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不滿德國向中國出口武器,德國回復一句話,日本無可奈何

很多人都知道,在中國的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的很多武器都來自於德國,從槍支彈藥,到轟炸機坦克,可是大家也不能理解,同樣的法西斯國家,為何日本攻打中國的時候德國卻要幫助中國。日本當然不是傻子,他們能感覺到中國軍隊在作戰方面武器方面都與德國有相似的地方,他們當然會向德國表示抗議。但是抗議無效,一直到最後的關鍵,還是德國武器幫助中國人打敗了日本人。

日本不滿德國向中國出口武器,德國回覆一句話,日本無可奈何

其實,在七七事變之前,日本忽遠忽近對中國騷擾的時候,德國已經和中國有了很多的聯繫和合作。這不僅僅只是進口武器的合作,還有眾多的德國軍事顧問參與到中國的抗戰中。他們幫助中國人一起抵抗日本人的進攻。由於德國人對日本人的瞭解要遠多於中國人的瞭解,所以德國的軍事顧問根據自己的瞭解為中國軍隊制定了很詳細的對戰計劃。一開始中國從德國也只定幾千萬的兵器,而且主要都是槍支。可是後來七七事變之後,抗日戰爭全面打響,中國對於槍支彈藥方面的需求就大了很多。長期籌備戰事導致了國家的經濟不理想,所以增加了需求後的德國物資也主要是二手兵器以及一些微瑕品,即便這樣,這些武器還是大幅度幫到了中國。

日本不滿德國向中國出口武器,德國回覆一句話,日本無可奈何

後來國民政府與德國簽訂了外貿協議,借款合同,在合作中以平等交換為前提,用德國的武器換取中國的戰略原料以及農產品。這個合同的簽訂就大大的提高了物資量,而進口的德國物資從普通的槍支升級到了原廠的毛瑟狙擊、頭盔、手榴彈、水雷等,到後期還有大型機械化武器戰鬥機等的進口。而這種平等交換對於中國來說就是最符合國情的一項措施,德國此舉讓中國在抗戰期間不需要再向國際銀行申請資金而是通過本國資源實現利益交換。可是日本對此也非常不悅,他們在戰場上被德國武器打敗,看到遠處中國軍隊裡德國的軍事顧問,這讓他們向德國提出了抗議。德國表面上是保持中立態度,但是貨輪和武器都源源不斷運往中國,於是日本伯爵就找到了德國外交長,以表示他們日本對於德國協助中國的不滿。

日本不滿德國向中國出口武器,德國回覆一句話,日本無可奈何

面對日本伯爵的咄咄逼人,德國外交長魏澤克只是搖搖頭:“我不知道啊。”表示海上的商業運輸他一概不知情,也無暇過問。日本伯爵非常生氣,而魏澤克的裝傻,也讓他們無可奈何的看著貨輪以商業出口的名義從德國來到了“芬蘭”,而這個表面上說是芬蘭的,當然就是中國。後來,希特勒迫於日本的壓力不得不召回了所有在華的德國軍事顧問,但是物資出口卻一直沒有停止。

日本不滿德國向中國出口武器,德國回覆一句話,日本無可奈何

而那些留存下來同時印有德國標識和中國標識的武器,如今也成為了珍貴的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