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特勒的计划中,击败了苏联之后,他的下一个目标是谁?

河苦


希特勒根本不可能短时间内彻底击败苏联,以苏联的国土面积和纵深情况来说,即使希特勒击败苏联西部的主力,在东进的过程中依然会遭到苏联的猛攻,这就是为什么日本在侵华战场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到1938年武汉会战之后就停止不前了,不是他不想再进一步的侵略,而是深入太难了!

所以,希特勒不可能完全击败苏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希特勒都将和苏联进行持久战争。

既然是天马行空,说希特勒击败了苏联,那纵横就跟大家来嘚吧嘚一下吧!

能够取得和平的情况下,必然需要进行消化和调整

在二战之前,德国的人口不过6600万,加上侵占的奥地利、捷克苏台德地区等德意志人口总数也就八千万,尽管希特勒在二战中动员了上千万的士兵,但是后续其实已经很难维持了,应征的士兵年龄越来越小,再打下去,估计德国都会出现人口危机。

实际上二战结束后,东德和西德人口总计也就五千万,甚至还一度出现人口危机。

想一想,德国想要打败传说拥有1700万陆军的苏联,德国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所以,战胜苏联后,德国必然进行调整,将侵吞的大片国土进行消化,然后继续宣扬新的大日耳曼计划,大西欧共荣等理论,使新成立的欧亚大陆上的超级巨无霸能够迅速整合。

攻打英国绝非明智之举

调整过后德国的方向也不可能是英国本土,在1940年的不列颠空战中,德国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反而使空军遭受很严重的损失,在不列颠空战中,正是德国最巅峰的时期,无论是士气还是装备都不比德国虚,然而希特勒还是不敢贸然发动对英国本土的登陆作战,而是以空军进行试探,如果取得制空权才进行进攻,事实上,希特勒最擅长的还是闪电战,经过几个月的空战,你的战略意图早就被人摸清了,根本做不到出奇制胜。

对于当时的德国来说,是不允许打败仗的,一旦出了败仗,辛辛苦苦努力的成果顷刻间化为乌有。

这一点在法国拿破仑时期就是这样,拿破仑和希特勒一样,都是曾经站在世界巅峰的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拿破仑站的是真正的巅峰,那个时候美国还不怎么样,沙俄也没有彻底崛起,英国还不是日不落,相比之下希特勒要难多了,要面对的敌人实在是太多太强,每一部都是如履薄冰。

然而就是这样,强大如拿破仑在滑铁卢败北后,那就真的下课的,曾经的法兰西帝国倒塌,拿破仑建立的欧洲体系瞬间土崩瓦解,希特勒深知,自己要是失败的话,连一个流放的小岛都不会有,所以他最后死在了地下室中。

因此,接下来的每一步,希特勒都会小心翼翼,攻打英国绝非上策。

希特勒一定会将战略重心放到亚洲的侵略上

很多人的想法是,你看希特勒连苏联都征服了,回手肯定和英美作战,这种思想希特勒是不会有的,他一定是大谈和平,在亚洲中东这片土地上进行支援掠夺,然后和在北非的连成一片,这样就是曾经的奥斯曼土耳其plus版,横跨欧亚非,无论是资源还是人口都将是巨无霸的典型。

当然,英美也不会给德国发展的机会的,问题的关键如果苏联都败了,美国虽然是世界第一大国,敢不敢动手,敢不敢登陆还是一回事。

当然,我们也只是纸上谈兵,真正的战场上战局变化多端,一个优秀的统帅在于能够根据局势调整最优的外交和军事策略,在闪击波兰之前,希特勒做得都不错,在入侵法国后,德国这个战争的小毛驴就有点拽不住了!


