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屬於南方還是北方?

1971033803


我就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河南人,在河南信陽。在讀大學以前在我的認知裡面河南就是屬於北方的,因為南方在我的印象裡就是廣東、浙江、福建等地。但是讀了大學以後才知道,按照通常的中國地理分區來看,河南還不能直接說是北方的,因為河南有一部分地區是劃分到南方的。

我是在北京讀的書,一開始在大學裡也是以北方人自居,後來才從其他人的“一直反對中”知道自己是南方人,因為一來是我的家鄉剛好在南北分界線的南方,二來是我家鄉都是吃的米飯,不符合他們說的北方人特質,還有一點就是家鄉的冬天是沒有暖氣的,不像北京11月中旬就有了暖氣,在冬天真的是非常的暖心,不像我在讀大學以前的20年裡面的冬天都是硬抗過來的。

其實很多地方也有這種南北方的認識不清,湖北一樣,東北人認為湖北是南方的,廣東人認為湖北是北方的,我的家鄉信陽挨著湖北,也有這種模糊的認知。我一直認為像我們河南、湖北的省份是比較尷尬的,夏天的時候很熱,沒有北方的涼爽,但是冬天又非常冷,而且沒有暖氣,凍死人。但是家鄉畢竟是家鄉,有家的好,美食多,風景好,就沒那麼在意是南方還是北方了。

大黑牛老師

鮮農場


位於中原大地的河南省,在北方人眼中,有屬於南方的因素。而在南方人眼中,卻屬於北方的範疇。

河南屬於南方還是北方,這個問題在不同人那裡應該有不同的答案。

個人認為,河南省大部分屬於北方,小部分屬於南方。

中國南方與北方的分界線,地理學者給出了一個標準答案,就是秦嶺——淮河一線。

但是實際上的南北分界,並不是這一條線就能涇渭分明劃清楚的。

尤其是正好處於這條神奇的線上,也就是南北交界的河南省。

淮河河南段流路圖

秦嶺淮河一線確實有很重要的地理分界意義。這條線不僅與800毫米等降雨量線基本重合,也是冬季最冷月均溫0度的分界線。

然而自然地理的分界,並不是人文地理分界的決定因素。

屬於南方還是北方的問題,還要考慮一個地方的自我認同。

認同什麼呢?

共同的農業結構,共同的飲食習慣,共同的方言,共同的地域認同,等等。

以此觀之,河南的大部分地區,都是屬於北方的。以小麥為主的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種植結構,以麵食為主,以中原官話為共同語言。自然是屬於北方的共同認同。

而在河南的最南部,信陽市,就有一些與河南其它地方不同的區域因素,除了上述共同飲食與方言外,在很多社會生活方面,比如在醫療,教育方面,和鄭州的聯繫並沒有與武漢的聯繫密切,因此個人認為應該是屬於南方。

也正是因為如此,河南才會在南北方兩個陣營中,地位有些微妙。

更多歷史地理類原創內容,敬請關注@熊二History。


熊二讀史


古時候是黃河以北為北方,黃河以南為南方,後來根據四季變化為據,以四季分明的地區為北方也就是以長江為線,江北為北方,江南為南方。河南為華北平原地區,所以千真萬確為北方地區。.





手機用戶海鯨


我是河南人,出去都被默認為是北方人。有時候都沒有自報家門,別人聽口音就說你是北方人吧?當然,這是因為俺的普通話不是很標準,家鄉味口音重。

從區域上劃分,河南應該是北方。另一種說法是河南屬於中原,湖北也屬於中原。前幾年在武漢上學,同班同學最多的是湖北人,第二就是河南人,河南的同學喜歡跟湖北的同學侃大山,說北方人怎麼樣怎麼樣,南方人怎麼樣怎麼樣。

前幾年河南人被人以詬病,說素質不怎麼好。身為河南人本身,並不覺得怎麼不好,我們老家人都挺樸實的,本本分分的。有時候會有一點小聰明,但是哪個省份的人沒有小聰明,否則怎麼發展。說實話,前幾年別人問你家是哪的,雖然說也承認自己是河南的,但是內心還是擔心別人把不好的想法強加給自己。我覺得每個省份都有它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不要用有色的眼光看待別人。大家都在發展,積極往好的一面發展。不要因為某些方面出現了一點小問題,就把大方向看錯了。


