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不振,騰訊市值失守3萬億,網遊轉型路在何方?

游戏不振,腾讯市值失守3万亿,网游转型路在何方?

9月18日,港股低開低走,恆生指數跌幅一度擴大至1%。截至發稿,騰訊控股盤初跌1.6%,港股市值跌破3萬億港元大關,約2.9萬億港元。與年初峰值每股476港元相比,騰訊本輪下跌幅度已達到34.2%,跌至約每股313港元。為拯救股價,據港交所資料顯示,騰訊17日再度回購11.8萬股,涉資3786萬元,騰訊已經連續第七日回購,累積回購金額高達2.2億元。

市值蒸發後背後也與騰訊支柱業務——網絡遊戲不振有關。在嚴監管的政策背景下,近來,騰訊接連有遊戲下架消息,以及因審批問題,新遊戲上線難。同時,網遊用戶存量市場明顯,新用戶增長放緩,業績增長乏力。為了實現網遊的轉型升級,不斷升級遊戲健康系統,騰訊對未成年人的實名限玩管理更加嚴格。同時,順應監管趨勢,佈局功能性遊戲,發揮遊戲的教育作用。但是,如何在承擔社會責任和尋求商業利益之間平衡,考驗仍艱鉅。

《天天德州》的“突然”下架背後

近日,騰訊遊戲下降了一款上線4年的棋牌類遊戲《天天德州》。官方在公告中稱本次遊戲退市是因為公司業務調整,官方將於在9 月15 日至9 月25 日期間,停止遊戲運營並清空數據,不過為了保證玩家們的合法權益,將對玩家們進行退市的補償活動。

這款在線撲克手遊,曾舉辦過線上線下大型遊戲賽事,在下架之前的一個月以來,還更新了三次,最後一次更新在9月3日。在不斷更新中上線了新的玩法,並且採取了降低准入、獎勵大放送等吸引新用戶的方式。作為一款營收不錯的長線運營遊戲,在9月10日突然宣佈下架,外界猜測與政策監管趨嚴有關。

作為博彩業最為流行的牌類遊戲之一,德州撲克在國內流行開來後,其涉毒的敏感性質一直受到監管打擊。

2015年中國(江蘇)撲克錦標賽暨APPT CHINA南京站被叫停,國家體育總局棋牌運動管理中心綜合發展部主任郭玉軍曾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表示,“德州撲克在總局並未立項,總局也沒有出臺過對該項目管理的任何政策,總局和棋牌中心也沒有舉辦和批准過任何形式的德州撲克比賽”。

在德州撲克的線上棋牌遊戲中,也一直處於監管的灰色地帶。

2018年2月2日,央視在專題報道“‘小網遊’背後的‘大賭局’”中,曝光了德州約局、微賽德州、歡樂德撲、撲克部落和撲克圈等涉賭遊戲。這些都是以德州撲克作為賭博工具,以休閒、娛樂為名,實質上暗藏賭局、騙局。

隨後2月7日左右,中宣部、教育部、文化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多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嚴格規範網絡遊戲市場管理的意見》,涉嫌違規運營的德州撲克類遊戲成為重點打擊對象。

2018年3月,各大渠道運營商如華為、騰訊、豌豆莢、小米及蘋果公司等均收到文化部發出的“特急”《協助調查函》,要求調查平臺上的棋牌遊戲。

隨後進入4月,文化和旅遊部召集遊戲業15家重點企業開了“通氣會”,對即將出臺的“棋牌類網絡遊戲管理”政策作出了重要提示,要求各平臺即日起不得提供德州類遊戲的下載,並於今年6月1日前全面終止德州類遊戲的運營。

據瞭解,目前棋牌遊戲市場上的主流廠商有聯眾、博雅互動和騰訊,而且德州撲克對其營收貢獻不少。

據查,博雅互動(0434.HK)在2017年其營收達到7.36億元,其中德州撲克收入高達5.29億元。但是,根據2018年博雅互動半年度報告顯示,上半年來自德州撲克遊戲的營收為2.19億元,同比降低20.9%。並且在該半年度報告中透露,有市場傳聞稱,“中國政府將出臺《棋牌類網絡遊戲管理辦法》,下架德州撲克類遊戲及從2018年6月1日起,全面禁止運營德州禁止運營德州撲克遊戲”,博雅互動稱,雖然政策尚未出臺,但部分平臺已經對相關產品進行下架處理。

就《天天德州》遊戲下架問題,是否主要是出於應對監管的需要?以及對棋牌類遊戲的整改監管,是否會波及到其他遊戲的規劃?《商學院》記者聯繫了騰訊品牌公關負責人,對方回覆稱,《天天德州》遊戲退市是公司業務調整原因,和政策因素無關。在官方公告中,也只有簡單的因業務調整的原因說明。關於對棋牌類遊戲的整改,對方表示,騰訊遊戲旗下有專門的棋牌官網頻道。從該網站可以看到,“中國棋牌市場的領跑者”的廣告字樣,旗下熱門遊戲有歡樂鬥地主、天天德州、歡樂拼三張等,不過,網站最新新聞欄目大都停留在2016年,並沒有更多新活動。