史论纵横


按照希特勒的计划,击败苏联之后,下一个目标当然是英国和美国,《霍斯巴赫备忘录》详细记录了这一切。

1937年11月5日下午,希特勒在帝国总理府召开了他上任以来的第一次最高层极秘军事会议,这是他以元首的身份第一次全面披露发动侵略战争的战略构想。参加会议的有五个人,分别是德国军事部长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冯·勃洛姆堡元帅、陆军总司令冯·弗立契上将、海军总司令雷德尔海军上将、空军总司令戈林上将以及外交部长冯·牛赖特男爵。会议从下午4:15开始,一直到8:30结束,大部分时间都是希特勒在发言。元首的军事副官霍斯巴赫上校担任记录,并在会后整理成一份绝密的备忘录(原记录稿销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盟军查获此文件,经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确认,作为纳粹德国发动侵略战争的重要罪证,称为《霍斯巴赫备忘录》。

这次会议确定了纳粹德国扩张分三步走的总体规划:第一步是建立包含所有日耳曼人的大德意志;第二步是为日耳曼人夺取“生存空间”;第三步是走向海洋,称霸全球。之后纳粹的扩张完全是按照这个三步走的规划进行的,我们具体分析一下。

一、“解放”德意志人

希特勒在会议开始就声明“纳粹德国政策的目的,就是要为拥有8500万人的德意志种族,谋求其安全、生存和繁衍所必需的空间”。“现在的空间划分状况,对维持目前水准的德意志民族构成极大威胁”,而且德意志民族“比其他民族更有权要求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因此德国的未来最终取决于解决空间之需”。希特勒否定了通过自给自足的途径,或更多地参与世界经济的方法,去解决德国的问题,重申“只能在欧洲去寻找必需的空间……而不是到海外去寻求”。这些言论在《我的奋斗》中早就有了,只是这一次他是以元首的身份进行全面的阐述。

那么希特勒所说的生存空间是指哪里呢?其实就是指东欧,包括波兰、苏联等广大区域。在希特勒的种族观念中,日耳曼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英国人、法国人)都属于雅利安人,属于优秀的民族,神族的后裔,而生活在东欧以及南欧的斯拉夫人则是劣等民族。但是现在斯拉夫人却占据了肥沃的土地,纳粹要为德意志人夺取生存空间,当然就是要消灭斯拉夫人。

纳粹之所以能够上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利用了德国人普遍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凡尔赛和约不仅要求德国巨额赔偿,还割让了很多领土。

当时,还有奥利地和捷克斯洛伐克生活着不少德意志人,因此希特勒认为德国需要将他们“从劣等民族的奴役下解救出来”。所以希特勒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吞并奥利地和捷克斯洛伐克。1938年的慕尼黑协定,德国如愿以偿的得到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的第一步计划顺利完成。

二、建立大德意志

在当时的局势下,德国在欧洲有三个主要敌人,英国、法国和苏联。由于英国在海外,占据了海洋,纳粹于是把主要目标放在法国和苏联身上。

也就是说,德国一开始的进攻方向是波兰,但是需要防范的敌人则是法国和苏联。而德国要最终占据东欧,就必须击败英法,消灭苏联。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后来法国投降之后,德国没有先拿下英国,而是进攻苏联去了,因为希特勒的战略构想就是先夺取欧洲大陆的霸权。另外还有一个现象我们需要注意,法国投降了,但法国并没有灭亡,法国成立了维希政府,保持着相当大的自主权,并且全世界只有英国不承认维希政府。法国的遭遇跟波兰完全不同,波兰那是彻底的亡国了,波兰人正在被纳粹有计划的屠杀,这些在法国并没有发生。

法国既然已经失败,英国也退出了欧洲大陆,那么就只剩下一个敌人,那就是苏联。只有消灭了苏联,希特勒的“生存空间”理论才能实现。不过这次会议上希特勒提到苏联的次数不多,因为要实现第一步计划,德国面对的对手是英法,苏联要放在后面解决。不过希特勒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必须以快速的作战行动对付俄国的军事干涉。至于这种干涉压根儿是否可能,鉴于日本的态度,看来大成问题。”当时日本正在酝酿北进,日苏关系紧张,而且苏联还在援助中国抗日。所以,希特勒判断德国如果对奥地利和捷克动手,苏联不会干涉。

