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疼,孩子聽老師的話卻不聽家長的話,怎麼破!


頭疼,孩子聽老師的話卻不聽家長的話,怎麼破!

nini上幼兒園已經快一個月啦,老師跟mama說:“nini在幼兒園裡可乖了,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還喜歡幫助老師做事情,是班裡其他寶寶的學習榜樣。”mama聽了以後既高興,又納悶,因為nini在家裡的表現不是這樣的。很執拗,吃飯要家長喂,冬天挑夏天的衣服穿,不聽話和mama對著幹。”寶寶為什麼聽老師的話卻不聽家長的話?有什麼好辦法讓寶寶在家長面前也表現得乖一些嗎?

2~5歲的寶寶進入第一心理反抗期,他的活動能力增強了,凡事都想試試自己的能量,聽不進大人的勸告。歷來溫順聽話的寶寶這時變得急躁、不聽話,不讓他做就會哭鬧,表現得比較執拗。

頭疼,孩子聽老師的話卻不聽家長的話,怎麼破!

儘管這種反抗在不同的寶寶身上表現程度不同,持續時間長短也不同,卻是一種普遍現象。

有的寶寶上了幼兒園以後,心理反抗的表現在家裡沒有顯示出來,其中的關鍵原因是幼兒教師的專業準備和教養策略比較充分,能夠較平穩地因勢利導寶寶度過心理反抗期,並保護好寶寶的個性。

為什麼寶寶總是想做什麼就得做什麼?

總是故意跟大人對著幹?

“不能這樣慣著寶寶,得從小把他的這個壞毛病板過來!”於是一場“壓迫與反的親子之戰的序幕拉開了。越是希望寶寶乖巧的家長。在教育方式上越容易急躁。其實。這是不尊重寶寶心理發展規律的想法和表現。

如何讓反抗期的孩子在家中變乖?

教育態度比教育方法更重要

面對孩子的固執和反抗,家長不問情由地採取粗暴態度,常導致孩子更強烈的反抗,長久下去,容易導致孩子形成逆反、退縮、孤僻等不良性格。家長要沉著機智。沉著是指面臨孩子的固執,不要著急發火;機智是指靈活採取以退為進的正面教育方法,儘量避免與孩子硬碰硬地發生衝突。然後,家長要抓住機會引導孩子順利度過反抗期,則是有效、有益的做法。

善於把任務和要求“遊戲化”

寶寶具有泛靈性的思維特點,喜歡把任何事情都當遊戲一樣玩,所以家長要善於用做遊戲的口吻、講故事的方式或者擬人的角色扮演引導,不要直接命令寶寶做什麼、不做什麼。這樣孩子就不會感覺媽媽的要求是個生硬的任務,而是一個有趣的遊戲了。


頭疼,孩子聽老師的話卻不聽家長的話,怎麼破!

給孩子適當的選擇範圍

反抗期的孩子喜歡自己做主選擇,如果不讓他選擇,會壓抑他的個性;如果讓他隨便選擇,他還沒有能力做出合理的選擇。家長不要總是在寶寶面前沒有秩序地堆放很多食物、玩具、衣服、鞋子等,因為選擇的範圍越大,寶寶的焦慮越強,結果寶寶的選擇還很可能不合家長的心意。家長可以給他設置兩三個合理的選項,他選其中任何一個都行。

頭疼,孩子聽老師的話卻不聽家長的話,怎麼破!

藉助老師的威信傳達家長的願望

既然寶寶聽老師的話,說明老師在寶寶的心裡建立了威信。威信能夠大大增強教育效果,家長可以藉助老師的威信傳達自己的願望。有一個寶寶在家裡總是欺負奶奶,奶奶和媽媽教育她都沒有太好的效果,媽媽便把這種情況反映給老師,請老師幫助教育寶寶尊敬老人。於是,老師在班裡給小朋友們講了一個尊重老人的小故事,回家之後,寶寶的情況果然好轉。

頭疼,孩子聽老師的話卻不聽家長的話,怎麼破!

需要提醒家長的是,家長不能用老師的威信威嚇寶寶,動輒就說:“你再不聽話,媽媽就告訴老師了,讓老師批評你!”可能寶寶暫時乖了,卻拉遠了寶寶與老師的距離,損害了老師的威信,並激起寶寶對家長更加強烈的逆反心理。家長應該與老師悄悄地建立教育聯盟,讓寶寶在“無痕”的家園共育中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