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問祖百家姓之「胡」氏起源,彌年壽考曰胡?正允背私曰公?

胡氏這個姓氏是中國的第十五位大姓氏,主要在沿長江流域的省份中十分昌盛。在當今胡姓人群大約佔了全國人口的1.14%,總人口大約在1400多萬。

尋根問祖百家姓之“胡”氏起源,彌年壽考曰胡?正允背私曰公?

胡的名義和圖騰:

我們先來說說古字,古字的本義是故,能表明是很久以前的事物稱為古。這樣,凡是與古有關聯的中國字都帶有古部。胡,甲骨文中形狀是代表肉的月字在口字之下,十字表示是水牛頭及兩個尖角。胡的本義是獸頜下的垂皮,很老了。胡的引申之義是古老和長壽。在夏商時期,活躍在山東地區的東夷部落是以鳥為圖騰的,其中一支以白頭翁鳥為氏族圖騰,白頭翁鳥也稱鶟鶘,也即胡也。以胡為氏族名,所居之地稱胡,後用為國名,最終形成姓氏。

胡姓的起源與演變:

胡姓血緣主要來自三大支:媯姓、歸姓和姬姓。

第一支源出媯姓。媯姓胡氏出自諡號。舜的部落因居於山西永濟的媯水旁而姓媯。公元前2070年,禹繼承舜的帝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世襲王朝夏朝。夏王把虞的地方封給可舜的兒子商均,古地在今河南虞城西南,史稱有虞氏。後來夏王又把舜的另一後裔虞遂封於遂,在今山東寧陽西北。商朝時,商王改封虞遂的後裔於陳,在今河南淮陽東南。陳所處之地即為帝堯的母親陳鋒氏族部落的故地,因而稱為陳。公元前1046年周滅商,周武王封商均的直系後裔媯滿於陳,以取代親商朝的虞遂後裔的陳國。媯滿,諡號胡公,史稱胡公滿。根據古代諡法,“彌年壽考曰胡,正允背私曰公”,也就是說因長壽而譽滿天下,公正誠信而深得民心。媯滿逝世後,周朝天子賜諡號“胡公”。胡公滿的後裔以諡號為氏,遂有胡氏。媯姓之後繁衍出40多個重要的姓氏,其中最大的五姓是陳、胡、田、虞、姚,除了虞姓外,其他四姓均為當代的百家大姓。媯姓胡的歷史至少有3000年。

第二支出自歸姓。歸姓胡氏源出國名。歸姓起源於堯舜時代的夔部落,系東夷一支,也稱歸夷。原活動於山東西南和河南東部一帶。在商朝武丁時期,歸夷一分為二,留在中原的歸夷於河南郾城建立了歸國和胡國,均為商的屬國。南遷川鄂交界三峽地區的歸夷建立了夔國。歸姓胡氏有兩分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隨即滅了歸和胡,胡國之後以國為氏,這是第一分支。西周宣王時,楚國滅歸姓夔國,東遷夔人到安徽阜陽,成立了胡國,子爵,史稱鬍子國。公元前495年,楚國滅胡,胡國之後以胡為氏,這是第二分支。歸姓胡的歷史最長,至少有3200多年。

第三支系出姬姓。姬姓胡氏源出國名。周武王滅歸胡兩國後,隨即把兩國之地封於親屬姬姓,仍稱胡,子爵,也稱鬍子國。進入春秋後,公元前745年,鄭武公滅姬姓鬍子國,後又復國於安徽阜陽。春秋末楚靈王滅胡等國。並遷胡人於今湖北西北的荊山北麓。不久又復國迂迴安徽阜陽。公元前519年楚國伐吳失敗,回國途中滅了胡國,子孫遂姓胡。姬姓胡的歷史也有3000年。尋根問祖百家姓之“胡”氏起源,彌年壽考曰胡?正允背私曰公?

外族基因的融入:

我國的胡姓同其他姓氏一樣,不斷與其他民族交流,胡姓中也融入了南北民族的血液,互有基因的流動,胡姓的外來血緣主要來自北方。最重要有:南北朝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定居中原,改鮮卑族紇骨氏族為胡姓。北魏的高車族人、北宋的契丹族人、金國的女真族人中均有胡姓。我國南方和西南的瑤、苗、普米、彝族中也有胡姓,這些胡姓很可能來自漢族的移民,長期混居加上漢民人數少,久而久之融入了當地的土著中,這類事件主要發生在宋朝以後,尤其是在明清時代。

歷史上胡姓的分佈和遷移:

先秦時期,胡姓主要的活動地區在黃河以南、淮河和漢水流域地區。秦漢兩晉時,胡姓已經播迂到各地,西達四川和陝西,北到山西河北,南抵廣東福建,東臨江浙。在唐宋之際,胡姓已經在長江流域地區形成了優勢。清初進入臺灣。

