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名家吳曉波西安演講:未來的路,該怎麼走?


財經名家吳曉波西安演講:未來的路,該怎麼走?



更多發現請關注 西安城記

發現身邊這座城



財經名家吳曉波西安演講:未來的路,該怎麼走?


前言 | Preface

“我這次來西安第三天,我發覺來西安次數比以前要多很多。一方面是這個城市跟我的緣分,另外一方面可能代表它現在正處在一個快速成長的時期。

法國有位歷史學家,提出一個概念叫做“歷史的時間”。比如我們在長安時期,這個城市所出現的藝術、文化、商業和政治所呈現景象代表了人類的光輝時刻。西安這些年所發生的經濟的成長,年輕人的進步,都代表著歷史的時間有可能會重新回到我們這些偉大的城市。”

9月9日在西安曲江國際會議中心,財經名家吳曉波攜新作《激盪十年,水大魚大》在康橋論壇上與1500多位讀者分享。此次吳曉波是作為康橋論壇主講人身份來到西安,而康橋論壇在全國已舉辦了56屆。


財經名家吳曉波西安演講:未來的路,該怎麼走?


演講全文約一萬六千字,本文進行部分調整

全文閱讀約五分鐘

如何看到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我跟各位一樣,都是這一輪經濟改革的巨大獲益者。有一個德國經濟學家熊彼特寫過一本書《經濟史志》,說看待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有三個角度:

第一個是理論,用理論角度來解釋國家經濟發展。第二個數據,你從數據角度來研究這個國家發展。第三個角度叫做歷史,從歷史角度研究國家經濟發展。


著名學者費振清,說:我們要站在岸邊去看黃河逆水的那個舟,看不到縴夫只看到船,眼裡是沒有那段真相的。我們能夠從一個更遼闊的視野來看中國的經濟改革,包括看今天的2018。我們這個時間段是非常長的中華民族進入到現代文明中的過程,我們還沒有進入到那個環節,還在那個過程中。


財經名家吳曉波西安演講:未來的路,該怎麼走?


▲《延禧攻略》引發廣泛討論:中國與世界的時代差距


《延禧攻略》的魏纓絡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它出生在1727年。那年,英國偉大的科學家牛頓剛剛去世,他發現了萬有引力,發明了微積分。所以,魏纓絡出生時西方剛剛進行了兩場重大的革命:第一叫做地理大發現,打通了歐洲經過大西洋印度洋進入太平洋,第二歐洲正在發動一場非常重要的科學革命。

魏纓絡出生的時候現代意義上的數學、機械學都已經建立起來了,但是你在紫禁城裡面是看不到這些歷史的變化的。

魏纓絡活了49歲,去世時,英國人亞當斯密寫了《國富論》,倫敦瓦特發明了蒸汽機,那是歐洲工業革命開始的前葉。《延禧攻略》其實是紫禁城的悲劇,我們在一個非常封閉的空間裡自得其樂,但是歷史正發生巨大變化。


財經名家吳曉波西安演講:未來的路,該怎麼走?


▲中國的現代化運動,大概從150年前的洋務運動開始

今年是2018年,如果你到日本去,會發現日本正在進行非常重要的紀念運動,今年是明治維新1868年。如果你把1868年的日本和中國做一個比較,1865年曾國藩打下了南京,開始搞洋務運動,大概來看中國的現代化運動就從150年前開始,慢慢開始中國進入到了一個告別過去向西方學習所有的制度這樣的一個過程。

但是你看150年到今天,中國仍然沒有變成一個完全的市場經濟國家,我們仍然在改革的進程中。

如果從歷史寬度來看我們今天所處的2018年,我們真的是黃河逆水行舟那個船上的一分子,這個歷史的變化改變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命運。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叫40不惑,但是我們的改革仍然有很多困惑。2018年上半年三個季度過去了,做企業的我們覺得這可能是過去幾年裡各位最困難的一段時間:外貿上遭遇特朗普的巨大狙擊,遭遇25%關稅增收;鋼鐵、水泥、煤炭的價格不斷上漲,香菜價格已漲30塊錢一斤,能不能吃上香菜是代表新中產的一個標誌。

我們一方面處在改革開放40週年的一個紀念時刻,同時我們也處在一個1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經濟危機。