楚翔舞風者


在中國地理的版圖上來準確的來說,河南屬於中部。這個是共識,來,就是中原腹地,中原地區。得中原者得天下。


中國的南北方分界線,秦嶺淮河。剛好就在河南。河南既有北方,也有南方。橫跨四大流域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在中國很少見這種這種地方吧。河南地勢西高東低。和中國大陸架很相像。河南西部多山,東部多平原。西南是南陽大盆地。是不是和中國的地勢一樣?

天下之中,國之源。這個地理位置不能說南北。他就屬於中心位置。也就是現在國家戰略提到的中部崛起的中心。絲綢之路,京杭大運河。溝通南北縱貫東西,交匯於此。河南米字高鐵,米字交通。說明了他的戰略位置的重要性和中心屬性。而空中走廊飛機每天密集交匯的地方。也處於河南周口上空。從河南出發到我國每個地方用的平均時間都差不多。



他既不偏東,也不偏西。既不偏藍,也不偏北。

只能用一個字概括:中!


因為他就是中部呀,你沒辦法把他分南分北,麵食大米都可以作為主食。就和河南著名的燴麵一樣。因為地處中原,他就是融匯而成的麵食!所以不要再問河南是南還是北,是東是西,他就是中部!

關注行者,享受問答的快樂,我們不一樣。開闊別樣的視野!


行者視野


秦嶺向東延伸到南陽境內,淮河又從南陽出向東延伸到信陽安徽。分界線從南陽橫跨而過,但南陽三面環山中間是朝南的馬蹄形盆地,氣候獨特,春天的暖,夏天的熱,秋天的涼,冬天的冷,四季分明,靈氣匯聚之地。自古以來人口耕讀興旺,目前依然是國內少有的人口超過一千萬的地級市。若說到南北劃分,怎麼找全國也就唯一一個這樣特殊的地方了。


金剛210379224


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分界線在哪裡?中國自然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但如果要在中國版圖上畫出一條南方人和北方人的人文地理分界線,就沒有那麼簡單了。有人說應該以黃河為界,也有人說應以長江為界,甚至還有人認為黃河以北算北方,長江以南算南方,把中間空出來。上面說的這些都是從文化、習俗等角度來劃分的,由於沒有統一的判別方式,所以很難說應該以哪個說法為準。

中國大江大河多東西方向流淌,因此中國人好以南北說事。中國人的南北之爭由來已久,但南方人與北方人的地域界限究竟在哪裡劃分卻不甚明瞭。

就自然地理而言,中國北方與南方的劃分,有一條明確的界限,即秦嶺—淮河一線。但是說起人文的北方和南方來,譬如何謂北方人?南方人?就不是以這條線為界了。

《現代漢語詞典》如此說:北方指黃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南方指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我理解這裡的黃河和長江都是指中下游。如果考慮到上游這種說法肯定是不對的。

其實在一部分人心裡,北方人就是指黃河以北的人,南方人就是指長江以南的人。還有一些人以長江為界,劃分中國的南北方。《現代漢語詞典》的專家算哪種劃法?他們為何說北方不說黃河以北,說南方不說長江以南,而要加上黃河和長江流域呢?我猜想,他們遇到了一個不可逾越的困難:就是黃河與長江之間的這一大片土地——也就是河南、安徽、山東、蘇北算北方還是算南方?他們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只好那樣說。

那樣說並沒有解決問題。且不說黃河出了三門峽,進入鄭州一帶,由於泥沙沉積,已成懸河,高於地表,兩邊已不可能再有支流進入,兩岸高聳的堤壩就是分水嶺,此時黃河已無流域可言。《現代漢語詞典》中的那句話,相當於說北方就是黃河以北,那麼北方人就是黃河以北的人啦。

