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禮雲禮雲,玉帛云乎哉?樂雲樂雲,鐘鼓云乎哉?”有何深意?

佳思佑考場語文


此句出自《論語》中的陽貨篇,本篇主要記錄孔子論述仁德,闡發禮樂治國之道。

句子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孔子說:“禮呀禮呀,說的只是玉帛之類的禮器嗎?樂呀樂呀,說的只是鐘鼓之類的樂器嗎?”

孔子一生都在致力於推行“禮樂”教化,他說的“禮”包括了人的行為準則、道德規範、尊卑秩序以及禮儀規矩等,並不是單純的禮器禮品。“樂”是指音樂,但也不僅僅是音樂,而是通過音樂來引導和平衡人的喜怒哀樂之情,從而實現君子喜怒不行於色的修身目的。孔子說這句話,是想引發學生去思考“禮樂”真正的內涵和意義。



筱君墨音


出自《論語》中的陽貨篇。

孔子說:“禮呀禮呀,只是說的玉帛之類的禮器嗎?樂呀樂呀,只是說的鐘鼓之類的樂器嗎?”

這句話是孔子教人學禮樂,這個禮並不是普通的禮貌,而是所謂的文化的精神、文化的哲學,是當時周代統治階級的禮樂制度。而人們對於禮樂制度的遵守也不行侷限在器物層面上,應該在行動和精神層面上。這個也可能和春秋時期諸侯國不尊禮樂制度,禮崩樂壞的情況有關。

禮是人類文明的標誌,人區別於動物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禮。禮是人類穩定的自覺形式,是人類對自身野蠻性的自覺矯正。禮是約定俗成的行為習慣,有外顯行為,也有標誌物。

比如九鼎是天子地位的禮器,玉帛、鐘鼓都是禮的標識物。玉,在孔子時代是君子人格的禮器,我字“子玉”,源於君子人格的追求,是人格自覺,也是自我期待和約束。

禮之內涵,卻服務服從於仁、義、信、道等。現代人閱讀《論語》,傳承儒家文化,不是傳承標識物,不是傳承程序,而是傳承精神,並使之現代化,這就是儒學現代化的路徑和追求。



辛瓜地侃球論古


意思是孔子說:“禮呀禮呀,只是說的玉帛之類的禮器嗎?樂呀樂呀,只是說的鐘鼓之類的樂器嗎?”

出處:《論語》中的陽貨篇。

孔子動輒教人學禮樂,這個禮並不是普通的禮貌,所以我們強調說它就是文化的精神、文化的哲學。孔子這裡說,禮,並不只是送火腿,這是情禮的一點表達而已,主要在文化的精神,樂也並不只是唱歌跳舞,是把人的精神,昇華到永遠樂觀的境界。

有禮物有音樂,就有了形式。而有了形式,就容易走樣,內外脫離。玉與帛本身並不是禮物,恭心敬獻才成為了禮物。鐘鼓本身也不是音樂,虔誠地進行演奏才能成為音樂。

禮需合乎仁,才叫禮,並非只是送火腿,主要在於文化的精神。樂需合乎仁,才叫樂,不只是唱歌跳舞,是把人的精神昇華到樂觀的境界。“禮”和“樂”有一種勃勃生氣和內在力量,是道德的精神感召與喚醒,是追求適度和諧與最大福祉,也是禮樂人文教化的最高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