目前,《棋牌類網絡遊戲管理辦法》的政策尚未出臺。即使未尚未收到明確的相關禁令,政策收緊是不容忽視的。所以,騰訊選擇提前下架這款有爭議的遊戲,也是情理之中,並非空穴來風。

如果《天天德州》的下架並非是受迫於監管法規勒令下架,那麼在上月,騰訊WeGame平臺下架了代理運營的動作冒險遊戲《怪物獵人:世界》則明確是因受舉報後,監管部門要求下架。

WeGame版《怪物獵人:世界》5天夭折

8月13日,WeGame平臺僅僅上線5天的《怪物獵人:世界》因“部分遊戲內容未完全符合政策法規要求,相關政府管理部門接到大量舉報,該遊戲被取消相應運營資質文件”,於是被勒令下架整改,停止遊戲售賣。

8月30日,文化和旅遊部文化市場司發佈的關於《怪物獵人:世界》WeGame版下架原因的回覆稱,與其報審通過的遊戲版本部分內容不一致,不符合規定,故而依法撤銷了該遊戲的進口網絡遊戲批准文號。

據瞭解,WeGame平臺是騰訊遊戲平臺的升級版本,於2017年9月正式上線客戶端,是騰訊想打造的如Steam一樣的綜合性遊戲發行平臺。《怪物獵人:世界》本是由CAPCOM製作併發行在PlayStation 4Xbox One和Windows平臺上的一款動作冒險遊戲,在全球範圍內都已經具有知名度。此次,WeGame版《怪物獵人:世界》是騰訊在該平臺成立至今發售的第一款高質量高投入高回報的3A遊戲,意義重大。這也導致騰訊當日股價大跌,8月14日股價下跌達到3.4%。

據瞭解,在8月15日晚上的電話會議上,騰訊管理層表示,怪物獵人被下架是一個特殊事件,因為遊戲上線之前內容已經交審。接下來,騰訊會跟有關部門保持良好的溝通,保證後續遊戲上架的順利推進。

新遊戲過審難,商業化面臨挑戰

而就在《天天德州》退市前,教育部等八部門曾於8月30日聯合發佈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提出將“對網絡遊戲實施總量調控,控制新增網絡遊戲上網運營數量,探索符合國情的適齡提示制度,採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時間”。8月31日騰訊控股開盤跌進5%。

對遊戲版號的控制必然會影響到遊戲平臺的未來業績。

記者查閱廣電總局網站公佈的2018年進口網絡遊戲審批信息和2月份、3月份的國產網絡遊戲審批信息中,《絕地求生》並沒有在列。此後,就沒有再公佈新的獲批遊戲名單。據光明網報道,自今年3月份開始,國內網絡遊戲版號的備案和審批已被凍結,而截至目前暫未獲悉何時恢復。

據瞭解,《絕地求生》這款遊戲充滿暴力和血腥。一家隸屬監管機構的行業協會建議中國遊戲開發者應該遠離這一類型,並警告很難獲得監管審批。《商學院》記者採訪的資深遊戲玩家汪明(化名)表示,由於當時網易遊戲已經上線了同類吃雞遊戲《荒野行動》,為了搶佔時間和用戶,騰訊就在手機端發佈了兩款測試版手遊《絕地求生:全軍出擊》、《絕地求生:刺激戰場》來應對。由於,未取得遊戲版號,這兩款遊戲均無法通過出售道具變現,而只能通過其他商業模式來贈送皮膚、道具等,比如購買騰訊視頻會員從《刺激戰場》的皮膚等。

關於目前《絕地求生》是否過審,截止發稿上述負責人未給予回覆。

在監管趨嚴,新遊戲審批遇阻的情況下,騰訊遊戲整體業績出現了下滑。

根據騰訊於8月中旬發佈的2018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網絡遊戲收入為252.02億元,在公司總收入中佔比34%。雖然,遊戲收入同比增長6%,但是環比下滑12.36%,不及第一季度287.78億元的業績。其中智能手機遊戲業務營收176億人民幣,環比下降19%,在端遊方面,第二季度收入同比下降5%,環比下降8%,為129億元。

8月15日的騰訊中期業績發佈會上,騰訊控股總裁劉熾平表示,第二季度手機遊戲業務營收環比下降19%,原因主要有三個,第一 ,用戶不再喜歡戰術比賽類遊戲;第二,7款遊戲中有5款新遊戲是在5月中旬後上市的;第三,第二季現有遊戲的重點在運營和提高用戶量,而不是貨幣化。騰訊方面也解釋,環比下架與用戶將時間轉移到了尚未商業化的戰術競技類遊戲,以及受到了新遊戲發佈排期及淡季的影響。