說南方人是長江流域及其長江以南的人,麻煩就更多了。麻煩出在淮河上。淮河在明代以前,尚能直流入海,自成流域,但明以後,由於修建洪澤湖,截住淮河,迫其入運河,再隨運河入長江,淮河因此應屬長江流域。因黃河在中下游是懸河,黃河以南的河流盡入淮河,河南人大部分在淮河流域,山東西部也在淮河流域,按《現代漢語詞典》的說法,不僅大部分河南人成了南方人,而且一部分山東人也是南方人了。

河南人到底應該算北方人還是南方人呢?我們看一下人文學者怎樣說。

清末民初時知名人士陶成章這樣說:“凡屬長江以南,稱曰南方;凡屬黃河以北,稱曰北方。南方之人智而巧,稍迷信,而多政治思想;北方之人直而愚,尚武力,而多神權迷信。”顯然,他把黃河與長江之間的這塊地方略而不說,即河南人不南不北。

魯迅寫過《北人與南人》一文。從文中看,魯迅心目中南北分界線是長江。如他說:“二陸入晉,北方人士在歡欣之中,分明帶著輕薄,舉證太煩,姑且不談罷。容易看的是,羊衒之的《洛陽伽藍記》中,就常詆南人,並不視為同類。”

洛陽是晉的首都,二陸說的是東吳的文學家陸機、陸雲兄弟,二人是吳郡華亭人(今上海人)。晉滅吳後,陸機、陸雲兄弟同至洛陽。既受到了禮遇,也受到了輕侮。魯迅說《洛陽伽藍記》常詆南人,可見魯迅是把黃河南岸的洛陽人,當成了北人,而把長江以南的人當成南人。在魯迅的眼中,河南人是北方人。

還有人乾脆以行政區劃來劃分,比如今人趙無眠先生在《細說南北》一文中這樣說:“習慣上,整個陝西、河南都劃為北方,而不論是否秦嶺以南;整個安徽、江蘇也應該都劃歸南方,亦不論是否淮河以北。”這樣說,也很難服人,陝西秦嶺以南漢水流域的漢中、安康等地,河南南部的南陽盆地,若算作北方,確實有些牽強。

還有人以古時的疆界來劃分南北。如把春秋戰國的楚、吳、越三國的地盤稱為南方,其他諸國為北方。春秋戰國時的楚國勢力很大,長江以北甚至淮河以北很多地方,都在楚國版圖內,這看一下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就可明瞭。按此說,河南人又成了南方人。

清代大學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九說:“漢人南人之分,以宋金疆域為斷,江浙湖廣江西三行省為南人,河南省唯江北淮南諸路為南人。”這是元代的分法,按這種分法河南人一半北人,一半南人。

河南省在戰國時期的位置。齊、楚、燕、韓、趙、魏、秦,在戰國時期,中國有很多獨立的小國並存。一般認為,當時吳、楚、越等國屬於中國的南方版圖。如今的河南省很大面積正位於當時南方的楚國境內。

1960年,中共中央成立中南局,陶鑄任書記,下轄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五省區。這裡似乎也把河南當成了南方。

還有人把華北人等同於北人,把華南人等同於南人。而華北與華南的分界是以長江為界。

這種華北與華南以長江為界劃分南北的觀點與自然地理學者的華南、華北的劃分大相徑庭。自然地理學者眼中的華南是指南嶺以南的福建、兩廣、臺灣、海南地區。在自然地理學者的觀念中,從自然的角度看,在華北與華南之間還有一個華中。

地理學家羅開富先生1954年在其主持的 “中國自然區劃”中,將中國劃為7個區域:東北、華北、華中、華南、蒙新、青藏、康滇。其中華北、華中、華南的劃分是這樣的:華北與華中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華中與華南的分界線是南嶺。

地理學家黃秉維先生,1957年曾主持中國自然區劃工作,在他起草的方案中將中國劃為三大自然區、18個自然地區等。其中華北與華中區的分界線也是秦嶺—淮河,華中與華南的分界線也是南嶺。與羅先生的不同只不過是南嶺山地被劃到了華中區。

