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坚持”促“四转变”,让“法治”在南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坚持”促“四转变”,让“法治”在南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七五’普法是指国家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同学们要从小学法、懂法,争做遵纪守法的合格小公民……”日前,在南明区博欣学校的法治课堂上,老师通过形象生动的法治小故事,引导孩子们学习法律知识。

“四坚持”促“四转变”,让“法治”在南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法治文化墙

将法治教育融入学生课堂,只是南明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一个缩影。“七五”普法实施以来,南明区以深化法治南明建设、提升全民法治素养为目标,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责任制为保障,以法治文化建设为引领,通过“四坚持”努力实现普法工作“四转变”,全面提升普法工作实效,打造普法新亮点。

坚持“法治共建”理念创新

变“独角戏”为“大合唱”

严密的组织保障体系是有序推动工作的基础。南明区坚持“党委领导、人大政协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各负其责、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普法工作领导体制机制,成立了南明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普法工作纳入全区总体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管理,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严格落实责任。自2016年起,按照年人均1元的标准将普法工作经费列入当年区财政预算,各部门、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加大普法工作投入和扶持力度,确保普法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四坚持”促“四转变”,让“法治”在南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明明普法驿站

该区积极探索实施“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印发了《南明区关于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南明区“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普法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了各职能部门及相关单位的普法任务和推进步骤,使普法工作由普法主管部门一家的“独唱”变成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大合唱”,建立起了“机制健全、资源整合、协调联动、强力推进”的“大普法”格局。

如今,全区普法责任制的效果已明显呈现,每年各乡(社区)、各部门、各单位开展系统内法治教育和面向社会的法治宣传约380场次,受教育人次达30万人,发放法治宣传资料40多万份。

坚持“四化”体系建设

变“单一推进”为“立体覆盖”

南明区不断开创形式新、互动强、效果实的法治宣传教育方式,着力打造普法对象精准化、普法内容突出化、普法形式多样化、普法队伍社会化的“四化”普法新模式,推动实现全区普法立体全覆盖。

普法对象精准化——针对领导干部、青少年、城乡居民等不同对象,分类出台普法举措,有的放矢地开展学法用法活动。多形式组织学法活动,提升全区领导干部的法律素养及依法办事能力;推进法治渗透学科教育,开展“送法进校园”等主题活动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建成197个区级、乡(社区)、村(居)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将法治宣传教育与法律服务相融合……

“四坚持”促“四转变”,让“法治”在南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南明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

提供以案释法讲座视频点播

普法内容突出化——将宪法纳入区委中心组学习内容及党校干部教育的必修课程,举办科级领导干部宪法专题讲座,发放宪法单行本500余册;在全区130余所中小学开展“宪法晨读”、“12.4”国家宪法日活动以及启动“宪法南明行”主题宣传活动;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开展法治宣教,抽调精兵强将全程参与重点项目建设,实行“点对点”的法律服务。

普法形式多样化——打造普法宣传“新媒体”,设计开发公共法律服务网上大厅APP,融合“法治南明”微信、微博定期发布各类普法资讯,开设在线普法课堂,提供律师在线咨询等服务。目前,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注册账户4300余人次,在线咨询及回复700余条,接待咨询录入2000余件,普法课堂浏览1200余次,“法治南明”新浪微博及微信公众号阅读人数近五百万人次。创新以案释法“新模式”,结合各类典型案例,对相关部门法律法规进行深度、生动阐释,让老百姓更易理解法条。

普法力量社会化——成立普法宣讲团、党员律师普法志愿者、法制副校长、普法文艺宣传队和普法山歌队五支普法队伍,普法队员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农村、社区、学校、单位、企业等开展上百场普法宣传活动。实施法律顾问全覆盖工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全区187个村(居)分别与区属19家律师事务所、14家基层法律服务所签订法律顾问合同,实现“一村(居)一法律顾问”的全覆盖。

坚持“法治文化”品牌打造

变“知识普及”为“精神培育”

在法治宣教中,南明区注重法治文化的融入和渗透,积极通过法治文化品牌升级打造,探索南明特色的法治文化建设新路。

该区因地制宜,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融入城乡规划发展、基层组织建设及“法律六进”活动中,通过完善设施、充实内容、修缮改建等多种方法,积极搭建普法宣传平台。自“七五”普法以来,全区新增法治文化园1个,法治文化院落3个,法治文化长廊2个,法治文化墙3个,区级市民法律讲习所1个,普法驿站100个,民族法治文化示范基地1个。其中,精心打造的南明区青云法治廉政文化广场,荣获2017年“贵州省十佳法治文化阵地”称号。

“四坚持”促“四转变”,让“法治”在南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工作人员头戴南明普法使者

——兰花娃“明明”卡通形象头套

向学生发放普法宣传资料

同时,该区以普法使者卡通形象——兰花娃“明明”为原型,打造 “明明”系列普法产品。在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各乡(社区)以及部分村(居)成立了100家“明明普法驿站”,配备法律书籍15000册供群众学习;在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明明讲堂”,针对公职人员、青少年和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等不同群体开设春、夏、秋、冬四季讲座;量身订制50余万份印有“明明”LOGO的普法宣传品和资料,传播法律文化。

将法治文化活动与群众文化活动紧密结合也是南明普法宣教的一个有益尝试。在青云法治文化广场开展宪法宣誓,在普法公共平台提供以案释法讲座视频点播,在全区197个公共法律服务站点滚动播放公共法律服务动漫宣传片,在辖区中学模拟法庭展播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微电影,策划创作吸引人、感染人的法治文艺节目……该区通过法治文艺演出、法律知识竞赛、法治作品创作等多种形式,提升法治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坚持“普治并举”深入推进

变“活动型”为“服务型”

2017年7月,南明区启动“法治南明”三年行动计划,按照“三个打造(打造南明法治文化品牌、打造法律服务市场的“红色品牌”、打造花果园“律师楼宇”服务圈)、四个建成(建成南明区律师行业组织、建成“大数据+人民调解”工作模式、建成社区矫正信息化数据平台、建成完善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六个加强(加强市场监管、加强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创建活动等)、九项机制(“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机制、以案释法长效机制、政府工作人员学法用法机制、“法律服务进项目”机制等)”的工作思路,细化分解工作措施,逐一明确责任单位,形成工作合力,着力在全民法律素养培育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法律服务市场建设、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和法治惠民机制建设五个方面下苦功,全面提升法治化水平。

“四坚持”促“四转变”,让“法治”在南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开展村居法律服务活动

该区紧紧围绕“七五”普法规划,将“民主法治示范村(居)”创建融入“美丽乡村”和“温馨家园”建设中,以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为载体,不断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努力提高村(居)法治化管理水平,通过“五个抓手”(组织领导、阵地建设、区域优势、法律服务、综合治理)做好“民主法治示范村(居)”创建和巩固提升工作。截止2017年底,共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居)1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居)7个,区级民主法治村(居)创建率达到100%,2018年申报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居)4个,法治文化与城乡文化得到有机结合,广大群众的法律素质和民主法治意识明显增强,依法办事能力明显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