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桐城报记者黄山书会采访实录:吴晓波说经济

看点|桐城报记者黄山书会采访实录:吴晓波说经济

访谈:吴晓波说经济

桐城报记者黄山书会采访实录

文|操兵

编者按:黄山书会是倡导全民阅读的知名品牌,7月27日至30日,2018中国黄山书会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省委宣传部长虞爱华宣布开幕时指出,要将卖书、读书、品书、写书有机结合起来了,变卖书之会为读书之会。在这届书会上,众多名家汇聚安徽,开设论坛接受采访。这里,桐城报记者将记录的精彩观点加以整理以飨读者。

看点|桐城报记者黄山书会采访实录:吴晓波说经济

7月27日上午,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了一场有关中国经济的精彩访谈。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携其新书《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与书友开展对话。

访谈围绕最近十年中国经济发展与中部崛起等话题展开,使大家在回望历史中感受了国家的巨变和社会的进步。

吴晓波常年从事企业史和公司案例研究,著有《大败局》、《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等广具影响力的财经著作。他善于发现企业及其背后人物所具有的故事性,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呈现,阅读他的作品,常常令人不忍释卷。他从写作《激荡三十年》,到完成《激荡十年,水大鱼大》,全面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年风云激荡的中国企业发展史。在刚刚过去的十年,中国企业经历了怎样的蝶变?中国产业又发生了哪些变革?中部何以会崛起?如何看待创业?到底要买几套房?对于这些大家关注的话题,让我们听听吴晓波怎么说。

看点|桐城报记者黄山书会采访实录:吴晓波说经济

吴晓波与本文作者

最近十年,水大鱼大

我的新书《激荡十年,水大鱼大》,写的是2008到2018年中国企业十年的变革史。十年,在我们的人生中可能并不漫长,如果从共和国历史看,是她的七分之一;如果从中华文明史来讲,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如果回到当下生活来看的话,过去十年我们还是经历了非常大的变化。现在是2018年的7月份,有很多改变我们工作和生活的东西,在2008年时还没有,比如说,现在我们每天要在手机上要花掉3.6小时,十年前没有智能手机,那时手机对我们的控制每天不到二十分钟;十年前没有微信,连微博都没有,微博是在2009年才出现的;十年前没有天猫,京东的年销售额只有十亿元人民币,去年是一万亿,涨了一千倍;十年前没有共享单车,没有美团,没有滴滴打车,一家都没有。所以你看,今天改变我们生活的很多东西在十年前都没有。

在这十年里,我们的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我们的经济规模也不断扩大,今天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1978年的时候,中国的经济总量只有日本的三分之一,2009年我们超过日本,到了今天中国的经济总量是日本的三倍。十多年前我到美国帮助一个人写回忆录,那个人叫做章晟曼,当时他是世界银行的常务副行长,现在是高盛五人委员会的主席。他是九十年代开始到世界银行工作的,2010年退休。他说在世界银行工作的早期,所有人都用同情的眼光看着你,因为你来自后发展国家,在世界银行的心目中你是需要援助的国家,需要援助你粮食、需要援助你建水库,需要援助你建卫生设施、需要援助你建饮水设施。但是渐渐发现中国不再是一个需要援助的国家,中国成了一个输出资本、输出技术给别人的国家,世界银行看中国人的眼光变得越来越陌生。这种陌生感一方面很骄傲,一方面也会产生很大的恐惧。因为我们对今天的状况不了解,为了写这本书我跑了几个企业,我去联想,去万科,去苏宁,去腾讯,跟这些企业家们交流,他们会跟你讲一个问题,他们说,我们在创办企业的时候,前面都有一个被追赶的对象,跑着跑着你突然发现自己成了世界第一,他们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电脑公司,全世界最大的冰箱公司,全世界最大的小家电公司,全世界最大的线上电商公司,全世界最大的社交网络公司,他们前面已经没有被追赶的对象了,由此产生了巨大的陌生感。

十年前中国进入世界五百强的企业是33家,现在是115家。可见十年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去年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经常跟经济学家朋友们聊天,跟他们说我要写2008年到2018年的中国企业史,如果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它会是什么?大家给了我很多答案,这四个字是北大的周其仁教授说的,叫“水大鱼大”,意在大水养大鱼,我想它可以概括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的发展。

看点|桐城报记者黄山书会采访实录:吴晓波说经济

研究问题,最忌看表象

现在我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个发展是怎么得来的呢,诺贝尔经

济学奖得主、美国人保罗克鲁格曼说,中国人没有什么了不起,你们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我们美国人每天工作6个小时,而你们每天工作16个小时,中国人就是牺牲了享乐的时间而获得了超越,除此之外你们没有改变任何东西。保罗克鲁格曼在上海做演讲的时候,我就坐在下面,我想这位先生可能真的是到中国来少了。如果仅仅依靠比你勤奋一点的话,我们不可能走到今天,全世界勤奋的民族多得很,为什么只有我们能够做得到!