未商業化的戰術遊戲也與監管有關。目前,王者榮耀短期內面臨增長趨緩的問題也影響到後續的業績很難超越。

《商學院》記者就第二季度遊戲收入環比下降,及9月初騰訊股價接連下跌,目前騰訊在遊戲產業上將如何在監管趨嚴下,尋找新增長點等問題詢問了該品牌負責人,對方表示,關於股價,以上市公司財報為準,其他不方便有信息分享。

《天天德州》、《怪物獵人:世界》WeGame版的接連下架,加之騰訊二季度遊戲業績環比下滑,導致騰訊股價接連下跌。這也引發了一輪關於網絡遊戲轉型升級迫在眉睫的討論。

強監管下,網絡遊戲亟需轉型升級

9月15日,騰訊發佈公告,稱騰訊旗下《王者榮耀》健康系統啟動升級,正式接入公安權威數據平臺,對所有《王者榮耀》的遊戲新用戶進行“最嚴格的實名校驗”,其中,12週歲以下(含12週歲)未成年人每天在《王者榮耀》中限玩1小時(同時每日21:00-次日8:00之間禁玩),12週歲以上未成年人每天限玩2小時,超過時間後將被強制下線,當天不能再玩。

升級沉迷系統,保護未成年人健康,不僅僅是為了應對監管之需,同時也是網絡遊戲平臺應該承擔起的社會責任。雖然,在商業利益上會出現折損,這也是遊戲行業逐漸走向規範和理性的必由之路。

根據中國文化娛樂行業協會信息中心與中娛智庫在2017年11月聯合發佈的《2017年中國遊戲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網絡遊戲用戶存量市場特徵明顯,增幅繼續放緩。其中,客戶端遊戲用戶數量約1.5億,與2016年基本持平;移動遊戲用戶約4.6億,同比增長9.0%;網頁遊戲用戶約2.4億,同比下降2.0%。

當下,網遊用戶存量市場明顯,新用戶增長難;遊戲監管趨嚴,行業政策逐步完善,新遊戲審批難。以遊戲收入為重要收入支撐的互聯網巨頭也紛紛進行業務調整,一方面下架部門不合規或不適應發展需求遊戲,一方面加緊新遊戲排隊審批。為了實現網遊的轉型升級,遊戲平臺企業也在不斷升級遊戲健康系統,對未成年人的實名限玩管理更加嚴格。同時,為了發掘遊戲更多正向價值,順應監管趨勢,發揮在教育領域的作用,一些平臺也在紛紛佈局功能性遊戲。

據資料顯示,功能遊戲,又稱“嚴肅遊戲”或“跨界遊戲”,它與傳統遊戲的區別在於,傳統遊戲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娛樂,而功能遊戲的目的在於切入現實,教授知識技巧、提供專業訓練和模擬,用以解決現實的社會和行業問題。這類遊戲既是一種遊戲,也能被當作一種教育方式。

2018年,隨著以騰訊、網易為主的遊戲巨頭公司紛紛佈局功能性遊戲,這一品類的遊戲在中國開始進入主流視野。

騰訊在2018年2月24日宣佈全面佈局“功能遊戲”,通過代理與自研等多種方式,推出包括傳統文化、前沿探索、理工鍛鍊、科學普及以及親子互動在內的5類功能遊戲產品。發揮遊戲在教育、文化傳播方面的價值。比如兩款具有傳承和普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功能遊戲《榫接卯和》和《摺扇》。

隨後在4月份和8月份,分別上線了4款覆蓋醫學、文學、航天、歷史文化,及傳統文化與科學普及方面領域的功能遊戲。如《腫瘤醫生》、《紙境奇緣》、《坎巴拉太空計劃》、《尼山薩滿》、《納木》《電是怎麼形成的》《子曰詩云》等。

遊戲不僅僅是娛樂和盈利手段,發掘遊戲更多社會價值和正面意義對遊戲平臺公司去除遊戲“汙名化”來說是一件“偉光”也非常迫切的。但是,實現了公益價值同時,如何與商業價值平衡,對於騰旭來說是真正的考驗。

今年8月舉辦的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Chinajoy期間騰訊方面曾對外表示,騰訊做功能遊戲暫未考慮盈利。有分析人士表示,目前騰訊遊戲收入出現下降除了熱門遊戲商業化遇阻之外,也與騰訊全面佈局功能遊戲有關。

根據騰訊研究院對超過130款功能遊戲的整理統計,遊戲與教育領域的結合最為廣泛,約佔總數的43%,其中有超過半數的功能遊戲產品被運用於中小學教育中。

在今年五月,上海市網絡遊戲行業協會提出的《“上海行動”網絡遊戲轉型升級宣言》中指出,提高網絡遊戲產品的內容和質量,其中特別提到要大力發展功能遊戲。

功能性遊戲在國外的商業化也相對成熟,在國內的發展仍剛起步。

野蠻生長過後,在遊戲行業革故鼎新之際,騰訊能否在遊戲市場商業化備受挑戰的當下尋找到新的增長點?功能性遊戲會是下一個藍海嗎?這是留給遊戲開發者和運營者,甚至是玩家的問題。

2018-09-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