三、走向海洋,称霸全球

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到了7月份,希特勒正式提出对苏联开战的战略构想,巴巴罗萨就在之后的将近一年时间里成形。当时纳粹掌握的各方面的情报显示,苏军不堪一击。1939年日本和苏联之间爆发了诺门罕战役,这场战争并不是像很多人想的那样日军被苏军暴揍,实际上苏军是惨胜,而且损失超过了日军。当时有德国军事人员观摩了这场战役,报告就指出了苏军的种种问题,并且相信苏军在德军面前不堪一击。因此,希特勒非常自信,自信到开始设想消灭苏联之后的行动。消灭了苏联,德国就控制了整个大陆,接下来的计划就要跟英美争霸海洋。

按照希特勒的要求,参谋部制定了“费利克斯”计划,该计划是要在征服苏联之后,借道西班牙,进攻直布罗陀。同时德军还要占领马耳他、塞浦路斯、埃及等地中海战略要地,达到完全控制地中海区域的战略目的。因此,我们也可以理解,德军为何要进攻南斯拉夫,进攻希腊。当时德国派了大量的间谍渗透到直布罗陀,摸清了英军的防御。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北非军团也按计划向埃及发起了进攻。

希特勒的基本构想是消灭苏联之后,接下来控制地中海沿岸,瓦解英国的殖民体系。比如从伊朗或者阿富汗向印度出击。巴巴罗萨行动取得了空前成功,进一步刺激了纳粹的野心。德军统帅部甚至提前制定了德美作战计划。德国计划占领冰岛、巴西、非洲西海岸等地方,作为进攻美国本土的基地。美国情报机关曾经在巴西截获到一个秘密邮件,里面有一张秘密地图,地图显示,纳粹计划将拉美国家合并为5个附庸国。党卫队头子希姆莱在讲话中声称:“到战争结束前,当苏联最终精疲力竭并被铲除,而英国和美国再也经不起战火,到那时,我们面临的任务将是建立全球帝国。在这一战争中,我们将把自1938年以来所征服的一切牢牢掌控在手里,并将其并入大日耳曼帝国。战争的目标是使德国成为一个全球帝国,战争的意义就在于此,不论它要持续多长时间,不管是五年、六年还是七年。”

当然了,《霍斯巴赫备忘录》里主要讨论的是第一步计划,当时希特勒在会议上提出的构想并没有得到全部人支持。勃洛姆堡、弗立契认为计划过于冒险,而牛赖特也质疑希特勒对于外交形势的判断,三个人很快就丢了官职。1938年,盖世太保搜集了勃洛姆堡的新婚妻子当“妓女”的材料,同时指控弗立契是同性恋。希特勒迫使两人辞职,同时撤换了一批对纳粹的事业“不太热心”的高级将领。内阁也被整肃,里宾特洛甫接替了牛赖特的外交部长职位。从此,再也没有人对希特勒的谋划有异议了。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德军最终在苏联跟前栽了,第二步计划未能完成,也就不存在第三步计划了。



迷蝶梦文史社


  正因为没有如果,大家就可以很天马行空的评这论那,谁都很难证明我们顺口开河、异想天开的观点是错。所以,这是个有趣的话题,不妨随便说说。

  希特勒是个种族主义者,认为白种人高人一等,他的终极目标,恐怕是建立一个白种人、尤其是日耳曼人至上的新国家、新文明。此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最终会跟日本盟友反目。

  希特勒在一九四一年夏季向苏联发动侵略战,名为「巴巴洛撒行动」(又称「红胡子行动」),在年底以失败告终。

  过去许多反析指出,因为日本侵略军未能在数个月之内彻底征服中国,不能抽调关东军精锐去北上入侵苏联。如果希特勒打跨了苏联的话,下一步应该是入侵西亚,控制这片石油重要产区。德国甚至可以协助日本彻底征服中国,又与日本在印度会师。如此,则欧亚两大洲都在轴心国掌握之中了。

  如果德国侵苏大胜,整个东欧都会成为轴心国势力范围,北非战役的形势又要改观。一九四零年叫停入侵英国的「海狮行动」亦势必重启!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日本不能迅速征服中国,影响到德日不能在两线夹事苏联。德军侵苏失败,又影响到中东北非的石油产区争夺战,影响到德国不能再攻英国本土;便又影响到东南亚的战局,德日大有可能在印度会师!

