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佩服的精緻利己主義者:吳曉波

我所佩服的精緻利己主義者:吳曉波


1986年的某個深秋夜裡,復旦大學的一個青年正在臺燈下翻讀羅納德·斯蒂爾的《李普曼傳》。

當他讀完此書,便決心要成為一個李普曼式的人物:知識淵博,著作等身,能夠用一支筆去描寫時代和社會,並且理想和市場兼得。

而這位青年不知道的是,當時他讀的這本《李普曼傳》都是盜版的。

於是後來他做了一件自認為最接近李普曼的事情,他聯繫到了《李普曼》的譯者,又聯繫上了該書作者羅納德·斯蒂爾,然後費勁周折買到了該書的中文版權,重新出版。算是對於李普曼的致敬。

因為他知道,他將一輩子都在朝著李普曼式的人生前行。

文丨益寧

​圖源網絡


01

吳曉波新一年的跨年演講又在如火如荼地展開宣傳了,2020年的主題是來海邊,拾起信心。

從16年開始做年終秀至今,吳曉波已經經歷了四個年頭,從無錫靈山梵宮,到珠海橫琴,再到今年的廈門,每一年,都會換一個地方,而今年的門票,變成了一塊石頭。

在這個普遍失去信心,人人變得焦慮的年代,販賣焦慮成為自媒體從業者們最喜歡的生意,吳曉波頻道的自媒體矩陣,靠著吳曉波本人強大的IP,也吸引了近350萬粉絲。


我所佩服的精緻利己主義者:吳曉波

作為95後,我朋友圈有50多人是吳曉波頻道讀者

今年初,上市公司全通教育表示將收購吳曉波頻道的運營主體杭州巴九靈文化創意有限公司,作價15億人民幣,遭到深交所的質疑,全通教育不得不出公告回覆,根據回覆的公告,我們可以知道去年一年巴九靈淨賺了7500萬,而且公告裡還說此次交易並非吳曉波個人IP的證券化。

但吳曉波個人的名氣有多大,以及他本身的名氣對於他所運營的公司有多大的影響,關注公眾號的粉絲們是最知道的。

吳曉波曾在某培訓課上拿羅永浩做案例,說到老羅失敗的原因是:入錯行,夢太大。

在全通教育決定終止收購巴九靈之後,羅永浩也發微博嘲諷吳曉波同樣是:入錯行,夢太大。

或許是全通事件讓吳曉波意識到了要賺錢不能全靠自己一個人的IP,作為一個財經作家,吳曉波知道什麼是產業化,規模化,於是,吳曉波頻道的APP在年底更名變成了890新商學,開始脫離IP屬性。

去年,吳曉波拍了訪談紀錄片《十年二十人》,每一個都是中國商業世界裡頂級的人物,而他從大學畢業以來,便一直接觸著中國各式各樣的企業家,做企業研究。

今年,吳曉波又拍了紀錄片《地標七十年》,去了國內許多有代表性的地方,要通過地標類的城市探尋地理與經濟之間變化的故事。

而在《地標七十年》裡關於西安那一集,吳曉波說:我認為所有的商業都是算計。

02

一句話,就把吳曉波的精緻利己主義思想表達的淋漓盡致。在這個年代,敢說真話並且能在說真話和賺錢之間做到平衡的人少之又少。

特別是作為一個作家,一個知識分子。

2002年,貝塔斯曼集團在中國創辦“藍獅子”財經創作團隊,05年貝塔斯曼退出中國,隨即“藍獅子”品牌由吳曉波接手,吳曉波接手該品牌之後,主要撰寫企業傳記。

在這些年間,吳曉波不停的在全中國各個企業之間走訪調查。一般人都是研究企業如何成功,而吳曉波研究的是企業的失敗案例。

藍獅子在14年被皖新傳媒收購,據傳當時吳曉波的身家已達到一個多億。而在同一年,吳曉波開始邁向了另一條商業道路,開通公眾號,做自媒體。

我所佩服的精緻利己主義者:吳曉波

吳曉波的年終秀演講

關於做自媒體的原因,吳曉波曾說道“作為一位寫作者無法抵抗被新文化消費撩撥起來的好奇心”,寫作是為了影響人,如果有一個平臺可以讓自己的觀點被無限的放大,可以不再需要藉助於任何機構,可以擺脫組織的侷限,這樣的平臺應該是所有寫作者都喜歡的。

而財經領域本就小眾,寫作者往往很多時候不得不借助於一些大平臺才有可能獲得更多的實地採訪資料,而吳曉波已經不需要了, 這些平臺能給予的,他同樣可以通過自身的能力獲得。

在吳曉波畢業後那幾年,他進入新華社工作,通過平臺的支持,實地走訪調研了大量的大企業,積累了許許多多的素材,這為他日後脫離組織進行更自由的創作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而隨著吳曉波出現在了互聯網的更多角落,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瞭解到這個財經作家裡最會經商的自媒體人,謾罵聲隨之而來。

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一個表達者,都有著被質疑的宿命,特別是一個表達者還賺錢了。

有人問吳曉波說:你早已功成名就,為何還拼命努力工作?