改革開放帶給我們的時代

對比才能看清



1978年9月17號,四十九年後第一次有中國最高領導人訪問日本。日本坐新幹線就是我們現在的高鐵,日本當時時速是一百多,鄧小平覺得非常快。

高鐵上他對隨員說:“我今天終於知道什麼是現代化的速度了”。他去見松下新之助,他問你能不能到中國開個工廠。所以,上海001號中外合資企業是日本松下。當時,松下跟鄧小平說我能夠幫你做什麼事,鄧小平說你能否幫我做個科技研發,北京到了冬天燒煤球爐,居民易煤氣中毒,能不能想辦法不讓他們中毒……

鄧小平到日本去拜託他們資金投資中國,這叫什麼?叫開放。農民允許他們聯產成本責任制把土地承包出去,然後在國有企業裡面搞自主權的讓利改革。改革開放1978年,就是這麼開始的。到2008年,中國成為中國全球的第三大經濟體。


財經名家吳曉波西安演講:未來的路,該怎麼走?


財經名家吳曉波西安演講:未來的路,該怎麼走?



最近,我寫激盪十年時心情比10多年前寫激盪30年複雜得多,為什麼?就好像這個書名一樣水大魚大,水大說明我們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經濟規模在不斷擴大;魚大是我們出現了很多優秀的企業,產業規模不斷在擴大。

在水大魚大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非常宏大的場景。但是,另外一方面你會發覺水大魚大,最終會造成水對自我的存在產生重大的質疑和不確定性,周邊的水域對中國經濟規模的擴大也有巨大的不適應性。然後,魚不斷擴大所造成的結果,是每一個魚對自己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對自己所要面向未來進行的發展會產生巨大的陌生感,跟我們一個人成長一樣。


財經名家吳曉波西安演講:未來的路,該怎麼走?



昨天有一條新聞,紐約時報說馬雲同學明天要退休。我認識老鄉馬雲老師差不多18年了。當時,馬雲說他也不知道,阿里在很長時間不知道怎麼賺錢。

後來,這家企業由一家網上集貿市場變成了一家社會企業和國家企業。在歐洲和美國都找不到這樣,它像章魚一樣滲入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環節,甚至它對很多行業的滲透能力超過了我們的想象。

因為,他掌握了今天中國的互聯網金融的工具和巨大的用戶基礎。為什麼這些互聯網公司敢呢?因為他們掌握了新的金融工具。

前兩年中國搞跨境電商,我們國家一個副總理到這家企業做調研,我發現很恐怖的事情,中國大量的跨境電商業務是通過這些B2B公司出去的。所以,他掌握的數據,他掌握的中國商品的出口的真實數據超過了國家統計局。

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到我們在座的各位,我們今天很多創業者。所以今天中國所發生的企業國事,這些創新和迭代,在全球商業史上都是非常傳奇的,所以這就是我們今天所面臨的巨大的陌生感。



改革開放的那個關鍵節點

為何大家都買固產



今年是改革開放的40週年,你從企業歷史方向來看,你會發現四十年改革並不是一個邏輯結果,它經歷了一些非常長波段的經濟改革,它可以分為四段:


財經名家吳曉波西安演講:未來的路,該怎麼走?



第一個週期1978—1992年,特點是什麼呢?發展是硬道理,摸著石頭過河,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好貓,中央財政長期撤出,地方政府長期發展,這是自下而上的增量改革

1978年中國只有一種所有制企業叫國有企業,到1988年的時候民營企業的用工數量歷史上第一次超過了國有企業,外資企業開始出現。所以,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成為中國產業經濟的兩個大的增量,叫增量改革。

第二個階段,1993—2003年叫做整體配套機制改革,是朱鎔基時期。他是過去40年對中國經濟改革做出最大貢獻的政治家,同時也是到今天引起最大爭議的政治家。因為,他改變了中國經濟改革靠市場來驅動的基本邏輯,把改革的主導權重新掌握到了中央政府的手上進行了自下而上的整體改革。

第三個時期就是2003年—2013年,叫外延擴張時期。人民幣泡沫化從2003年開始,2003年我們廣義貨幣總量不到20萬億,到2012年底我們廣義貨幣總量將近100萬億,去年167萬億,15年時間我們廣義貨幣總量增加了8倍。

這基本上就是全國房價上漲的速度,所以為什麼過去那些年買了房子的朋友們抵抗住了貨幣泡沫化。

財經名家吳曉波西安演講:未來的路,該怎麼走?


