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新農政策?

知名娛樂之華夏幻影


1、“生產發展”——新農村的物質基礎

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生產發展。“十一五”時期~農業要加大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在調整農村經濟結構的過程中~一方面協調糧食與其他作物的比例~力保我國的糧食安全,另一方面協調農業與非農產業的關係。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家一戶的農民由於生產生活分散~信息不靈~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弱勢地位。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帶領農民致富過程中有很大優勢~要鼓勵發展各種類型的新經濟組織~提升農民的組織化程度。

要達到生產發展的目的~就要激活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勞動力。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要把培育新農民作為一項根本措施來抓~通過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和致富能力~為增產增收和改變鄉容村貌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首要的是加快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其次~培養新型產業農民和務工農民~大力實施以農村實用技術、務工職業技能培訓為主要內容的“陽光工程”~有針對性地舉辦相關技術培訓。

非農產業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空間~也包含在“生產發展”的要求之中。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拉長產業鏈~可以使農民在加工增

2

值的過程中增加收入。在非農產業不發達的地區~要進一步加快農村工業化的進程。 城市發展吸納農村勞動力~也是“生產發展”的渠道之一。要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的有序轉移~就要對現行的一些政策措施進行清理~疏通農民進城的渠道。

3 ,生活寬裕”——新農村建設的核心目標

要達到生活寬裕的目標~首先要通過開闢各種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從宏觀層面來講~農民增收可以激發廣大農村的巨大消費潛力~使農民的需求成為一種有效需求~從而增強消費對國民經濟的拉動力。

建設與改善農民生活直接相關的基礎設施~是農民生活寬裕的條件之一。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一半的行政村沒有通自來水~60%以上的農戶還沒有用上衛生廁所。水、電、道路、信息通訊等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需要發揮各方面積極性~引導社會力量共同參與。

目前城鄉社會保障覆蓋率之比高達22?1~佔全國總人口近60%的農村居民僅享用了20%左右的醫療衛生資源~九成左右農民是無保障的自費醫療群體。從這些數字可以看出~農村公共事業滯後的現狀。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政府要通過公共財政補貼~幫助農民建立起包括合作醫療、農村養老保障等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目前~農村商品市場總量不足~分佈不盡合理~同時假冒偽劣產品較多~這給農民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專家指出~建立健全農村市場體系~形成現代流通方式下的農村消費經營網絡~是新農村建設中不可或缺的方面

4,鄉風文明”——提高農民整體素質

鄉風文明本質上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問題~內容包括文化、風俗、法制、社會治安等諸多方面。 近年來~雖然一些地區的農村經濟發展較快~但文化生活卻單調乏味~同時一些不良文化有所抬頭。農村文化建設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還不適應~與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適應~主要問題是文化基礎設施落後~現有資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因此~如何使廣大農民過上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

移風易俗是鄉風文明的表現之一。一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在城市中出現的人情淡漠等現象~在農村地區已經有出現的苗頭,另一方面~傳統的陋習在一些農村地區還廣泛存在。一些地方攀比修造墳墓~甚至出現豪華的活人墓。這些都與新農村“鄉風文明”的要求格格不入~亟待改變。

5,村容整潔”——改善農民生存狀態

新農村建設中“村容整潔”的要求~最主要的是為農村地區提供更好的生產、生活、生態條件。

長期以來~大部分農村地區的人居環境不能令人滿意。“露天廁、泥水街、壓水井、雞鴨院”~是對農民生活居住環境的形象描述。農村的房舍、街道建設缺乏規劃~浪費大量土地,通行條件差~給農民的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由於缺少硬件設施~加上農民的不良生活習慣~垃圾汙染嚴重。另外~隨著一些農村地區非農產業的發展~工

業汙染問題凸顯~亟待改變。因此~在新村鎮建設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兩點:一是要尊重農民意願~在國家、社會力量的支持下~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量力而行~避免搞成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二是要根據當地的文化傳統等~做一個長期規劃~在規劃過程中不能搞一刀切。

6,管理民主”———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 目前~我國農村地區實行村民自治制度。從全國來看~各地具體情況差別比較大~但基本制度已經確立起來。完善農村基層民主自治制度是實現鄉村管理民主的關鍵所在。

2006年我國已全面取消農業稅~在“後農業稅”時代~轉變鄉鎮政府職能是“管理民主”的要求之一。鄉鎮政府要為本地經濟發展創造條件~要擔負起社會管理的職責~為鄉村提供公共服務。同時~鄉鎮政府要對村民自治進行正確引導。另外~農村基層黨組織要緊緊圍繞服務群眾這個中心~切實發揮服務群眾、凝聚人心的作用。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幹部耗費的精力經常得不到應有的回報~這嚴重影響了基層幹部帶動農民致富的積極性~因此~基層民主建設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是新農村建設中一個很大的課題。


羅姐1157


新農政策,顧名思義就是現階段新的農業政策。為區別於以往的農業政策,冠以“新”字。比如新醫保政策,由農民個人自願繳納、國家補貼、各級政府統籌組成,包括劃定大病統籌和個人賬戶比例,以及各級醫院住院報銷比例,用藥報銷規定等等。完全區別於過去的農村合作醫療政策。還有一些農業政策,國家鼓勵、扶持、引導方面,做了新的調整,也屬於新農政策。比如,國家為了鼓勵農業規模化、機械化發展,出臺了一系列農機具補貼政策;為了鼓勵農業穩定糧食生產,出臺了糧食作物地畝補貼政策;為了農村環境保護出臺的,煤改電供暖及價格補貼政策等等,涉及到農業政策的方方面面。

農業政策是指黨和政府為實現一定歷史時期內的社會、經濟及農業發展目 標,對農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方面及關鍵環節所採取的一系列有計劃的措施和行 動準則的總稱。 一般而言,農業政策從屬於經濟政策,是國民經濟政策的重要組 成部分,可以說是部門經濟政策。

由於農業與農民和農村密切關係,農業政策一 般也涉及農業和農村的其他領域,如農業環境政策和農業社會政策已遠超過農業 本身的範疇。


坦然淡定的心


“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概念,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提出過。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提出“小康社會”概念,其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此次五中全會所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則是在新的歷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導下的一次農村綜合變革的新起點。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中央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重大戰略部署。新農村建設並非一個新口號。

一、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強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