  单问希特勒在东线打败苏联后的下一步,则增兵北非战场、西线重启侵英、加速印度会师这几着棋都有可能。


[潘国森],已刊行单行本30余本,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研究者,精通金学,认为传统文化对现代人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并与我沟通交流。


潘先森说


第一,德国打苏联是被逼的,当时的苏联已经把重兵压到边境上了,德国不动手,苏联也要动手了。所以德国在苏联还没有完成部署前下手,这也是为啥开战一周时间,苏联的主力部队全被打垮,因为苏联的边境都部署的是主力部队。按正常部署,边境一线是非主力部队,要起缓冲作用,主力部队要离一线100公里以上,因为按照当时的计算德军进攻速度一天超不过100公里,这样一但被攻击,主力部队有一天的准备。而实际上苏联正准备进攻德国,边境线上全是主力部队。

第二,如果德国打败苏联,肯定是转战中东现场,不会进入亚洲,亚洲是给日本的。双方是谈好了的,以印度为界,印度以西归德国,印度以东归日本。中国肯定在日本的版图里了。德国不会为中国做任何事。

第三,没办法登陆进攻英国,海军根本没办法保证登陆的需要,只能想的是通过空军的轰炸让英国主动投降。

第四,敦刻尔克不是希特勒向英国示好,而是进攻速度太快,后勤跟不上,希特勒怕被埋伏,因为冲在了前面的坦克部队已经是孤军深入了,大部队被远远的甩在了后面!所以他叫停部队前进,等待了三天!

很多人在质疑我的第一个问题的观点,建议喜欢二战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两本比较有名的书《第三帝国兴亡史》(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美国)。随便付上关于苏联《大雷雨计划》的百度简介。历史的真相在于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去判断分析。不要人云介云。特别是一些官方单方面的评说。推荐的两本书对二战中重大的现役都有军事战役图以及解密的文件复印本。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45196389


如果苏联战败,整个欧洲的情况是这样的:希特勒德国早在攻击苏联前就已经占领欧洲14个国家,强大的法国不到一个月被德军占领;英国伦敦被戈林的空军炸成一堆瓦砾,已经奄奄一息;西班牙,奥地利以及意大利都是他坚定的盟友,只是墨索里尼的军队战斗力实在太差,在北非战场溃不成军,好在“沙漠之狐“的隆美尔及时赶到,他的坦克将英军从突尼斯一直驱赶到埃及。应该说无论是欧洲战场,北非战场,还是苏德战场。希特勒德国的军队摧枯拉朽势如破竹。接下来的目标肯定是联合日本会师印度洋。

对于此刻的日本来说,在中国战场,日军已经占领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北方部分地区,中国军队所控制的范围仅局限于西南地区和北方的陕甘宁边区。

日本接下来的目标应该是彻底击败蒋介石军队,从云南广西进入缅甸,向西拿下孟加拉,印度。

希特勒的德军应该从中亚地区挥师南下,占领伊朗,巴基斯坦,与日军围攻并占领印度。

当然日军进攻东南亚必将与美国发生激烈对撞,日本应该在拿下东南亚后,再联合德国军队共同对付美军。

在大西洋方向:邓尼茨的海军在德国空军的配合下击败皇家海军,英国被占领。德国军队整合法国,英国海军横渡大西洋,对美国东海岸发动进攻。

日本拿下东南亚后,将会集中力量在太平洋地区与美国海军展开决战,这样美国海军腹背受敌,日军占领夏威夷,向东跨越太平洋,对美国西海岸发动进攻,最终在德日东西夹击下,美国投降。


扬州二分明月


希特勒的军事战略才能是有缺陷的,但是他的政治嗅觉太准了,准得可怕!

