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閱讀時代,如何破解「收藏不看系列」的難題?

我們每天都面對碎片化的信息,現在幾乎每個閱讀類的APP都會有“收藏功能”,而往往在熱門信息、乾貨文章的評論區,都會有這樣的一個詞:“收藏不看系列”。

收藏了不看,再有價值的信息都轉變不為知識,這些收藏就是浪費時間、無效的。

所以,收藏的信息必須要整理。

而整理信息最重要的是:構建自己的整理規則。

這跟收拾家裡是一個道理,家裡每件東西放哪裡你是有一個習慣的,收拾,就是將位置錯亂的東西歸復原位。

比較好的整理規則是:只使用一個軟件,未讀的信息集中存放,閱讀之後的信息分類存放。

碎片化閱讀時代,如何破解“收藏不看系列”的難題?

1.未讀的信息集中存放

推薦用有道雲筆記、印象筆記一類的軟件,方便收集信息、編輯整理,電腦手機都有客戶端,方便隨時查看。

以有道雲筆記為例子,先說說如何“未讀的信息集中存放”。

有道雲筆記的收藏功能比較強大,微信上、網頁上、有些APP上都可以一件收藏到雲筆記。這樣,無論在什麼地方看到的文章,都統一收藏到雲筆記裡面,就算微信裡有自帶的收藏功能,也不要使用。

碎片化閱讀時代,如何破解“收藏不看系列”的難題?

這樣,所有你收藏的東西都集中在一個地方了,不會七零八落,不會被遺忘。

在有道雲筆記裡有個默認的文件夾叫【我的資源】,平時收集的文章資料都默認保存在這這裡。這就相當於一個待處理功能的文件夾

碎片化閱讀時代,如何破解“收藏不看系列”的難題?

然後,每個星期抽一個時間,專門閱讀這個文件夾裡的內容。閱讀的時候注意要做筆記。我的習慣是會將一篇文章多餘的地方刪去,只保留重點核心內容,同時還保留原文鏈接和作者,好方便查找原文。

之後,每讀完一篇文章就移出這個文件夾,直到清空這個文件夾為止,這就算是把資料處理完了。

那麼閱讀完之後的文章放到哪裡呢?

這就要說說“閱讀之後的信息分類存放”。

2.做好已讀信息的分類

對信息進行分類是很重要的,因為分類就是對知識進行關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分類習慣,但是一個好的分類應該遵循一個原則:

同一個維度上分類,粗放分類。

同一個維度上分類,就是你可以按照學科分、按照時間維度分、按照作者分,但是不要分類之間交叉。

這裡推薦參照維基百科的分類維度:

碎片化閱讀時代,如何破解“收藏不看系列”的難題?

畢竟維基百科收納了全人類的知識,所以這個分類的是可靠的。

此外,使用比較多的那一類資料,也可以單獨建一個文件夾放在外面。

粗放分類,就是文件夾分類不要太細,不然就會亂,起不到整理的運用。

雖然,軟件裡有搜索功能,可以通過關鍵詞來把資料搜出來,但是,你把資料能夠找出來,和你整齊有條理的處理資料是兩回事。

如果你的分類比較散亂,甚至不分類,其實你對資料的印象是模糊的。

碎片化閱讀時代,如何破解“收藏不看系列”的難題?

3.關於文件夾命名

文件夾的名稱最好有統一的規則,建議在文件夾前加上編碼。一是因為整齊,二是編碼之後每個文件夾按照名稱排列,相對位置不會改變,容易查找、有規律。

怎樣編碼比較好?推薦杜威十進制編碼。

這個編碼規則是從100、200到900。每個數字代表一個大類,比如100是哲學。

如果在100下面,有三個子類,這三個子類的編碼就是110,120,130。

如果110下面還有子類,就是111、112、113。

一般來說,三級分類就夠了,如果是四級、五級就會亂。

碎片化閱讀時代,如何破解“收藏不看系列”的難題?

以上這些整理技巧操作起來很簡單,但是當你的資料很多的時候,能發揮很大的作用,不妨試一試。

碎片化閱讀時代,如何破解“收藏不看系列”的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