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脫貧不該「算計政府」

中國扶貧動態:★刊發扶貧政策信息 ★報道扶貧工作動態★反映扶貧工作問題

點擊右上方的紅色按鈕關注【中國扶貧動態】,獲取更多重要政策信息

時評:脫貧不該“算計政府”

近年來,隨著扶貧攻堅、脫貧攻堅的縱深推進,在農村一些地方,有好多老人與子女一直生活在一起,團團圓圓、老有所依,屬於眾人皆知的“獨家獨戶”。被列入貧困地區以後,有的兒女卻打起了“算計政府、欺騙國家”的小算盤。公然老人與老人“分家另過”,這就自然“多”出了一戶;還有的搞“假離婚”或“離婚不離門”,這就使原本一戶又變成了“兩戶”。因為當上“貧困戶”,就能列為名副其實的幫扶對象,可以理所當然、理直氣壯地享受國家扶貧的優惠待遇。殊不知,這種人為製造貧困戶和貧困人口的做法,無疑給扶貧脫貧增加了負擔。尤其是把應該贍養老人的義務和責任當包袱“甩”給政府,不僅有損於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新時代的道德文明形象,同時也給精準扶貧、如期脫貧帶來了不應有的衝擊和干擾。這是扶貧領域的典型亂象之一。對此,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要引起高度重視。

扶貧重在“精準”。首當其衝地要搞好調查摸底,對“另立門戶”、故意增加貧困戶和貧困人口、處心積慮算計政府的行為,除嚴厲批評和教育外,要進行必要的整改和糾正,引導他們體諒黨和政府關切,積極支持和主動配合扶貧工作,同心同德打贏扶貧攻堅這場硬仗!

注:筆者為新華社新華網首批特約評論員、專欄作者;全國“三農”問題觀察員。新聞通訊、理論評論、及文學作品經常在《人民日報》、《新華社》、《經濟日報》、《光明日報》、《農民日報》、《半月談》、《新聞戰線》、《中國記者》雜誌;國內部分省級黨報、晚報和國家行業報;香港《大公報》、《香港文匯報》、《臺灣新報》等媒體發表;出版個人作品集三部、65萬字。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歡迎來稿來信,歡迎留言,反映扶貧工作問題,您的關注就是對扶貧工作最大的支持!

點擊右上方的紅色按鈕,關注【中國扶貧動態】,獲取更多重要政策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