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桐城報記者黃山書會採訪實錄:吳曉波說經濟

看點|桐城報記者黃山書會採訪實錄:吳曉波說經濟

訪談:吳曉波說經濟

桐城報記者黃山書會採訪實錄

文|操兵

編者按:黃山書會是倡導全民閱讀的知名品牌,7月27日至30日,2018中國黃山書會在合肥濱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省委宣傳部長虞愛華宣佈開幕時指出,要將賣書、讀書、品書、寫書有機結合起來了,變賣書之會為讀書之會。在這屆書會上,眾多名家匯聚安徽,開設論壇接受採訪。這裡,桐城報記者將記錄的精彩觀點加以整理以饗讀者。

看點|桐城報記者黃山書會採訪實錄:吳曉波說經濟

7月27日上午,合肥濱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辦了一場有關中國經濟的精彩訪談。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攜其新書《激盪十年,水大魚大》與書友開展對話。

訪談圍繞最近十年中國經濟發展與中部崛起等話題展開,使大家在回望歷史中感受了國家的鉅變和社會的進步。

吳曉波常年從事企業史和公司案例研究,著有《大敗局》、《激盪三十年》、《跌蕩一百年》、《浩蕩兩千年》等廣具影響力的財經著作。他善於發現企業及其背後人物所具有的故事性,以細膩的筆觸生動呈現,閱讀他的作品,常常令人不忍釋卷。他從寫作《激盪三十年》,到完成《激盪十年,水大魚大》,全面回顧了改革開放以來四十年風雲激盪的中國企業發展史。在剛剛過去的十年,中國企業經歷了怎樣的蝶變?中國產業又發生了哪些變革?中部何以會崛起?如何看待創業?到底要買幾套房?對於這些大家關注的話題,讓我們聽聽吳曉波怎麼說。

看點|桐城報記者黃山書會採訪實錄:吳曉波說經濟

吳曉波與本文作者

最近十年,水大魚大

我的新書《激盪十年,水大魚大》,寫的是2008到2018年中國企業十年的變革史。十年,在我們的人生中可能並不漫長,如果從共和國曆史看,是她的七分之一;如果從中華文明史來講,只是一瞬間的事情;如果回到當下生活來看的話,過去十年我們還是經歷了非常大的變化。現在是2018年的7月份,有很多改變我們工作和生活的東西,在2008年時還沒有,比如說,現在我們每天要在手機上要花掉3.6小時,十年前沒有智能手機,那時手機對我們的控制每天不到二十分鐘;十年前沒有微信,連微博都沒有,微博是在2009年才出現的;十年前沒有天貓,京東的年銷售額只有十億元人民幣,去年是一萬億,漲了一千倍;十年前沒有共享單車,沒有美團,沒有滴滴打車,一家都沒有。所以你看,今天改變我們生活的很多東西在十年前都沒有。

在這十年裡,我們的企業規模不斷擴大,我們的經濟規模也不斷擴大,今天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1978年的時候,中國的經濟總量只有日本的三分之一,2009年我們超過日本,到了今天中國的經濟總量是日本的三倍。十多年前我到美國幫助一個人寫回憶錄,那個人叫做章晟曼,當時他是世界銀行的常務副行長,現在是高盛五人委員會的主席。他是九十年代開始到世界銀行工作的,2010年退休。他說在世界銀行工作的早期,所有人都用同情的眼光看著你,因為你來自後發展國家,在世界銀行的心目中你是需要援助的國家,需要援助你糧食、需要援助你建水庫,需要援助你建衛生設施、需要援助你建飲水設施。但是漸漸發現中國不再是一個需要援助的國家,中國成了一個輸出資本、輸出技術給別人的國家,世界銀行看中國人的眼光變得越來越陌生。這種陌生感一方面很驕傲,一方面也會產生很大的恐懼。因為我們對今天的狀況不瞭解,為了寫這本書我跑了幾個企業,我去聯想,去萬科,去蘇寧,去騰訊,跟這些企業家們交流,他們會跟你講一個問題,他們說,我們在創辦企業的時候,前面都有一個被追趕的對象,跑著跑著你突然發現自己成了世界第一,他們已經是全世界最大的電腦公司,全世界最大的冰箱公司,全世界最大的小家電公司,全世界最大的線上電商公司,全世界最大的社交網絡公司,他們前面已經沒有被追趕的對象了,由此產生了巨大的陌生感。

十年前中國進入世界五百強的企業是33家,現在是115家。可見十年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去年我在寫這本書的時候,經常跟經濟學家朋友們聊天,跟他們說我要寫2008年到2018年的中國企業史,如果你用一個詞來形容的話,它會是什麼?大家給了我很多答案,這四個字是北大的周其仁教授說的,叫“水大魚大”,意在大水養大魚,我想它可以概括過去十年中國經濟的發展。

看點|桐城報記者黃山書會採訪實錄:吳曉波說經濟

研究問題,最忌看錶象

現在我們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個發展是怎麼得來的呢,諾貝爾經

濟學獎得主、美國人保羅克魯格曼說,中國人沒有什麼了不起,你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我們美國人每天工作6個小時,而你們每天工作16個小時,中國人就是犧牲了享樂的時間而獲得了超越,除此之外你們沒有改變任何東西。保羅克魯格曼在上海做演講的時候,我就坐在下面,我想這位先生可能真的是到中國來少了。如果僅僅依靠比你勤奮一點的話,我們不可能走到今天,全世界勤奮的民族多得很,為什麼只有我們能夠做得到!

