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武威市產業扶貧「3+N」農業技術巡迴服務在行動(七十四)

目前,古浪縣黑松驛鎮正處在收割的季節,武威市產業扶貧“3+N”農業技術巡迴服務第31小組的工作人員,帶著種植戶最近定植的如何?中藥材長勢怎麼樣了?移民區養殖合作社青貯草儲好了沒有?這些問題,再次來到稱溝臺、磨河灣、地灣、萱麻河和張家河5個貧困村開展技術服務。

「聚焦」武威市產業扶貧“3+N”農業技術巡迴服務在行動(七十四)

移民區9號點建成日光溫室39座,已開始定植,主要以番茄、辣子為主,目前已定植27座。在巡迴服務過程中,種植戶普遍反映,部分棚內存在土壤板結、肥力較差,菜苗長勢不好的情況,服務組技術人員通過實地查看,發現種植棚內土壤含鹼量大,去年種植戶在種植過程中使用化肥過量,導致土壤板結嚴重,技術人員現場建議種植戶今年定植菜苗使用發酵過的羊糞或雞糞,加大有機肥的使用,儘量減少化肥用量,增加土地肥力。

「聚焦」武威市產業扶貧“3+N”農業技術巡迴服務在行動(七十四)

服務組來到移民點11號點,李俊建設的養殖專業合作社,目前正在緊張修建中,合作社已加入農戶321戶,青貯全株玉米4500噸,調運160頭犛牛已開展育肥。磨河灣村和地灣村部分移民戶對“三變”改革政策還不瞭解,加入合作社積極性不高。服務人員和縣農技中心、鎮政府服務人員向移民養殖戶講解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政策,將以“三變+合作社+村集體+貧困戶”的扶貧產業轉型模式,引導群眾轉變觀念,積極響應政策,加入合作社。通過分散到合作,盤活資源,激發生產活力,形成發展合力,拓寬增收渠道,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

「聚焦」武威市產業扶貧“3+N”農業技術巡迴服務在行動(七十四)

隨後,服務人員查看了中藥材種植情況,主要是當歸和黃芪,磨河灣種植220畝,地灣村種植260畝,今年是初次種植,由於4-5月天氣乾旱少雨,幼苗長勢不好,當歸發生了褐斑病,服務組技術人員積極與中藥材專家諮詢,建議種植戶使用80%乙蒜素+0.5%小檗鹼進行噴霧防治,這次沿途看到已達到了治療效果,進入秋季以來,定植成活率在90%以上。近期藥材價格較好,種植戶發展中藥材信心十足。

服務組通過村委會大喇叭和微信群,對近期非洲豬疫情防控知識進行了宣傳,指導養殖戶做好日常養殖消毒,登記好飼料來源,落實好門禁制度,嚴防死守,人人參與,對外來生豬調運嚴格控制,嚴密防範疫情傳入,周密細緻做好防控,維護市場供應穩定。

下一步,服務組將採取預測預報、防控信息和防治措施,繼續做好農業政策宣傳,加大技術指導力度,用足用活農業保險政策,降低種養業重大病害、自然災害等的風險,讓農業保險撐起抵禦風險"保護傘",讓農戶種養無後顧之憂。通過“一點帶面、點面結合”的方式,將農業技術推廣出去,讓農戶掌握一門致富技術,成為種養業的“土專家”,做到家喻戶曉,面面俱到,在實踐中用技術,在技術中產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