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序》練了一年了,卻還是這水平,請各路大神賜教?

山心石


書法,也被認為是一種氣功,修身養性之法。

練字先練心,心不靜,就進入不了好的書寫狀態,從這些字可以看出,書者心性多有浮躁,頓挫用力過猛,行筆太快,收筆草率,給人不是行書之流暢感,而是噔噔噔這種頓挫感。

為什麼要先練心呢?

練心,是為了更好的觀察所臨摹的帖子,筆劃怎麼寫,結構怎麼寫,章法怎麼把握,特點是什麼,細節是什麼,美感在哪裡,既然是臨摹,總是要知道哪些是要學習的,學習的標準是什麼,臨摹後要有對照比較的 ,找差距,找不同,進而調整改進,無數次重複這個過程,才能有所提升,才能更接近所臨摹的帖子。觀察,琢磨,手眼協調,堅持,動作的掌握,細節的拿捏,根本都是在於練心。

練書法,是戒心浮氣躁的,在臨摹階段,必須要學會放下,放下什麼呢?放下自我,因為是臨摹,是學習名家名帖,學習他人所長,自己越是呈現白紙狀態,越容易接受臨摹內容,這不僅是必要的,也是需要貫穿全程的;臨摹時,不放下自我,就會在臨摹中留下自己的痕跡,有自我意識與他人特點的衝撞,這字寫起來就不暢,是擰巴的狀態,事倍功半,難成其效。

練書法,先楷後行,是有道理有,楷書是練字基礎,在練習楷書過程中,練的是筆劃和結構,練的是對書法的瞭解,練的是行筆運筆的過程把握,練的是對毛筆這一書寫工具的熟悉掌握,走都沒有走好,哪裡能跑得起來,跑起來,動作也是走樣的。這也是練心的過程,急於出成果,往往無法有效果,不能急,腳踏實地,認認真真,是最起碼。

提醒一下,練書法最基本的要求,身正,紙正,筆握好,紙隨字動,人隨紙動,為什麼有的字寫的歪歪斜斜的,書寫時身與紙未在同一對稱對齊狀態,視角是偏的,以為看著寫的正,其實因為視線問題,很難保證書寫準確到位。這看似是書寫動作問題,根本還是在於心境,做事的認真態度和得法問題。

古人說,字如其人,這裡所說的人,是書者的心性,以上是我的一點感受,拙見,希望對您能有所啟發。


右轉大黃貓


臨帖時為了改造自己的習慣寫法,只有按帖中的字形來寫才有效果,練習時間長了,才能轉變為潛意識的用筆動作。如果隨意書寫,難有進步。

《蘭亭序》中的運筆果斷,爽利,入筆精巧。尖鋒快速點入,馬上和筆腹絞合為一體,有力度、有彈性。一個字中,筆畫粗細相間,筆畫的書寫速度有快有慢的節奏起伏。

章法上要注意行與行的疏密變化,每行的軸中線呈不規則的曲線,開始臨時可以用鉛筆輕輕畫出彎曲的軸中線作輔助。每行字與字的距離不是相同的,有疏有密,在臨帖中要注意觀察。

《蘭亭序》,嫵媚多姿,靈動活潑,但不是一味的柔美,要注意剛柔相濟,骨法用筆和方筆在此帖中有大量應用。才體現出此帖的中和之美。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上圖為王羲之《蘭亭序》局部。)


神韻軒書法


能再慢些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