2004年,我受美國福特基金會邀請,前往哈佛肯尼迪學院開展民營企業研究。我發現美國人對於東方大國的經濟崛起非常陌生,他們完全不瞭解,大多數研究中國問題的專家甚至沒有來過中國,即便來過也只去過北京和上海,最多還知道西安有個兵馬俑,對於中國,他們只有這麼多印象。

哈佛有個著名的研究機構叫東亞研究中心,其創始人是費正清,他是第一個將中國和美國進行對比研究的人。我去的時候這個機構改叫燕京學社,當時的社長杜維明是一個新儒學的老師,我問他,費正清老先生在世時是如何研究中國問題的?他是從什麼樣的角度研究中國的?據杜維明講,費正清說自己年輕時曾攜太太去黃河邊行走,看到黃水湍急的河流中一艘船正艱難前行,他認為這時看到的並不是真相。“我只有站在黃河邊的懸崖上俯視才能看到,這艘船在逆流前行的時候,岸上是有縴夫在拉它的纖繩。你研究中國如果總是盯著那艘船的話,你是永遠看不到真相的,你必須站在更加遼闊的環境中去看這艘船才能解決這個問題。”費正清的這段話對於我的企業史研究啟發很大。我覺得我們看任何一個企業的成長,都需要站在一個更寬更廣的視野去看它,我們需要立足全球化去看它,我們需要展開歷史的視野去看它。比如說,中國為什麼會有國有企業?如果你把中國的經濟發展與美國或歐洲對比的話,你會非常吃驚,為什麼在稅收之外還存在一個專營收入,為什麼會存在一個國資委這樣的機構。可是,如果你把它放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來看的話,你就會發現它的合理性。能夠用更大的視野和更加冷靜的態度看待當下,這是我從經濟學和企業史研究中得到的最大收益。

中部地區,何以崛起

最近十年區域經濟最重要的特點是什麼呢?是中部崛起。

清朝末年進行了一場改革運動,史稱“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最重要的作為就是修鐵路,以此促進了沿海地區的發展。過去150年中國經濟的發展,基本上是京廣線沿線地區和沿海地區的發展。過去40年中國的發展基本上都是以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山東為核心的這一帶的高速的發展。但是最近十年區域經濟最大的變化並不在這一塊,而是中部地區大規模的崛起。

我們今天身在合肥,合肥是2016年全中國房價漲得最厲害的城市。有一個東西對合肥來講非常重要,就是高鐵。從2008年中國第一條高鐵開通至今,里程數增加了186倍,現在全世界的高鐵裡,中國佔了百分之七十。這是十年來非常重要的一個交通設施的變化。如果說洋務運動促進了沿海的發展,那麼是高鐵將經濟的注意力聚集到了中部,促進了人口信息資源向中部地區大規模聚集。

看點|桐城報記者黃山書會採訪實錄:吳曉波說經濟

創業之人,須有敬畏

創業是一件兇險的事。如果你要創業,我有三點忠告。第一,你必須做好失敗的準備,因為創業成功是一個偶然事件,中國現在每天有1萬家企業去登記註冊,一年就是365萬家,這些企業中的97%會在18個月中死掉,可見創業的失敗率特別高。你只有“怕死”以後,才會對商業產生敬畏,你才能拒絕盲動,你才會用更加理性的方式去做這件事。第二,動機非常重要,你千萬不要因為錢去創業。如果你只是覺得這裡有很多錢,或者因為我能賺很多錢去創業,那是完全不能成功的。你要因為熱愛才去創業,你要因為掌握了一門技術才去創業,你要因為滿足一種需求才去創業。第三,創業需要組建一支精幹的團隊,這個團隊要儘量規避那些長得跟你一模一樣的人,因為每個人都會有缺陷,每個人都會有短板,水是從木桶最短的一塊板流出去的,這就是創業的木桶理論。你說我會做營銷,但你不懂技術;你說我是一個有激情的人,但你不懂人力資源;你說我是一個特別能融資的人,但你不會管理企業。所以,如果創業的話,你要找一些跟你有相同興趣,卻又與你的個人能力能夠互補之人。

關於房子,兩套足矣

1989年以來,伴隨著城市化的步伐,房子在二十多年時間裡,一直是居民獲得財富的最大變壓器。可是到了今天,中國房市的第一個階段已經結束了。房子將越來越迴歸它本來的面目,它是拿來住的!

未來房市的發展將會形成多元化呈現,中國從今往後的十年將會進入到一個新的時代,叫做超級城市時代,就是以北上廣深為中心,形成幾個大的城市帶。在中西部地區則會出現幾個一千到一千五百萬人口的中心發展模型,這裡包括合肥,它們會像“吸棒”一樣把周邊的人才、資金、產業全部吸走。這些在“吸棒”中心的房價具有很大的抗跌性。其他城市的房價,會在未來幾年內出現非常大的分化。

對於老百姓來講,如果你在一個城市擁有兩套房子,或者你在中國大地上擁有兩套房子,我建議大家就別買第三套房子,除非你要改善自己的住房條件,除此以外,如果從投資的角度來講已經沒有意義了,因為它的槓桿效應已經開始急速的下降。

看點|桐城報記者黃山書會採訪實錄:吳曉波說經濟

(圖片由葉首忠拍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