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士兵每月工資有多少,前期可達到小康,後期只能買包火柴

民國時期,先後經歷了南京臨時政府時期,北洋政府時間,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期間大部分都為戰亂時間,尤其是北洋政府時期軍閥混戰,山頭並立。在這種情況下願意當兵的也就極少了,也不想安穩在家過日子,肯過著刀被上舔血的日子呢,所以北洋政府時間的兵役來源主要有三種,一,招募制,當時社會動盪,願意當兵的很少,所以呢就用高於市場工資的價格招募新兵,二,徵兵制,拉丁入伍,軍閥混戰時兵源不夠,就四處徵兵,有些家庭迫於無奈只得從軍。三,改編制,當時很多落草為寇,北洋軍閥就打起了這批土匪的主義,進行收編。

民國時期士兵每月工資有多少,前期可達到小康,後期只能買包火柴

北洋時期的軍人工資多少呢,已普通的軍官為例,當時的少尉三級每月有15個大洋,15個大洋你能購買多少物品呢,1911年至1919年間,上海米價恆定為“每斤米3.4分錢,1銀元可以買30斤上等大米;豬肉每斤平均1角2分至1角3分錢。這樣算來當時的小軍官的生活水平接近小康。

民國時期士兵每月工資有多少,前期可達到小康,後期只能買包火柴

1933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頒佈《中華民國兵役法》,兩年後實行徵兵制。兵役分國民、常備兩種。當時的民國普通君然的工資也有十個銀元。當時物價比較穩定鄉間每畝地的價格也才20銀元,普通士兵除去開銷一年買個幾畝地也不是問題的。

民國時期士兵每月工資有多少,前期可達到小康,後期只能買包火柴

抗日戰爭結束後,國民政府大量發行貨幣,造成經濟膨脹,物價飛漲,一包火柴就要一疊的錢進行購買,當時軍人工資五十元就微乎其微了。

民國時期士兵每月工資有多少,前期可達到小康,後期只能買包火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