著名的地理學家任美鍔將中國劃成8個區,但華北、華中、華南的分法與上述兩位地理學家大體相同。

這些地理學家的共同點是:都在華北與華南之間劃出了一個華中區,還有就是華北與華中的分界線都是秦嶺—淮河。

地理學家們一再強調這是自然分區,不是文化分區。也就是說地理學家很謹慎地說秦嶺—淮河一線是中國自然地理的南北分界線,不是人文的南北分界線。

我們已經看到人文學者中的南北分界線標準很多,莫衷一是。無論是權威的《現代漢語詞典》,還是大文豪魯迅,他們的標準都不是人文界公認的標準。大家只是各說各的。

經過前面這樣一番梳理,我個人倒是認為中國南方與北方的人文分界線既不是長江,也不是黃河,而應該是秦嶺—淮河一線,也就是說,中國的自然和人文的南北分界線是重合的。

我不是地理決定論者,我不認為地理環境能夠決定人們的思想和品質。而且文化區域與自然區域並不重合。

但是我覺得十分神奇的是,中國南北的自然地理界限和人文地理界限的確是重合的。

譬如淮河與長江之間的揚州一帶,在文化上大家公認是屬於江南,但是如果以長江為界劃分南北,這一帶就成了北方。但如果我們承認中國南北的自然地理界線秦嶺—淮河也是人文南北的界線的話,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揚州在此線以南(確切地說,中國自然地理的南北分界線是秦嶺—淮河—蘇北灌溉總渠),揚州自然就是南方啦。

河南的南陽盆地屬於漢水流域,漢水又是長江的支流,南陽人的生活方式更接近於南方,從所謂的“南米北面”、“南船北馬”看,南陽人確實是南方人;如按長江為南北之界,南陽人則成了北方人;若按秦嶺—淮河線分,則南陽人是南方人。可見秦嶺—淮河一線分南北,分的的確不僅是自然,更是人文。

河南省在中國自然地理區劃圖中的位置。在地理學家的眼中,中國東部地區可以劃分為東北、華北、華中、華南四部分。河南省中北部大部分地區位於北方的華北範疇,而南部的南陽等地位於秦嶺-淮河之南的華中地區,屬於中國的南方。

如果我們承認中國東部的南北分界線,自然和人文是重合的,都是秦嶺—淮河一線,那麼我們就不會出現把山東人說成是南方人的尷尬,又避免了把揚州人說成是北方人的錯誤,也還原了南陽人的真實生活。

由於淮河發源於河南南部邊緣地帶的桐柏山,以秦嶺—淮河分南北,則河南大部分地區在北方。因此河南人是北方人,安徽和蘇北人是南方人。


神是人


中國南北方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河南大部分地區在此線以北,大部分市縣屬於北方;河南的信陽大部分在此線以南,飲食上也以米飯為主,屬於南方;河南的南陽位於秦嶺以滿,淮河發源於這裡,大部分地區又位於淮河以北,從地理上可以說是位於南北之間,但從文化和飲食上看,屬於北方。

因此,整個河南省除了信陽屬於南方外,其他逗屬於北方‘謝謝!


逍遙遊號


用尺子量中國地圖,南北的中點,東西的中點,竟然不是河南,中原不是單指河南,南宋時候杭州叫中原,西周時關中是中原,東周列國時河南叫中原,得河南者得天下?胡說八道,戰國時期韓國魏國得河南,結果死的最早,魏晉南北朝時都得了河南,結果各個短命分裂,宋朝得了河南被遼金蒙古把天下四分五裂,黃帝炎帝是陝西的,河南的黃帝陵水泥墩子還沒幹吧,夏商也是在山西。周朝時河南叫東夷。記得金庸的武俠小說裡,郭靖回中原,那時是南宋吧,河南當時屬於金國地盤,而郭靖回中原中原武林的最正門派是全真派,全真重陽宮在陝西的終南山,所以中原是整個關中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沿岸平原。所以河南屬於中原沒錯,屬於中國中部偏東。













親爹親爹


信陽除了息縣是北方。其他地區都屬於南方。

南陽大部分地區都屬於南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