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安陸糧機」轉型之變

孝感:“安陸糧機”轉型之變

安陸,中國糧機之都。

上世紀60年代,由上海遷入的糧機廠曾撐起這裡工業經濟半邊天。

半個多世紀過去,經市場經濟強力推動,國營老廠裂變出永祥、順昌、碧山等近30家產品關聯度高、技術資源共享的民營企業,並逐漸形成年產值10億元、佔全國糧機市場份額三分之一強的產業集群。

當下,面對產業結構深度調整,安陸糧機集群路在何方?7月中旬,記者走訪部分安陸糧機企業,管窺部分糧油機械製造商通過跨界合作、品牌建設搶佔行業高點的穩健發展路徑。

深耕市場細分領域 智能農機安陸造

點開APP,品種、公斤、測試量等主要參數一目瞭然,只需兩三步簡單操作,機器便可自動播種、施肥。

在安陸市永祥農機裝備公司,總經理葉元文不無自豪地聊起公司拳頭產品——水稻智能側深施肥機。上半年,這種用手機就能控制的智能農機已售出152臺。

這,正是安陸糧機企業進軍智能農機市場的創新實踐。

近十年來,隨著國內糧機總體需求量逐年遞減,加之糧油加工產業產能過剩,糧機市場空間漸漸萎縮。

為迎戰市場變革,湖北永祥糧食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順昌、天意糧機和飛龍農機等企業成立永祥農機裝備公司,通過立足既有優勢延伸產業鏈的方式,將產業版圖擴大至農機領域。

為儘快研製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創建之初的永祥農機採用了一種“笨辦法”:從國外購入先進農機,再進行拆解找差距。

葉元文直言,對比美國滿勝公司的播種機,彼時大多農戶所使用的機械只相當其上世紀70年代的技術水平,想要在短期內縮短這一差距可能性微乎其微。

為此,農機公司技術班底決定“劍走偏鋒”,從競爭壓力較小的側深施肥機入手,填補國內此類農機市場空白。

側深施肥,即在快速插秧過程中,精準地將肥料埋置在秧苗根部3至5釐米處,相當於把養分送到其“嘴邊”,便於吸收,省工省時,每畝能節約肥料、人工成本100元。

葉元文介紹,目前,該機型已被納入湖北農機購置補貼新產品目錄,補貼標準為每臺7000元。

據悉,除水稻智能側深施肥機外,永祥農機還先後與華中農業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高校院所緊密合作,著力發展智能農機,先後研發出低溫循環烘乾機、氣力風選收糧機、精量播種機等系列農機產品,並取得多項發明專利和新型實用專利。

“今年,我們將加大智能化改造,強化與農機整機廠的配套關係,通過物聯網、大數據,深入分析用戶習慣和市場走向,研發更多契合農戶需求的創新產品。”葉元文說。

十餘年廣而告之 品牌驅動開枝散葉

“榨油之道,我有一套。”經多年廣告推廣,這句朗朗上口的宣傳語已廣為人知。這句話的發出者,正是位於安陸的益加益(湖北)糧油機械集團有限公司。

在業界,擁有17年研發、生產以及銷售經驗的益加益公司,是名副其實的榨油機領頭羊;在安陸,作為2017年初才投產的迴歸企業,益加益則是其糧油機械產業集群裡的一員“新丁”。

2001年,在北京經商的黃運,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將目光投向當時方興未艾的自動化小型榨油機市場,便與幾位懂技術的朋友一起,成立了一家規模較小的榨油機生產作坊,取名“益加益”。

那時,榨油機生意僅是被黃運拿來當副業做。

直到2008年,憑藉不錯的市場口碑,他的榨油機生意開始走上正軌,每月能售出1600到2000臺。

隨後若干年間,益加益公司又相繼研發生產出榨煉一體化榨油機、專用生榨機、大型精煉油成套設備等一系列產品,並在全國設立了22個直營分公司,專門負責產品售後服務事宜。

2014年,黃運決定:將公司主要生產基地遷回老家。

去年初,總投資2億元、佔地150畝的“益加益榨油機產業園”全面建成並正式投產。自此,安陸市糧油機械產業聚集區企業達到25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1家。

黃運表示,公司在積極推介自己、擴大知名度的同時,通過100個售後網點,將服務觸角延伸到了產糧大省鄉鎮一級。

截至目前,益加益已連續三次獲原農業部農機推廣鑑定,成為安陸糧機集群領跑全國的又一生力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