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愚的劉禪並非昏君,司馬昭看到他門匾上的3個字,再無殺心

大智若愚的劉禪並非昏君,司馬昭看到他門匾上的3個字,再無殺心

三國後期,蜀國隨著劉、關、張等人的相繼去世,僅靠諸葛亮一人之力,已然回天乏術。人才的斷檔更是尤為可怕,甚至出現了“蜀國無良將,廖化打前鋒”的尷尬局面。劉備死後,後繼君主劉禪,更是一位扶不上牆的阿斗。

大智若愚的劉禪並非昏君,司馬昭看到他門匾上的3個字,再無殺心

劉禪當真是昏庸到無藥可救嗎?諸葛亮怎麼會教出來一個痴傻之人?其實劉禪非但不是庸才,反而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諸葛亮死於北伐後,劉禪治理了蜀國整整29年才被魏國吞滅。如果劉禪當真沒點真才實學,怎麼在這亂世中保全自己的性命呢?

大智若愚的劉禪並非昏君,司馬昭看到他門匾上的3個字,再無殺心

劉備死後,劉禪繼位,但真正掌權的是諸葛亮。劉禪情商極高,知道諸葛亮對劉家並無二心,所以一切軍機大事都放心的交給他去做。在國家大事面前,劉禪自知能力不敵諸葛亮,他選擇了順其自然,但絕非貪慾享樂。既然選擇相信諸葛亮,那麼就要全力以赴的去支持。諸葛亮的數次北伐,離不開劉禪後方的支持。

大智若愚的劉禪並非昏君,司馬昭看到他門匾上的3個字,再無殺心

諸葛亮死後,蜀國在劉禪治理的29年中,幾乎沒有戰事,蜀國憑天險之優勢,百姓到也安居樂業。這就是劉禪能力的表現。公元263年,司馬昭僅用三個月就攻破了蜀國大門。此戰以劉禪率眾投降而告終,關於是否受降,蜀國內部還進行了一次討論。

大智若愚的劉禪並非昏君,司馬昭看到他門匾上的3個字,再無殺心

劉禪的兒子拒絕投降,劉禪說:“現在朝中大臣皆降,豎子逞匹夫之勇,苦百姓也?”劉禪採取了譙周的建議,率領蜀國的文武百官出城投降。其實蜀國內真正的精銳部隊尚且完好無損,如若一戰,魏蜀之間勝負猶未可知。所以在劉禪投降這一點上,後人頗有爭議,有人說他是懦弱無能,有人覺得劉禪這麼做已是當時最恰當的選擇。

大智若愚的劉禪並非昏君,司馬昭看到他門匾上的3個字,再無殺心

受降後的劉禪和朝中大臣來到洛陽,被司馬昭分開安置,劉禪更是被禮遇有加。但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司馬昭線人的監視之下。聰明的劉禪自然知道謹言慎行,司馬昭現在之所以不殺他,僅是差一個劉禪謀反的理由罷了。

大智若愚的劉禪並非昏君,司馬昭看到他門匾上的3個字,再無殺心

有一次司馬昭在宮中設宴招待劉禪及曾經的蜀國重臣,並特意命人找來西蜀的歌姬。宴會上蜀國重臣聽到熟悉的鄉音,都不自覺地暗自拭淚。司馬昭看在心裡,趁機問坐在旁邊的劉禪:這段歌舞怎麼樣,來這麼久了是否思念故土呢?劉禪看得入迷,隨口答曰:“不錯不錯,跳的比西蜀的還好看,這裡比西蜀好多了,不想回去”。司馬昭將信將疑,劉禪身邊的郤正把這一切看在眼裡。

大智若愚的劉禪並非昏君,司馬昭看到他門匾上的3個字,再無殺心

郤正趁劉禪上廁所之際,囑咐劉禪說:“如若司馬昭再問你此類問題,你要表現的難過一點,說十分思念家鄉,興許這樣我們就能回到蜀國了”。劉禪喝的有點多,司馬昭再次問及思蜀的問題,劉禪忽然想起郤正的交代,慌忙作答。司馬昭聽過後說:“這樣的說辭,怎麼這麼像郤正的口吻?”劉禪假意吃驚到:“你怎麼知道?司馬昭和眾大臣皆哈哈大笑起來,唯有郤正下出了一身的冷汗。

大智若愚的劉禪並非昏君,司馬昭看到他門匾上的3個字,再無殺心

這件事後司馬昭雖然放鬆了對劉禪的警惕,但是司馬多疑,把劉禪安排到一個富庶的縣城裡,企圖用錦衣玉食來消磨劉禪的意志。老百姓把此地戲稱為阿斗寨,劉禪得知後,命匠人做了一個醒目的門匾懸掛在院牆外。門匾上書“中山寨”三個鎏金大字。司馬昭得知此事後,就徹底了對劉禪放下了戒心。原來中山寨三個字反過來唸就是“在山中”。劉禪很巧妙地表達了自己並無二心的意志,一輩子只願待在這裡,不會和司馬家族爭權。

大智若愚的劉禪並非昏君,司馬昭看到他門匾上的3個字,再無殺心

小編認為,中山寨暗指劉備是西漢中山靖王之後。前有曹操煮酒論英雄中劉備被雷所驚,後有劉禪樂不思蜀的精妙對答,如此看來劉禪絕非痴傻之人。

歷史很枯燥,至少在寫文章這件事兒上,我們是認真的,我是塵述,歡迎關注塵述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