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否需要超前学习

聊一聊孩子是否需要超前学习这个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很多家长已经讨论过。

曾听一位家长咨询用什么方法让孩子学习50以内的加减法,

另一位家长则说孩子才上幼儿园学什么加减法,让孩子快快乐乐玩就可以了,

还有的家长说我们就按照幼儿园的进度学习就可以了。

这几个家长大概就代表了现在大部分家长的4种想法

鸡血型,其他孩子都学,我们家的孩子也一定要学。不然跟不上怎么办?幼升小面试怎么办?

快乐型,只要孩子快乐成长就可以了,学什么不重要。童年的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顺其发展,我们是理智型的家长,既不鸡血,也不放任,就按照幼儿园的进度,顺其自然的学习就可以了。

焦虑型,听说现在学太多,孩子上了小学以后就不学了,可是如果现在不学,上小学以后跟不上怎么办?

孩子是否需要超前学习

为什么在学龄前阶段超前学习会引起许多家长的共鸣呢?

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

压力,从中学转到小学, 现在又蔓延到了幼儿园的应试压力。

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是未来终身学习的基础,越来越多的家长表现出了对学前教育的重视。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应该让孩子在学前认识很多的字,算很多的加减法,盲目的学很多小学的知识(特别数学是一个重灾区)。事实上,在小学中取得良好成绩的学生,并没有在幼儿园中过早地接触小学知识。

孩子是否需要超前学习

在小学中有一个“三年级效应”,就是说很多孩子在三年级会出现一个分水岭,很多在1,2年级成绩还不错的孩子,到了三年级,会出现成绩滑坡,而这些孩子通常就是在学龄前超前学习的的那部分孩子。

提前学小学的内容,只能应付一年级的那些东西,孩子进入小学后发现上课的内容他都学过了,就会逐渐的失去兴趣,到了三年级就会跟不上。

是不是就不要让孩子进行超前学习了呢?

我们要了解一下学前的孩子到底要学什么?

学前的学习重视知识的关联。

把孩子每个方面的发展分开来看,是很不科学的。因为孩子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分裂开来。对成人来说习以为常的信息,对孩子来说却是充满新鲜的。当孩子学习一个知识的时候,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发现相关联的知识,尽可能的让孩子的多个方面同时发展。

孩子是否需要超前学习

以背唐诗为例: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诗句时,可以引导孩子讨论讨论“蓑笠”或者“为什么古代人下雨天不打伞或者穿雨衣?”还可以让孩子开启想象力,说一说:“为什么他要一个人在雪天钓鱼呢?”

唐诗最大的特点是具有画面感,但是又不会局限儿童的想象力,可以让孩子自由作画,自己增加或者减少诗句内容画一幅画,并给小伙伴或者父母介绍自己的画。

孩子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在学习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注意知识的关联性,帮助孩子拓展知识面,让孩子体会到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

家长担心孩子学习情况时,大部分更加倾向于问:“老师这节课教了什么知识?学会了没有?”只有少部分的家长才会想去了解孩子的思路是否清晰,方法是否正确。

孩子是否需要超前学习

体现最明显的当然是数学,我们都知道数学在学前教育阶段非常重要,因为孩子3-6岁时期数学能力和思维的培养情况会直接影响孩子后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但是数学最难培养的地方就是数学思维这种思维方式。

只有孩子掌握了这样的思维方式,他们面对新的知识和问题的时候才能更加容易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联系,掌握起来也更快更牢固。

注重学习素养的培养。

孩子的学习的过程中是否建立了良好的学习素养?

孩子是否需要超前学习

包括:对学习有没有好奇心,也就是求知欲;

兴趣能不能保持稳定;

愿不愿意对一个问题进行相对深度的探索;

能否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否条理清晰地思考、表述;

在需要合作的时候,是否愿意合作;

遇到困难的时候有没有畏难情绪;

这些学习素养都需要我们帮助孩子慢慢建立,这种建立不在于算一些道数学题,而在于孩子长久的学习、生活中。在思维训练中,经常看到很多题目是没有唯一答案,面对这样的题目,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一题多解的能力,也就是我们之前说的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个学习素养。使孩子没有在学龄前超前学习,即使在小学学习的初期,因为没有超前学习而有一点跟不上,但由于具备良好的学习素养,孩子的成绩会很快提升上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