希特勒进攻苏联的想法由来已久,早在20年代他的自传《我的奋斗》中就反复提及过这一目标,——“但当我们今天说到欧洲的新领土时,我们首先指的就是俄国及其所控制的仆从国。


希特勒在7月31日伯格霍夫军事会议上这样说道——“英国的希望在于俄国和美国。如果对俄国的希望破灭,那么对美国的希望也将破灭,因为消灭俄国以后就会大大增强日本在远东地力量。我现在越来越相信,英国继续进行战争的顽强决心是由于它对苏联有所指望……因此,必须消灭俄国时间定在1941年春天。”

在1941年6月14日下午的会议上,希特勒对他的将领这样说道——“

我们若是打输了这场战争,整个欧洲就会布尔什维克化,英国若看不到或认识不到这一点,它就会失去霸权,失去世界帝国的地位。此外,英国在这场战争中将落入美国的魔爪,它现在还未能预见。但有一点是肯定无疑的,美国人要在这场战争中做一笔极大的生意。

所以说,击败苏联之后,下一个目标是英国,最后才是美国,这也符合霍斯巴赫备忘录三步走的计划。而在希特勒的构想中,日本应该出兵和德国一起夹击苏联,而不是提前去招惹美国。所以听到日本偷袭珍珠港的事后,希特勒暴跳如雷,美国的介入让他的计划可能要功亏一篑。墨索里尼同样很失落,听到消息对他的女婿齐亚诺这样说道——“这下子可完蛋了。”

而丘吉尔的第一反应则是——“好了,我们总算赢了。”


大唐安西节度使


希特勒与东条英机都犯了二面作战,多国树敌的致命错误。

特别是德国对苏联,日本对美国都无取胜之可能。美国与苏联的综合国力远在日本和德国之上。

德国连英国也没拿下,日本连中国也没征服,就匆匆开辟第二战场,犯了兵家大忌。


自来道人


说出来可能会让二战德军粉失望,因为希特勒还没有计划到那么远,就算是苏联,希特勒也没打算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击败:希特勒一直希望与日本实现会师,从东西两个方面瓜分苏联——他自知苏联的可怕与强大,只有让苏联陷于两线作战,才有可能撕裂这一个怪物。

为了实现瓜分苏联的目标,希特勒实行了“巴巴罗萨计划”,希望迅速将战线推进到阿尔汉格尔斯克(Arkhangelsk)和阿斯特拉罕(Astrakhan),也就是所谓的“AA战线”。这个时候,德国的远东盟友日本也渐渐走向了军事上的巅峰,于是无首一开心,与意大利、日本制订了一个瓜分世界的计划,这就是1941年轴心国瓜分世界计划。

就在这个计划中,德国(抛开了没用的意大利)与日本商定,战后两国以东经70度线为国界。后来双方又对这条线做出了细化,从叶尼塞河开始,沿着自然边界一起延伸到伊朗。不过在这个计划里,希特勒只是原则性地提出了与北美东部归德国,西部归日本,中部则建立一个缓冲区。要注意,这可是轴心国势力最强盛的时间点,希特勒都没有真正用心去瓜分美国,为什么?因为他心里根本没指望能走到那一步——如果真的瓜分了苏联,再去关心北美的国界如何细化也不迟,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隐语


