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誌禧之门神来报道,说一说门神画与年画的演变史

过年了,在屋里贴一张年画这是中国人的老习俗,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贴年画的传统来自于古代的“门神画”,一开始是贴在大门口镇邪辟鬼的,所谓“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忙逃跑。”后来才开始发展到门里门外四处张贴,其中宅院的大门口贴的还是门神,但主要是武门神。进入院子后的外屋门口也贴门神,但被称为文门神,多为“天官赐福”形的各类喜庆人物。进门口里屋的门口,则贴的是我们印象中常见的年画——门后,杨柳青年画,通常是门童的形象,如刘海戏蟾,这里的蟾是金蟾,象征着招财进宝,多子多福;如和合二仙,两个梳着角髻身着彩衣的仙童,一人手执荷花、一人手捧斋盒,象征着万事和合,顺遂如意。其他还有五福临门,是两个童子各骑一只大公鸡,其中一个头戴牡丹花,另一个则戴着菊花,头上还飞舞着五个蝙蝠,公鸡打鸣与牡丹花寓意着“功名富贵”;菊花代表“吉星高照”(菊谐音吉),蝙蝠则寓意福气。在屋子里面贴的年画就更加丰富了,有财神类的,如武财神关公、赵公明,或文财神比干、范蠡,据说做公务员的或受雇打工的应该供奉文财神,而自己做老板,或当兵当警察的则该供奉武财神。

新春誌禧之门神来报道,说一说门神画与年画的演变史

那为啥要贴门神画呢?有人说是为了驱赶年兽,这完全是讹传。因为年兽这种生物名不见经传,在古代的《山海经》、《搜神记》、《述异记》等记载上古神话或奇珍异兽的笔记中都找不到它的存在,应该是在很久之后才被人编出来的。而且“年”这个字,在甲骨文中写作:

新春誌禧之门神来报道,说一说门神画与年画的演变史

字形是禾(代谷物)+人,表示农人载谷而归。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并将“人”写成形旁兼声旁的“千”(迁移),表示搬运收割好的庄稼,这个就是汉字里“年”最初的寓意,与所谓的怪兽没有一点关系。在周王朝时代,祭祀对象就出现了门神,《礼记·月令》云:

孟春之月其祀户……孟秋之月其祀门。

【孟冬之月】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閭,腊先祖五祀,劳农以休息之。

五祀,门、户、中溜、灶、行也。(郑玄注)

据汉代王充 在《论衡·祭意》中的解释:

五祀报门、户、井、灶、室中溜之功。门、户,人所出入,井、灶,人所欲食,五者功钧,故俱祀之。”

古代把两扇的称为门,一扇的称为户,中溜的解释则不一,一般指室内中央,也有说是窗,或说是宅神的,同样是《礼记·丧服大记》中,则有“君至,主人迎,先入门右,巫止于门外,君释菜”的记载,而郑玄注曰:“释菜,礼门神也。“可见当时对门神已经有了很深的信仰。但这时门口到底贴不贴门神画却已不可考。民间比较明确已经开始张贴门神的,那还是在汉代,王充《论衡·订鬼篇》引《山海经》曰:

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种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

这段文字,今本山海经中已经不传,同样也是在《论衡·乱龙篇》,又提到了这两个门神:

上古之人,有神荼、郁垒者,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居东海度朔山上,立桃树下,简阅百鬼。鬼无道理,妄为人祸,神荼与郁垒缚以卢索,执制食虎。故今县官斩桃为人,立之户侧,画虎之形,著之门阑。

所以把神荼和郁垒这兄弟俩就是我们最早的门神了,但神荼、郁垒两个名字只是虚号,关键是用桃木做成的人偶形象,因为先古传说桃木是有辟邪功能的圣物,《艺文类聚》引《庄子》佚文曰:

插桃枝于户,连灰其下,童子入不畏,而鬼畏之。

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书《五十二病方·魃》中也记载了在门上插桃枝的驱鬼妙术:

