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論|加入工會後工時短了、工資漲了,專家說的

工論|加入工會後工時短了、工資漲了,專家說的

我國工會自成立以來,就在為當好稱職的“孃家人”而堅持不懈,最直觀的衡量標準就是職工工資和工作時間。

那麼職工的工資到底增加了多少、工作時間又減少了多少?

隨著工會人的身影在周邊忙碌,我們的目光早已脫離了工會有無作為的問題,更多的是關注工會做的效果怎麼樣,帶來的福利是少數人揣著還是多數人捧著。因此很多人對工會既充滿期待又包含疑慮,工管家今天就來給大家解決這些疑慮。

Question/Answer

Q:我怎麼覺得我國工會只能維持一些“底線型權益”,很難從實質上改善職工勞動權益如提高工資薪金。

A:工管家偷偷告訴您,我國自2009年起,同職業環境下會員職工的工資比非會員職工約高出9.20%,會員的工作時間較非會員職工低了3.34%,這個數據只會越來越漂亮的。

工論|加入工會後工時短了、工資漲了,專家說的

加入工會職工工資為什麼會提高、工時為什麼會變短?

結合魏下海、董志強、黃玖立在《工會是否改善勞動收入份額?》一文中的觀點,工管家歸納為以下幾點:

1、 工會通過影響政府政策維護職工權益:在工資方面有最低工資法;在工作時間上也有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週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2、 工會的存在,顯著改善了員工的福利,這其中既有旅遊、獎金、晚會之類的日常福利,也有研發投入、人力資源培訓等員工的素質提升福利。更重要的是,工會的存在使得員工勞動合同的簽約率顯著上升,切實維護了員工的權益。

3、 工會提高了工人談判力,工人不好意思和老闆直接起衝突的時候,工會能夠轉達工人的抱怨,有什麼工資、工作時長上的問題都能攤在明面上,即減少工人的離職率,又能促進生產效率的提升。

4、 工會的政治關聯的身份導致企業更能容忍僱員工資福利費用的增加。

5、 工會為員工謀取福利,企業或其他組織支付給員工的比市場平均水平高得多的工資,從而促使員工努力工作,激勵員工生產更多產品,做大企業的蛋糕,從長遠維繫員工和企業親密關係。

Question/Answer

我有一個問題,如果工會給職工帶來的工資增加和工時簡短只出現在少數高級職工身上怎麼辦,那樣的話平均下來的數字也會很漂亮啊,那不就誇大了工會的作用了嗎?還是說不同類型的職工獲得的利益也有不同?

這個問題您問得好,以往的許多結論都是從企業層面考察工會的平均影響,但是基於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的研究發現不同類型職工從工會中的獲益並不相同,工管家在這裡和您分享一下結論:

工會對工資的影響:中等技能組>中下技能組>中上技能>最低技能組>最高技能組。

工會對工作時間的影響:最低技能組>中下技能組>中等技能組>最高技能組>中上技能組。

企業所有制對職工獲益的影響:國有企業工會會員職工主要獲益在工資的增漲上,而私營、港澳臺和外資企業職工獲益主要在工作時間減少上。

文中數據來源

這些數據可不是工管家胡亂猜測的,而是李明先生在論文《誰從中國工會會員身份中獲益?》 中基於2009年北京等六個省份的約24萬僱員——僱主匹配數據實證計算得來的。

這其中,包含職工的年齡、教育背景、職業背景、性別、技能等級、企業周邊工會密度、職工工作流動等等設立成可以用作比較的參數代入到數學方程式中,以數據最終的結果兩相比較,直觀明顯。

工論|加入工會後工時短了、工資漲了,專家說的

如何將職工劃分為不同類型

既然要探討“不同類型職工從工會中的獲益並不相同”這一問題,首先我們要做到如何把職工劃分成不同類型加以區分。

這一點上,李明先生結合技能等級、教育程度、職業背景形成綜合技能水平預測職工單位時間內的勞動價格,再在這個價格的基礎上以20%、40%、60%、和80%為“分水嶺”把職工分為五大類型,即最低技能(一分位組)、中下技能(二分位組)、中等技能(三分位組)、中上技能(四分位組)、最高技能(五分位組),結合五大類型的職工細分研究工會對不同類型職工的影響。

其中,從技能等級來看,分位組越高,職工中通過職業技能鑑定的比例越高;教育背景中只有中上技能組和最高技能組才有研究生學歷的職工;而職業背景下,分位組越高,職工中生產運輸工人的比重越低,專業技術人員的比重越高。在性別上,技能水平越高,男性職工佔比越大。

工會對職工工資率的影響

1.工會對工資的影響:中等技能組>中下技能組>中上技能>最低技能組>最高技能組。

在最低技能職工組中,會員職工的工資率(單位時間下的勞動價格)約高出非會員9.20%,會員職工在中下、中等和中上技能組中勞動價格的提升分別為17.12%、19.60%和15.14%,普遍高於最低技能組,但差距在進入中上技能組時縮小,而對於最高技能組的職工,工會的影響最小。

2.就工資率而言,國有企業的工會職工受益相比私有企業更大。

在第一條中工會對最高技能組的職工影響最小,因而同樣以最高技能組國有企業(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及私有企業(私有企業、港澳臺企業、外商投資企業)進行比較:國有企業中會員職工的工資率約高出非會員54.19%,但私營企業的溢價僅為6.29%。意味著在國有企業中,工會能顯著改善職工勞動權益但工會在私營、港澳臺及外商投資企業中的作用顯著低於國有企業。

工論|加入工會後工時短了、工資漲了,專家說的

(上圖中黑線代表非工會會員職工,白線代表工會職工)

工會對職工工作時間的影響

早期一些圍繞中國工會工資效應的研究都發現設立工會企業職工的工資更高,但是卻忽視了一個問題——高工資很可能只是投人更多工作時間的結果。基於這一觀點,工會的存在對職工工作時間的影響顯得尤為重要。

1.工會對工作時間的影響:最低技能組>中下技能組>中等技能組>最高技能組>中上技能組。

數據顯示,最低、中下技能組職工工作時間的下降幅度最大,分別為4.31%和4.11%,中等以上技能職工的下降幅度較小,其中又以中上技能組職工的下降幅度最小僅為0.9%。因此就工作時間來說低技能職工從中國工會制度中的獲益更多。

2.就工作時間而言,私有企業的工會職工受益比國有企業更大。

以最低技能組為例,私營企業中會員較非會員職工的工作時間下降了4.69%,外商投資企業的下降幅度更高,為11.6%,港澳臺企業稍小也有1.09%;而從最低技能組到中等技能組的國有企業職工在工作時間問題上並沒有從其工會會員身份中獲益。但伴隨著技能的提高,工會的影響在下降,工作時間的下降幅度都控制在1%以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