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小看「囤貨」,你可能有「松鼠症」

電商網站在為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使“剁手一族”的隊伍日趨壯大。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有“剁手族”們一邊喊著“要剁手”,一邊卻忍不住“買買買”。即使家裡的東西已經堆成山,卻還是希望能夠囤積一些。旁觀者大多認為他們比較“敗家”,但其實他們可能患有一種名為“松鼠症”的精神疾病。那麼,到底什麼是“松鼠症”?

別小看“囤貨”,你可能有“松鼠症”

“松鼠症”其實是對囤積癖的形象說法。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丁思遠在《生命時報》上撰文時解釋,囤積癖是指喜歡購買、收藏、囤積一切“某天可能會用上”的東西,從中獲得極大的滿足感,哪怕這些東西基本不怎麼使用,甚至嚴重影響到生活質量。

江蘇省人民醫院臨床心理科王昊飛在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介紹,根據美國精神病學會發布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次修訂版,囤積癖屬於精神疾病的一類,研究發現,在囤積者對他們的雜物做出何去何留的決定時,大腦活動情況與強迫症患者或正常人完全不同。當這個人試圖決定將什麼物品扔掉時,就好像是在經歷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因此,在大量研究支持下,囤積癖單獨成為一種精神障礙。據國外調查,成人的囤積症發病率約為1%~3%,以老年人、男性、低收入者較為多見。

為什麼會患上囤積癖呢?《生命時報》解釋,很多人以為囤積癖是因為懶惰和不講衛生,實際上,導致囤積癖的原因複雜得多。有一部分人是因為無法承擔選擇錯誤的後果,這些人難以確定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害怕“做錯決定”。他們大多有選擇困難症,決定是否扔掉某件東西時需要花更多時間,導致丟棄物品的速度跟不上積壓的速度。還有一部分人是因為缺乏安全感。

別小看“囤貨”,你可能有“松鼠症”

那麼,囤積癖患者該如何改掉自己喜歡囤積東西的習慣呢?江蘇省徐州市心理衛生研究所所長、主任醫師趙後鋒在接受中國江蘇網採訪時介紹,囤積癖的治療以心理治療為主,認知行為治療為有效的治療方法,通過矯正患者囤積物品的不合理認知,教他們管理囤積物品的方法,並要求家人督促;教會他們宣洩與放鬆情緒的方法。症狀嚴重者可以給予抗焦慮藥物。

《今晚報》為“松鼠症”患者提供了一種名為“斷舍離”的治療方法。據介紹,通過學習和實踐“斷舍離”,重新審視自己與物品的關係,讓環境變得清爽,也會由此改善心靈環境,從外在到內在,徹底煥然一新。“斷舍離”其實非常簡單,只需要思考什麼東西最適合現在的自己,不符合的立即淘汰或是送人。清空環境,清空雜念,過簡單清爽的生活,享受自由舒適的人生。

本文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304)醫院八一大樓門診部主任彭國球進行科學性把關。(專家領域:健康養生類、臨床醫學類、心理醫學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