禹步三,取桃东枳(枝),中别为□□□之倡而笄门户上各一。

而到了山海经里,则是说了神荼与郁垒这两个上古的神人镇守在东海度朔山的一棵大桃树下,其东北处就是鬼门,如果有恶鬼想逃出来危害人间,他们就用苇索把鬼抓起来喂给身边的老虎吃。所以黄帝就制定了礼仪,在每家每户的大门口立大桃人,画上神荼、郁垒与猛虎的画像一起镇宅。这就是中国门神最早的来历。

新春誌禧之门神来报道,说一说门神画与年画的演变史

一开始神荼、郁垒都是手持苇索,宽袍大袖的古朴形象,而到了南北朝时期,则出现了金盔金甲的武将造型,如洛阳出土的北魏墓宫门神,就是身披叶纹重甲,胸前有两片圆形护镜,足蹬皂靴,左手持盾,右手持戟,高鼻方脸,环眉浓眼,短须猥张。此外在动物形象上,除了虎之外,鸡也成为辟邪的门上神物。《荆楚岁时记》载大年初一当时的风俗云:

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

这里桃符或桃人、以及苇索依旧,只是画虎成了画鸡。据晋代郭璞《玄中记》的解释:

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一天鸡。日初出,光照此木,天鸡即鸣,群鸡皆随之鸣。下有二神,左名隆,右名突,并执苇索,伺不样之鬼,得而煞之。

也有人说这个不是普通的鸡,而是“重名鸟”,同样是晋代的王嘉《拾遗记》中说:

尧在位七十年,有抵支之国,献重明之鸟,一名双睛,言双睛在目,状如鸡,鸣似凤,时解落毛羽肉翮而飞。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贴以琼膏,或一岁数来,或数岁不至。国人莫不洒扫门户,以望重明之集。其未至之时,国人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则魑魅丑类自然退伏。今人每岁元旦,或刻木铸金,或图画,为鸡于牖上,此其遗像也。

新春誌禧之门神来报道,说一说门神画与年画的演变史

至于后世最著名的两大门神秦叔宝与尉迟敬德,虽然是唐朝的武将,却是要到明朝才上岗,唐太宗虽然是千古一帝,但他弑兄逼父,按照民间信仰的因果报应来说,却是“犯了大事了”,所以从敦煌的唐太宗游地府写本开始,就有李世民在阴间被判官诘问,差点留在阴间治罪的故事。这个到了明代则更为流行了,著名的《西游记》里有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除了唐太宗游地府外,还增加了赐封秦叔宝与尉迟敬德为门神的情节,而后者在《三教九流搜神大全》有所记载,是说唐太宗得了怪病,夜里总梦见鬼魂在宫里肆虐,于是两位老将自告奋勇为皇帝守夜站岗。老将出马果然鬼魂惊怕,后来唐太宗念两人年迈,遂请丹青高手绘制两位将军的画像,悬挂于寝宫门口。鬼魂见之不辨真假,从此绝迹宫门。此外从造型上说,尉迟恭与秦叔宝一个黑脸,一个白脸,一个粗暴,一个儒雅,也是门神成双成对的好选择。

新春誌禧之门神来报道,说一说门神画与年画的演变史

还有两个也是唐代人物做了门神的,一个是杜撰出来的钟馗,传说他在唐玄宗时殿试时因相貌丑陋被取消中式,撞柱而死,玉帝念他冤屈,委派他为捉鬼的判官。而他本人也不计前嫌,没有因为唐玄宗李隆基逼死他而怀恨在心,反而在他登游骊山遇鬼时出面解救,唐玄宗因此十分感激,召唤画圣吴道子为其画像。而且钟馗这个门神另类的地方在于,他把守的往往是后门,因为前门通常是双扇,要贴成双的门神,神荼与郁垒,或秦叔宝和尉迟敬德;而后门是单扉,钟馗就正好合适。此外还有一个经常也被委派守后门的是唐朝的大臣魏征,如《双城县志》中有载:

后门别有一神为魏征,俗称为独坐。祀门神时,即门前焚香楮焉。

除了以上这些位门神外,民间的门神其实还有很多,如伍子胥赵云、孙膑庞涓、萧何韩信、岳飞韩世忠、孟梁焦赞等都在不同时期做过门神,这里暂时就不赘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