2004年,我受美国福特基金会邀请,前往哈佛肯尼迪学院开展民营企业研究。我发现美国人对于东方大国的经济崛起非常陌生,他们完全不了解,大多数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甚至没有来过中国,即便来过也只去过北京和上海,最多还知道西安有个兵马俑,对于中国,他们只有这么多印象。

哈佛有个著名的研究机构叫东亚研究中心,其创始人是费正清,他是第一个将中国和美国进行对比研究的人。我去的时候这个机构改叫燕京学社,当时的社长杜维明是一个新儒学的老师,我问他,费正清老先生在世时是如何研究中国问题的?他是从什么样的角度研究中国的?据杜维明讲,费正清说自己年轻时曾携太太去黄河边行走,看到黄水湍急的河流中一艘船正艰难前行,他认为这时看到的并不是真相。“我只有站在黄河边的悬崖上俯视才能看到,这艘船在逆流前行的时候,岸上是有纤夫在拉它的纤绳。你研究中国如果总是盯着那艘船的话,你是永远看不到真相的,你必须站在更加辽阔的环境中去看这艘船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费正清的这段话对于我的企业史研究启发很大。我觉得我们看任何一个企业的成长,都需要站在一个更宽更广的视野去看它,我们需要立足全球化去看它,我们需要展开历史的视野去看它。比如说,中国为什么会有国有企业?如果你把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美国或欧洲对比的话,你会非常吃惊,为什么在税收之外还存在一个专营收入,为什么会存在一个国资委这样的机构。可是,如果你把它放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来看的话,你就会发现它的合理性。能够用更大的视野和更加冷静的态度看待当下,这是我从经济学和企业史研究中得到的最大收益。

中部地区,何以崛起

最近十年区域经济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呢?是中部崛起。

清朝末年进行了一场改革运动,史称“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最重要的作为就是修铁路,以此促进了沿海地区的发展。过去15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基本上是京广线沿线地区和沿海地区的发展。过去40年中国的发展基本上都是以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为核心的这一带的高速的发展。但是最近十年区域经济最大的变化并不在这一块,而是中部地区大规模的崛起。

我们今天身在合肥,合肥是2016年全中国房价涨得最厉害的城市。有一个东西对合肥来讲非常重要,就是高铁。从2008年中国第一条高铁开通至今,里程数增加了186倍,现在全世界的高铁里,中国占了百分之七十。这是十年来非常重要的一个交通设施的变化。如果说洋务运动促进了沿海的发展,那么是高铁将经济的注意力聚集到了中部,促进了人口信息资源向中部地区大规模聚集。

看点|桐城报记者黄山书会采访实录:吴晓波说经济

创业之人,须有敬畏

创业是一件凶险的事。如果你要创业,我有三点忠告。第一,你必须做好失败的准备,因为创业成功是一个偶然事件,中国现在每天有1万家企业去登记注册,一年就是365万家,这些企业中的97%会在18个月中死掉,可见创业的失败率特别高。你只有“怕死”以后,才会对商业产生敬畏,你才能拒绝盲动,你才会用更加理性的方式去做这件事。第二,动机非常重要,你千万不要因为钱去创业。如果你只是觉得这里有很多钱,或者因为我能赚很多钱去创业,那是完全不能成功的。你要因为热爱才去创业,你要因为掌握了一门技术才去创业,你要因为满足一种需求才去创业。第三,创业需要组建一支精干的团队,这个团队要尽量规避那些长得跟你一模一样的人,因为每个人都会有缺陷,每个人都会有短板,水是从木桶最短的一块板流出去的,这就是创业的木桶理论。你说我会做营销,但你不懂技术;你说我是一个有激情的人,但你不懂人力资源;你说我是一个特别能融资的人,但你不会管理企业。所以,如果创业的话,你要找一些跟你有相同兴趣,却又与你的个人能力能够互补之人。

关于房子,两套足矣

1989年以来,伴随着城市化的步伐,房子在二十多年时间里,一直是居民获得财富的最大变压器。可是到了今天,中国房市的第一个阶段已经结束了。房子将越来越回归它本来的面目,它是拿来住的!

未来房市的发展将会形成多元化呈现,中国从今往后的十年将会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叫做超级城市时代,就是以北上广深为中心,形成几个大的城市带。在中西部地区则会出现几个一千到一千五百万人口的中心发展模型,这里包括合肥,它们会像“吸棒”一样把周边的人才、资金、产业全部吸走。这些在“吸棒”中心的房价具有很大的抗跌性。其他城市的房价,会在未来几年内出现非常大的分化。

对于老百姓来讲,如果你在一个城市拥有两套房子,或者你在中国大地上拥有两套房子,我建议大家就别买第三套房子,除非你要改善自己的住房条件,除此以外,如果从投资的角度来讲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它的杠杆效应已经开始急速的下降。

看点|桐城报记者黄山书会采访实录:吴晓波说经济

(图片由叶首忠拍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