在希特勒原先设想的计划中,德国的下一个目标将是中东地区,这一点是有所考证的。希特勒曾多次向在1939年至1942年期间担任德军总参谋部部长哈尔德(没错,就是那个策划了巴巴罗萨计划的一级陆军上将)提出这一设想,希望在德国击败苏联之后向伊朗发动进攻以进驻波斯湾,并南下印度洋与日本会师。日本外务大相重光葵也曾在回忆录中写道:“希特勒认为,军队南下,进攻乌克兰的高加索地区,就可断绝英、美在波斯湾方向对苏联的支援,并使德国的势力能够蔓延至中亚细亚,并南下印度洋,与印度方面的日军取得连系。”


当然了,这个也仅仅是设想,希特勒的军队在高加索战役中完败给苏军,这一设想也就成为了泡影。而德国在高加索战役中失利后仍然不死心,在1942年间整出了一个《中德军事密约》;以与日本停战为诱饵,企图拉拢和引诱蒋介石向印度进军,将中国绑在轴心国的战车上。而蒋介石对德国方面回复称:“此种提案,决不可能,亦难转达其意。”回绝了德国提出的这一提议,这一计划也未能得逞。
当然了,希特勒这么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彻底的消灭英国在中东地区的势力,当时在中东地区的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等国在1941年前都是亲德国家,与德国关系密切;不过英美苏等反法西斯盟国为了避免亲德政权在中东造成可能的威胁,便在1941年暗中操控,迫使这些亲德势力下台。而伊朗政府和苏联是一条船上的人,那么希特勒如果想和日本会师,那就必须从英美手里夺得对中东地区的控制权。


而在中东地区被英美颠覆政权的这段时间内,德国已经发动了对苏联的攻势,此时德国根本没有可能再去抽调空余兵力和资源进驻中东干涉当地政权;那么德军就只能通过占领苏联的高加索地区,并以该地为基点向伊朗发动进攻,在占领波斯湾之后南下,进入印度与日本会师。而德军要是想彻底控制高加索地区并集结优势兵力进军中东,那么前提就必须是促使苏联投降,将德国剩余的军事资源集结起来,利用闪电战的优势,一举击败伊朗并将势力范围向周边地区蔓延,最终达到其目的。

但是苏军在1942年9月对高加索地区的德军展开了攻势,这使得德军被迫停下了进一步攻占高加索地区的步伐,而苏军在1943年1月对驻高加索地区的德军展开的新一轮突击使得德军逐步丧失了对高加索地区的控制权,之后的夏季攻势则一举击溃了剩余的德军;至此标志着苏联彻底从战略防御转至战略进攻,也使得希特勒的计划成为了一纸空文。


二战吐槽君



无论希特勒最初的计划是什么样的,我个人以为,在经历了跟英国的长期海战之后,希特勒的德意志帝国并没有占到便宜的情况下,希特勒发动了最为冒险的对苏战争,说明希特勒已经意识到了德国海军是德国的短板。

在这种反省思维下,他从自己在欧洲大陆的所向披靡,认为德国的陆军凭借先进装备和闪电战术再加上已经整合的差不多的西欧力量,足以打败苏联,统一整个欧亚大陆,然后以陆制海。


在这种战略思维支配下,如果希特勒再次如愿以偿打败并占领苏联,无论是战争结果的激励还是战略设想的成功带来的陶醉,都足以让希特勒更加坚定以陆制海的战略意志。那么,他的下一步一定是保持对英国的战争压力,继续不招惹美国,整合大欧洲,向亚洲迂回,最后跟亚洲的日本力量迎头相撞,日本要么选择向德国力量真正屈服,要么被德国消灭。

在以陆制海思想支配下,德国挟大胜之势及广阔幅员,先进工业和军备,在陆地上实际上再也没有对手。那个时候才是他集中所有精力和资源彻底解决英国的时候。以德国的工业水平,要集中力量在短时间内打造一支横渡英伦海峡的强大海军,并不会太难。当英国被解决之后,他才会将充满野心的目光投向遥远的美洲大陆,那才会是德美的生死之战。



以我的判断,孤悬一隅的美洲大陆恐怕再也无力单独对抗已经统一大半个世界,而且同样有强大工业基础、制造能力的德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