吳曉波不屑於回答這樣的問題,在他看來,李普曼式的人生不就是理想和市場兼得。

從來就沒有誰規定過知識分子的生活就應該是貧寒的,在以前,寫作想要讓人過上體面的生活很難,而自媒體時代,這一切容易了很多。

特別是商業社會里,理想和金錢並不衝突,實現理想的同時,還能夠把錢給賺了,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

03

吳曉波1968年出生在寧波,父親當時沒有想好名字,就想著先叫小波,結果這個名字就一直沿用到了現在。1990年在上海復旦大學畢業後就回到杭州,因為當時女朋友也在杭州,他不願離開女朋友。

回到杭州後就入職了新華社杭州分社,也就是在新華社工作期間,吳曉波得以走訪調查大量企業。在此期間積累下的大量企業史素材,成為他日後執掌藍獅子的重要助力。

94年開始,吳曉波開始在杭州日報寫專欄,從而被許多杭州人所熟知。吳曉波三十歲時開始寫書,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因為寫專欄人人都知道,所以寫的書自然會有人買。

在鳳凰衛視的一個財經訪談節目上,吳曉波曾說他的第一本書是自己買的刊號,印了三千本,還被當做非法刊物。

我所佩服的精緻利己主義者:吳曉波

演講中的吳曉波

在1999年,吳曉波又因為一件事引起了不小的關注,他在千島湖花50萬租下了一座小島50年的使用權,然後在島上種楊梅。在14年開始做自媒體之後,他用這些楊梅釀成楊梅酒開始售賣,一瓶199。

吳曉波曾說,他對土地有一種熱愛,永遠都認為土地是最值錢的東西,不但買島,他還買房。

在外界看來,吳曉波的財富不僅僅來自於他的營商,更在於對房產的投資。從98年開始,吳曉波每年寫一本書的同時,也保持著每年買一套房的記錄。

據網上公開的信息爆料顯示,吳曉波在杭州的物業有綠城深藍廣場,來福士天御,武林壹號等等,武林壹號作為杭州頂級豪宅,已過十萬一平。還有其它的諸如施家花園早十幾年前就有了,當然還有一整層的辦公寫字樓,是買下的,現在還租下了西湖邊上的靜逸別墅。

吳曉波曾有一篇文章在網上廣為流傳,他在文中寫到了一位出租車司機,勤勤懇懇半輩子買了房子,而且沒有欠債,在他看來,不願意欠債的人都很難幹成大事,就像那個出租車司機吐槽自己是個屌絲一樣,沒有財產性收入,只能靠著一份付出一分收穫是無法獲得財務自由的。

或許這也是他不斷買房投資的原因之一。

對於投資方面,吳曉波幾乎不碰股票,大眾所知道的唯一一次是他買了小米的股票20萬美金,並且在微博喊話雷軍,不能讓他的錢虧了。

2009年,吳曉波賣書的版稅達到一個新的高度,750萬。而對於版稅,吳曉波也表達過一些態度。他曾表示會把《歷代經濟變革得失》這本書的版稅捐掉,但如果是09年的版稅,他則表示“捐掉就不划算了”。

04

面對作家,或者說知識分子參與商業的質疑,他曾回答道:以旁觀者的姿態介入,以獨立、建設性的精神看待商業以及參與商業——我願意用這樣的答案,回覆所有關心我的同學們。

07年,娃哈哈集團和達能集團就收購問題產生矛盾,宗慶後提到了民族主義,這在吳曉波看來是不厚道的,商業世界裡不能夠用民族情緒來幫助公司獲益。

於是吳曉波站出來說話了,他發表了一篇文章質疑此事,最後的結果是吳曉波和宗慶後斷交多年,儘管在此之前雙方的關係都很不錯。

在吳曉波看來,知道自己要什麼東西是最重要的,哪怕企業家把他當朋友,也不能受到太多的干擾,即使他們不高興,也不能去違背自己的本心。

知識分子的情懷和風骨還是存在於吳曉波身上。

而一個寫作者,唯獨有足夠的財務自由才能更好地保證思想自由。

比如談到某些大企業涉及壟斷,吳曉波還是會毫不避諱的寫出來,他不怕,畢竟他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他曾表示即使給他一個億,也無法將他收買。

