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的源起

盆景起源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这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必然结果。从劳动生产中的“囿、台”(狩猎、游赏、通神场所),发展形成“自然山水园”(各类皇家园林),再衍生出“自然山水画”,再到“盆栽”的出现并发展形成“盆景”。三者随着人类的社会活动、经济发展、文化提高,而相互渗透,相互借鉴。

盆景的源起

启蒙——早在公元前1万年至4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祖先已将植物栽入器皿,观赏植物形象的美。

盆景的源起

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五叶纹陶片

发展至东汉(公元25-220年)形成植物、盆器、几架三位一体的盆栽形象,并把盆栽作为艺术表现形式,出现在墓壁画中。

盆景的源起

盆景的源起

望都汉墓壁画中出现的植物、盆盎、几架三位一体盆栽形象

北齐武平四年(公元573年)曾与罗马商人互赠山石盆景。

盆景的源起

北齐·山东青州石刻墓中的画像石刻《贸易商谈图》

形成

——中国盆景形成于唐代(公元618-907年),由园艺栽培“盆栽,升华为具有意境的“盆景”。

唐代受自然山水园、自然山水画全盛期的影响,盆栽者应用山水画理,将山石与植物组“景”,浓缩于盆器之中,由园艺栽培的“盆栽”,升华为具有超越视觉感受,进入情调感受,移情境界、领悟境界,欣赏意境美的“盆景”。

盆景的源起

唐·章怀太子墓壁画(侍女)中的盆景形象

盆景的源起

盆景的源起

唐·阎立本《织贡图》中进贡山石情景

发展——宋代(公元960-1279年)树木、山石盆景的研究,盆景的布局、盆景的造型发展到相当水平。除山石与植物组“景”外,又分别将树木加以艺术处理,发展形成树木盆景;将山石组合运用“咫尺千里,小中见大”的表现形式发展形成山水盆景。

盆景的源起

宋《十八学士图》琴轴画中之树木盆景形象(左下角)

盆景的源起

宋《十八学士图》棋轴画中之树石盆景形象(右下角)

盆景的源起

宋《十八学士图》书轴画中之树木盆景形象(左下角)

盆景的源起

宋《十八学士图》画轴画中之树木盆景形象 (右下角)

盆景的源起

北宋·张择端《明皇窥浴图》中树木盆景形象

夹缝中的传承——元代统治时间里,由于当时的统治者崇尚武功,并对文化艺术加以轻视,所以盆景艺术没有能够更好地发展。但正是这种环境中,韫上人(元末诗人)提倡“些子景”,使原先在贵族士大夫中盛行的盆景开始想平民阶级普及,对我国盆景趋向小型化、多样化,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盆景的源起

元·李士行《偃松图》的树木盆景形象

兴盛——中国盆景兴盛于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除继承传统并时尚树石盆景,树木盆景、山水盆景风格流派众多各具特色,同时将经验所得立著记载。

明、清两代中国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进入成熟期,中国画亦进入鼎盛时期,中国盆景在文人、画家促进下同时进入兴盛期。并提出“盆景以几案可置者为佳”,以古人诸画家马远、郭熙、刘松年、盛子昭笔下古树作比的盆景为上品。清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年)苏灵所著《盆景偶录》两卷,还把盆景植物名录分成四大家、七贤、十八学士和花草四雅多达33种树木花草。同时提出除自幼栽培,还到荒山野地挖掘经樵夫“加工”之树桩进行再创作,并时尚树石盆景。

盆景的源起

明《朱瞻基行乐图》中树木盆景形象

盆景的源起

明·唐寅《韩熙载夜宴图》中树木盆景形象

盆景的源起

明·夏葵《婴戏图》中山石盆景形象

盆景的源起

明·仇英《春庭行乐图》中树石盆景形象(特写)

盆景的源起

明崇祯年《金瓶梅》刻本插图中树石盆景形象

盆景的源起

清·叶芳林、方士庶《九日行庵文燕图》中树石盆景形象

盆景的源起

清·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题画《盆梅》

今时——盆景不仅在中国,也在许多其他国家被认为是“活的艺术”,它不仅具有优美的形式,也具备内在的精神。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们正发现它的美,在这诱人的爱好中寻找和平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