宋朝時期,胡姓大約有98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1.27%,排在大姓的第十三位。胡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約佔全國胡姓人口的29%。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江西、湖南、江蘇、浙江,四省胡姓大約佔全國胡姓人口的63%。全國形成了以贛湘和蘇浙為中心的兩大塊胡姓聚集地。

明朝時期,胡姓大約有147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1.58%,為明朝第十三大姓。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江西、浙江、安徽,這三省胡姓大約佔胡姓總人口的55%。其次是湖北、江蘇、湖南三省,又佔20%。江西仍為胡姓第一大省,約佔全國胡姓人口的23%。宋元明期間600餘年,胡姓人口主要向東南和南方地區遷移,全國胡姓人口重心由西向東漂移,東南地區的胡姓有了穩健的發展,贛浙皖地區是胡姓的密集區。

當代胡姓的分佈和圖譜:

當代胡姓的人口已近1400多萬,為全國第十五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1.14%。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湖北、湖南、四川、浙江、安徽五省,大約佔胡姓總人口的41%,其次分佈於貴州、雲南、江西、江蘇、重慶、山東,這七省又集中了35%。湖北為當代胡姓第一大省,居住了胡姓總人口的10.4%。全國形成了以長江流域省份多胡姓的佈局,突出鄂湘贛皖浙和川渝黔雲兩個胡姓高聚集中心。自明朝至今600年期間,胡姓人口流動由東南部向華中華北西部的回遷十分強勁。

胡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在長江流域的雲黔渝鄂湘贛浙滬八省市、四川大部、皖蘇南部、福建大部、粵桂北部,胡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1.24%以上,中心地區可達近3%,這部分面積僅覆蓋了總國土面積的16.4%,而居住了大約60%的胡姓人群。在粵桂閩南部、臺灣、海南、青海湖以東吉林以南的其他北方地區,胡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62%—1.24%之間,其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32.3%,居住了大約37%的胡姓人群。

尋根問祖百家姓之“胡”氏起源,彌年壽考曰胡?正允背私曰公?

胡姓的傳統文化:

郡望和堂號 胡姓的郡望主要有安定、新蔡、淮陽、吉州、洛陽等。胡姓的堂號有安定和澹安。“澹安”堂號出自宋朝的胡詮,胡詮被朝廷任命為樞密院編修官,力主抗金,得罪了當朝主降派,一氣之下辭宮回鄉。他一生主攻《春秋》,並著有《澹安集》傳世。

楹聯 重要的胡姓楹聯有以下五副:

壽齊九老;名列四真。

經資羽翼;祠表賢良。

理學宗功;春秋心典。

安國成名本由吳母;稚威有妹不亞劉家。

遺愛在人,蓮幕留圖紀南嘯;臧書貽後,槐陰親手植東園。

家訓格言 胡達源,清代學者,湖南益陽人。胡氏世代以儒學為業,尤其注重對子女的教育,其所訓皆以古代聖賢的嘉言善行為內容,其家風嚴謹,雅名遠揚。他認為:“士莫先於奮志氣,需學問則擇執之;功莫切於正身心,而言語則榮辱之;主修其彝倫族黨之誼,謹其直諒便佞之間;嚴其禮教範圍之防,辨其義利公私之界。謙讓節儉,善之修也;驕情奢侈,惡之戒也。”故其訓誡子弟多從奮志氣、勤學問、正身心、慎言語、篤倫紀、睦族鄰、親君子、遠小人等方面入手。其子胡林翼為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能承父教而重治家。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胡姓歷代名人355名,佔總名人數的0.78%,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二十二位;胡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總數的0.77%,排在第二十六位;胡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1.34%,排在第十六位;胡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1.27%,排在第十六位。

歷史上主要的胡氏名人有:三國吳大臣胡綜;西晉大將胡奮;唐朝詩人胡曾;五代後唐畫家胡瓌;北宋教育家胡瑗;南宋經學家胡安國,學者胡宏、胡居仁、胡直;宋元之際史學家胡三省;明朝開國名將胡大海,丞相胡惟庸,大臣胡廣,文學家胡應麟,名臣胡宗憲;清朝經學家兼地理學家胡渭,文學家胡天遊,外務大臣胡憰棻,湘軍名將胡林翼,著名皖商胡光墉,太平天國名將胡以晃,昆蟲學家胡經甫,物理學家胡寧,數學家胡世華,植物學家胡先驌,病理學家胡正詳。

胡姓血型:

胡姓人群的血型分佈總的是:O型佔34.6%,A型佔29.6%,B型佔27.3%,AB型佔8.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