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言之苦:其实农村人心里最苦的是房价!

难言之苦:其实农村人心里最苦的是房价!

本文阅读价值:中国有七亿农民,农村资源贫瘠、经济贫困,生计所迫,大量的农村人口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城市谋生。青壮年的农民在城市务工,老弱病残留守在农村,这是农村的现状,农村正在枯竭!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工,不得不面对进退两难的窘境:居高不下的房价与微薄的工资收入,想留,留不下来,想回,也回不去!尽管国家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农村振兴政策,但是对大多数农民群体来说还是靴搔痒、杯水车薪,其实农村人心里最苦的是房价!

中国的财富分配体系呈现金字塔结构,其底层主要是农民工群体,农民工群体承受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最大代价。

上世纪90年代,农业支持工业,国家将建设重心聚集在城市,发展城市就需要资源与资本,国家拿不出钱,只有从广大的农村收取农业税(提留),来支持城市的发展。

接下来又是发展沿海城市、发展中西部城市、打造新型城镇化,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资源一直向城市聚集,农村基本上被荒废,对于大多数农民群体来说,基本上就没有感受过社会主义的好。

反之,城市人口则在过去几十年的城市化红利中沾了光,深切地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好,其主要收益就是房子,如:单位分房、还建房、拆二代等,大多数城市人口在早年就以很小的代价解决了居住问题,条件好的家庭还购买二套房,囤积几十套房的房哥房姐也不在少数。

按马克思的差级地租理论,城市土地与经济的关系,人口越往城市聚集,城市土地价格就越贵,后来的人口解决居住问题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

这意味着,国家抽干了农村资源支持了城市发展后,随着农村经济的枯竭,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来到城市讨生活,到了城市,不但没有得到城市的反哺,还要承受城市人口N多倍的代价解决住房问题。

只能说,农民兄弟心里苦啊!

本来积贫积弱的农村,缺少政策的支持、缺少资本的投入,农民也没有多少受教育的机会,来到城市,也只能做点建筑工地之类的体力活,拿点微薄的工资收入勉强度日,怎敢奢谈买房置业?

难言之苦:其实农村人心里最苦的是房价!

在中国的文化属性中,房子被赋予着特殊的含义,房子是在城市生存的必需品,房子是结婚的必需品!

没有房子,就难以在城市立足,工资减房租后,就成了月光族;没有房子,结婚就成了奢望,大量的农二代只能终身打光棍!

在城市难以留下来,回农村总可以吧?回去,也没有那么容易,农村只有老弱病残留守,农村经济几近枯竭,回去做什么养活自己呢?更何谈发展?

尤其是新生的农二代群体,回乡种田一无农技手艺,二也不愿意从事繁重的农业劳动,只能无奈地漂泊在城市。

据2017年人社部的统计,中国农民工人口总数有2.87亿,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合理造就了这一庞大群体,现在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在农村,但是漂泊在城市,回不了乡的农民工群体,也许更应该被关注,被振兴!

难言之苦:其实农村人心里最苦的是房价!

难言之苦:其实农村人心里最苦的是房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