我所佩服的精緻利己主義者:吳曉波

十年二十人中吳曉波採訪曹德旺

在這個人人都想要過體面生活的時代,吳曉波自己親自去融入商業,賺錢之後說真話,比那些拿錢說假話的人好太多。清高的資本來自於自身有足夠的實力。

吳曉波曾說:“錢已經變成了一個數字概念,對我來講沒有意義,精緻利己主義就是這個時代的基本特徵,對精緻的批判和對利己的批判都是一件很虛偽的事情,這個時代太粗糙了,”

敢於直接把虛偽的表象撕開,面對物質現實,這是一個天天接觸各種社會財富的財經作家難能可貴的一點。

當然,吳曉波也不是沒有為情懷買過單,他曾在西湖邊開過一個書店,但不到兩年時間就倒閉了,這個情懷值200萬,還是很貴的。

或許是因為很早的時候就堅定了走李普曼式人生道路的決心,讓吳曉波能夠在市場和情懷中做好平衡,同時這也讓他能夠成為幾乎是全中國最出名的財經作家。

05

寫作是一個作家最基本的技能, 但能夠讓小眾領域裡的東西也變得大眾化傳播就不是任何一個作家都能夠做到的了。

吳曉波第一本書成名於2001年,這本書叫做《大敗局》,而後幾年陸陸續續又出版了好幾本暢銷書,有《激盪三十年》《騰訊傳》《激盪十年,水大魚大》等等。

“當這個時代到來的時候,銳不可當。萬物肆意生長,塵埃與曙光升騰,河匯聚成川,無名山丘崛起為峰,天地一時,無比開闊。”這是《激盪三十年》的開篇。

這種寫作方式,是許多財經作家都不會輕易嘗試的,而吳曉波,不但有嚴肅的財經文學,還有更多的浪漫主義和人文主義。用浪漫主義去寫商業,寫經濟,人們喜歡這種宏大又富有時代感的寫法。

而隨著這幾年自媒體的發展,吳曉波曾表示,時間過於碎片化,表述過於口語化,讓寫出來的東西越來越低級。

但作為一個作家而言,書的價值,必須通過時間來證明,不能刻意去迎合讀者,讀者迎合不好的,總有人會不喜歡你,必須跳脫刻意迎合讀者的階段,才能成為一個有獨立能力的作家。

同時,作為一個財經作家而言,要當一個“介入的旁觀者”。

這是吳曉波的創作哲學,只有親自走進商業當中,才能發現商業的本質。

我所佩服的精緻利己主義者:吳曉波

吳曉波採訪劉強東

在吳曉波的寫作生涯中,從未停止過實地探尋。寫一個企業,要走進這個企業的檔案室,要與企業家交流,要和一線員工接觸,只有記錄這些真正鮮活的素材,才能寫出真正好的東西,

吳曉波頻道的所有案例,都是吳曉波親自到企業跑出來的。

但寫作者必須重視自己的身份,既一名作家,只有把自己的這個身份給端正了,永遠作為一名旁觀者,才能夠在寫作當中不和企業粘的太近。吳曉波如是說。

可是,有時候寫作也是一個有風險的工作。吳曉波曾寫了一本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的傳記,叫《吳敬璉傳》,然而被吳敬璉的秘書狀告抄襲。

而吳曉波針對官司,也曾直言不諱道“大不了拿一套房子出來打官司幹掉”,多年以後他曾回憶道:年輕時候受一點委屈沒什麼不好,不然心態沒法平和。

06

關於自由,吳曉波有著自己的處世哲學。

吳曉波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03年在天台山國清寺拜見可明大和尚,不禁發問“人生苦短,當如何秉燭夜遊?”,可明大和尚告訴他:只要初心還在,一切便會峰迴路轉。於是他脫離體制,獲得自由之身。

而他所敬佩的李普曼,一輩子用一根筆作為武器,獲得了理想中的自由,他也同樣想用一根筆,獲得一個理想的自由。

在拍地標七十年中的橫店這一集時,他又再一次提到自由,自由是一個社會最重要的土壤,而基於自由的想象,以及想象所能夠達到的那個目標,是一個國家在進步的重要標誌。

自由也是促使吳曉波不斷投身商業的原因之一,只有投身商業,擁有足夠的財富,才能有清高的底氣,才能實現表達自由。

在談到中產階級的子女時,他希望所有人可以對得起父母給予的自由兩個字。

我所佩服的精緻利己主義者:吳曉波

吳曉波的住所可以直接望見西湖

自由永遠是最重要的,一個人能夠掌握命運的過程,就是實現自由的過程。一個人先是思想的自由,然後才是財務的自由,最後是身體的自由。


一一END一一

【關於我】:益寧,一個商業思考者,試圖通過獨立思考去發現商業社會的運行模式,洞察商業邏輯,以及探尋當代商業人物背後的本質,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