2013年我們進入到了第四個時期,我們產業改革和消費升級成為了新的變革的訴求。在過去40年裡,我覺得中國還是非常細膩,我們今天在座的每一個人回想過去30、40年的人生,我們確實跟歐美人比,我們經歷了更濃縮的財富爆炸期。

未來十年,中國中部的中心城市發展非常快,未來10年中國將發生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超級城市運動,什麼意思呢?

在中國中部地區出現一些以千萬級人口為中心的這些城市,這些城市包括我們西安。美國到今天1000萬人口的城市兩座,一個紐約,一個洛杉磯,中國未來大概在16座—19座。

未來,大家要做些什麼?

一個新的未來


中國新中產,大概有2.3-2.5億。今天中國的商業環境是狂飆的時代,非常像1920年代的美國和1970年代的日本。今天中國年輕人越來越喜歡本國的文化和文明,大家越來越自信,然後這部分人群會極大地增加。

你問我,2018年以後中國產業變革的動力是誰呢?就是一個字,人!

如果到2030年中國的中產階級人口超過4.7億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中國的新中產人口相當於美國+日本人口之總和。所以未來中國的產業發展的決定權仍然在我們每個人自己的手上。

今天在未來的10年內,中國很多50後、60後的朋友們,我跟他們建議兩件事情:

財經名家吳曉波西安演講:未來的路,該怎麼走?


財經名家吳曉波西安演講:未來的路,該怎麼走?


第一件事情,一定要拿出我們資產中一部分,大概在15-20%左右。拿著這筆錢跑在馬路上去找一個跟你20年前長的很像的人,兩眼冒著夢想,願意為未來不惜一切投入生命,無比熱愛金錢的朋友,把錢拜託給他們。

這幫臭小子跟你20年前一樣不靠譜,今天中國每天有一萬家企業創業,一年365萬家企業創業,中國每年的破產倒閉企業250萬家,也就是中國所有創業企業中的97%在18個月裡面死掉。但是,你還是要義無反顧的把你的錢拜託給他們,因為他們就是未來革你命的人。因為在未來10年你要享受中國增長的紅利,就是我們今天的80後、90後,包括00後讀大學的這一幫朋友們,他們在產業上巨大的投入。


財經名家吳曉波西安演講:未來的路,該怎麼走?


|康橋論壇活動現場|


第二件事情,我們今天在座的50、60朋友們,你們要學習怎麼樣花錢,這件事情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我大學時候接觸過一個學派,這個學派影響了我的一生叫做存在主義,波伏娃這一批法國學者在1950年代創立了一個學派叫存在主義,存在主義有一個原始命題,叫做“人獲得自由意味著什麼”?

這個對今天50、60後的朋友們特別重要,因為過去20多年裡我們通過自己一生的努力獲得了財富,財富所需要購買的東西是什麼?那個東西不叫做財富,如果你用財富不斷去購買財富的話,那你就是財富的奴隸,財富要購買的東西叫做自由:時間的自由、身體的自由、思想的自由,開始有購買別人時間的自由。

所以,獲得財富意味著我們叫部分意義上獲得了自由,接下來你要用這個自由對你來講意味著什麼?

你有沒有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加的優雅,你有沒有用更多的時間去補充人類文明在過去幾千年來所形成的東西,這個是我們今天很多中產階級和高淨值人群所需要解決的問題。


尾聲


財經名家吳曉波西安演講:未來的路,該怎麼走?



1978年時,一次長達十天的重要大會議後,吳敬璉老師得出兩個重要結論:第一,東歐的市場社會主義改革是失敗的,中國要走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道路。第二,這兩個東歐同志,告訴我們說任何一個國家經濟改革的成功,是建立在社會體制改革前提下。


這句話在很長時間被我們所遺忘——因為,大家認為當經濟發展以後,國家自然就會好起來,自然會成為一個民主的、自由的、普世的國家。

很可惜,1979年時有人告訴我們它不會自動到來。如果我們再來回望過去中國經濟改革,什麼時候是成功的呢?並不是有多少高樓,高鐵到底有多快——這些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由對每一個人意味著什麼,我們企業家有沒有自由的權力,我們的高淨值人群有沒有自由的權力,我們每一個老百姓是不是讀得起書、看得起病、住得起房、老有所依。

一個更公平更自由的國家是中國經濟改革所要追求的目的,而這個目的它是不會自動到來的,未來10年裡仍然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通過極大地努力才能夠達到那個終點。

很高興在西安見到大家,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