己的勇氣,自卑、懦弱,痛苦一生,會充滿控制慾,只有他能夠控制了一些東西,他才可能彌補一些安全感的欠缺。

所以,我們作為家長,在對待孩子的依戀需求信號時,要正確去對待,古人有言,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事實上也是對家庭教育給予孩子的一個定性考量。

對於依戀情感的需求有三種,安全型依戀,迴避型依戀,矛盾型依戀。安全型依戀屬健康依戀,另外兩種屬不健康依戀,還是以嬰童為例。

迴避型依戀起源於當嬰童在對照料人發出需求信號時,照料人對嬰童需求信號的忽視,對嬰童的不耐發、甚至懲罰,導致嬰童對自我價值感和歸屬感的懷疑、否定、最終放棄。

這種狀況下成長的孩子,在他的團隊中,他會讓人感覺到難以接近,有困難時不懂求助、不願求助,當有小朋友主動接近他,他會本能地拒絕、迴避,這樣導致小朋友不再與他接觸,而這又加重了他的孤獨,導致他更難以融入團隊,最終被隔離,自閉、痛苦伴隨他的童年、青春期。

這種狀況下長大的成人,在他的模式中,他會輕視情感、對情感陌生、疏忽,他會忽略關係,他會喜歡獨處,他會過分的追求個人成就、強調獨立自主。對於他的親子親密關係,會把他與父母的親子關係沿襲到他與孩子的親子關係上,對於婚姻中的親密關係,會出現與配偶的競爭關係,而導致陷入受害者牢籠,雙方都痛苦異常。

矛盾型依戀,是照料人帶著愛與抱怨甚或虐待來對待嬰童。當嬰童有需求信號時,照料人或者給予響應,或者給予抱怨、懲罰,而當嬰童不需要照料人參與他正在從事的探索活動時,照料人卻由於自己的好心情去給予幫助,這樣反而是在干預嬰童。這種不確定性,讓嬰童處於不確定狀態,他不知道他的需求正確與否,是否可以與照料人建立親密的依戀關係,對這些都有不確定理解,難以清晰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觀念,自然對自我價值感和歸屬感也屬於不確定性狀態。

這種狀況成長的孩子,很容易進入一種負性循環。在學習、興趣愛好上,他的興趣很難穩定,很難長時間學習,很難安靜、專注,因為短暫的努力沒有使得學習成績有較大的進步,又降低了學習興趣;當他有了情感需求時,他會做不同的行為以吸引同學、老師、家長的關注,而這種行為的表達又影響了同學、老師、家長的正常工作,導致大家對他的不滿,開始疏遠他;有時候也會有較好的關係的同學或朋友,但這種關係很難長期維持。這些都會導致他進入負性循環。

這種狀況長大的成人,他們在關係中屬於先佔型,他們希望在關係中被非常關注、被非常的接納、被非常的愛護,他們希望他們自己能夠被眾星捧月。有時候也會出現喜怒無常讓人捉摸不定,遠而避之的情況。同樣地,也會造成他親子親密關係、婚姻親密關係上的一系列問題,猶如迴避型依戀長大的成人模式。

對於依戀情感的需求滿足程度也有三種,依戀缺失、依戀過度、安全依戀。

依戀缺失,也就是對孩子依戀需求信號響應的缺失,媽媽可能是忙於工作、生活,或者媽媽屬於情感隔離型,給予不了孩子正常的情感響應。這不同於迴避型依戀,缺失的依戀需求,直接導致自我價值感、歸屬感的缺失。

對於孩子來說,在他童年、青春期除了與迴避型依戀表現接近外,還有就是情感的淡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寡氣”、“孤高”。

而對於成人來說,他屬於沒有能力建設親密關係的一類,他希望擁有好的親密關係,希望體驗溫暖、安全、愉悅、幸福的親密關係的情感,但卻不得方法或者南轅北轍。

依戀過度則是依戀需求的反面,事必躬親,也就是我們說的當今父母的三過(過渡干涉、過高期望、過渡保護),這樣導致孩子獨立性差,時時事事依靠他人,沒有他人他們無法生存,更談不上去獨立發展自己的潛質。

對於孩子來說,這種過度滿足,在童年期,阻斷了孩子自我成長、接觸外界、探索未知的機會,否定了孩子的獨立能力;在青春期,孩子自主意識的發展,會表現得異常叛逆,他要獨立,他不要依靠別人生存,這是人格完善的自我保護方式,當然也有溫水煮青蛙效應的現象會發生,孩子習慣了這種依賴,直至成人。

安全依戀則是給予孩子適宜的依戀需求滿足,也就是我們說的做個“足夠好的母親”而不是做個“卓越的母親”,足夠好的母親,給孩子適宜的剛剛好的依戀需求的滿足,只要孩子的嘗試、探索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傷害社會,便會讓孩子嘗試而不去幹擾他,而當孩子有需求響應時,母親又會及時地、熱情地、充滿愛意的給予孩子需求滿足。

就猶如我們開篇說的,依戀關係是每個人情感需求的“氧氣”,氧氣濃度過高,會出現中毒反應,時間長了,會發生氧中毒型肺炎,最後因呼吸衰竭而死;氧氣濃度過低或沒有,人會產生頭暈,目眩,胸悶、噁心、耳鳴、記憶力衰退,甚或人的生理活動能力會衰退、神經組織造成不可逆的影響、新陳代謝紊亂,直至死亡;而氧氣濃度在19.5~23.5%時,是適宜人類生存的。所以說我們的依戀需求,也如此,過渡滿足、不確定型給予、忽略型給予、缺失都不足以培養我們健康的情感關係。

謹以此獻給我們為人父母的同行者,從我們做起,給我們的孩子適宜的依戀需求,讓他身心健康成長,讓他能依靠自己的潛質擁有屬於自己的良好的親密關係,在親密關係中活的開心、舒心、自在,體驗幸福人生,同時也能在自己的工作中,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在工作中自由綻放、積極進取、實現自我追求目標,體驗自我價值實現的幸福人生。


智慧如你,不想發表一些想法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