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指百姓,「白衣」和「烏衣」又指的是什麼?

“布衣”常被用來形容平民百姓,但除了布衣之外,還常常聽到“白衣”、“烏衣”。

比如說柳永的《鶴沖天》中寫到,“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還有《三國演義》裡面有一回為“呂子明白衣渡江”,都是寫白衣的。

“布衣”指百姓,“白衣”和“烏衣”又指的是什麼?

而關於烏衣的,最經典的莫過於“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布衣”指平民百姓,是因為布衣本是用葛織品、麻織品或者是棉織品做成的粗布衣服,價格相對低廉、較為容易獲得,穿著者多為平民百姓,故而就有了這樣的代稱。

而白衣,本是指白色之衣,這是平民除了下層人物外(多穿褐色),一般都是穿白色。劉禹錫的《陋室銘》寫到“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裡的白丁就是指“白衣人”。

後來,“白衣”就成為了沒有做官的讀書人的代稱。

“布衣”指百姓,“白衣”和“烏衣”又指的是什麼?

“烏衣”所指的,也類似於此。

烏衣,原本指的是黑色的衣服,最早穿烏衣的都是士兵,因而“烏衣”最早都是指代士兵。

三國時,東吳禁軍駐紮在南京夫子廟文德橋附近,官兵都穿黑衣,因此軍隊被稱為烏衣營,駐紮之地則被稱為烏衣巷。

“布衣”指百姓,“白衣”和“烏衣”又指的是什麼?

吳國滅亡後,人才輩出的王導、謝安兩大家族曾居住在此,隋唐后王謝豪門主見沒落,劉禹錫詩句中的“烏衣巷”,就是沒落後的情景。

以穿的衣服來區別人們,其實並不是隨意而為的,而是因為當時的服飾怎麼穿,什麼人穿什麼衣服、穿什麼顏色的衣服,都是有著許多的規定,承擔著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的功能,也是禮儀的一部分。

就如同“黃色”,隋文帝下令改變服色之後,就規定庶民不能穿黃色,只有皇帝和百官才能穿;再之後只有皇帝可以穿,百官也不能穿。

無論“布衣”、“白衣”,還是“烏衣”,其實都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