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歷史:在宋朝,從來就沒有「文人相輕」這一說

整理:讀有引力(ID:duyouyinli)

你不知道的歷史:在宋朝,從來就沒有“文人相輕”這一說

在宋朝盤桓的這些日子裡,您對有些事情已經有了非常清晰的認識。

比如在宋朝做個文人,是一種讓人尊敬的選擇。宋朝文人的人生模式看起來有些矛盾,一方面積極進取,渴望走上仕途報效國家,建功立業;一方面又追求自由、個性、曠達的境界。這似乎是單選題,但宋朝的文人把兩者非常和諧地結合起來,縱觀歷史,無出其右者。因此,宋朝文人中,誕生了不少名士。

他們寄情山水,留下篇篇文字精美而富有情懷的遊記。他們的朋友圈,經常曬旅行的比比皆是。

文人士大夫在其位,便謀其政,得空的時候,也把山水之樂當作提高自身修為的手段。

落第文人,離開政治核心的士大夫,也能遨遊山水,抒情言志,明性見理,同時不忘民生國事。

總結成一句話,就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是宋朝文人士大夫的信條,也是他們的真實寫照。

你不知道的歷史:在宋朝,從來就沒有“文人相輕”這一說

姜夔,就是宋朝名士典型的代表。他精通音樂,擅長鑑賞,工於詩詞文,可謂多才多藝。但他命運多舛,年少喪父,四次科舉均以失敗告終。仕途不順的姜夔四處遊歷,曾涉足揚州、江淮一帶,後來又客居湖南。

遊歷中,他結識了詩人蕭德藻,因為情趣相投,遂成忘年之交。

蕭德藻是福建人,進士出身,擅長作詩,與范成大、楊萬里、陸游齊名。由於賞識姜夔的才華,他特將自己的侄女許配給姜夔。蕭德藻調任湖州時,姜夔也決定隨行。途經杭州,蕭德藻介紹姜夔認識了著名詩人楊萬里。

楊萬里對姜夔的詩詞讚歎不已,說他“為文無所不工”,酷似唐代著名詩人陸龜蒙,也和他結為忘年之交。之後楊萬里還專門寫信,把他推薦給范成大。

范成大曾官任參知政事(副宰相),當時已經告病回老家蘇州休養。他讀了姜夔的詩詞,也極為欣賞,認為姜夔高雅脫俗,翰墨人品就像魏晉時期的名士。

因為得到文壇大家的激賞,姜夔聲名鵲起,此後寓居湖州達十多年。湖州弁山風景優美,他曾居住在弁山苕溪的白石洞天,朋友潘德久於是稱他為“白石道人”。

姜夔為人瀟灑不羈,以陸龜蒙自許。當時的名流士大夫都爭相與他結交。連大學者朱熹也對他青眼相加,不但喜歡他的文章,還佩服他深通禮樂。著名詞人辛棄疾對他的詞也深為歎服,曾和他填詞互相酬唱。

你不知道的歷史:在宋朝,從來就沒有“文人相輕”這一說

在湖州居住期間,姜夔仍舊時時四處遊歷,往來於蘇州、杭州、合肥、金陵、南昌等地。大約三十九歲時,他在杭州結識了世家公子張鑑。

張鑑是南宋大將張俊的曾孫,家境豪富。他對姜夔的才華很欣賞。因為姜夔屢試不中,張鑑曾經想出資為姜夔買官,但姜夔卻不想用這種讓人羞愧的方式進入仕途,婉言謝絕。

蕭德藻歸鄉後,姜夔乾脆移居到好友張鑑所在的杭州,並在杭州以布衣身份終老。張鑑是姜夔晚年最好的知己,兩人友誼極深。姜夔自己說:“十年相處,情甚骨肉。”

咱們為什麼給您說了這麼多姜夔的身世經歷?那是因為,從姜夔的一生中,您可以看到宋朝文人之間那種令人動容的情懷。您很少看到文人相輕,只要您有才華,無論您是什麼身份,都會得到欣賞和相助。

姜夔作為一名沒有功名的文人,從他的作品中也看不到拍馬溜鬚之詞,甚至和前副宰相這樣的人都平等以待。這種友誼也許就是宋朝的文人之間所特有的。就像王安石和司馬光,他們是政治觀點不同的對手,但從來沒有影響到他們對彼此才華的認可和當對方窘困時付出的關心。

你不知道的歷史:在宋朝,從來就沒有“文人相輕”這一說

這是宋朝文人的一條主線,您不理解他們的胸襟,也就不能理解他們的為文。

也許是生活經歷的影響,姜夔的文學作品,大多充滿傷感氣息。但即使這樣,他也沒有忘記一個宋朝文人的家國情懷。在揚州遊歷時,他寫下了流傳千古的《揚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這闕詞,緊緊圍繞“猶厭言兵”四字展開,描繪了戰亂後揚州的淒涼景象,並與往日繁華對比,寄託了作者的哀思,揭露了金兵的暴行,格調高絕,韻味深長。

像姜夔這樣,在遊歷山水名城中,依然不忘憂國之情的宋朝文人,舉不勝舉。

新書《假裝生活在宋朝》全網熱賣中,歡迎支持!點擊“瞭解更多”即可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