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溯源古人師道

黃宗羲《與陳乾初論學書》中記載:漢、晉時期,每年八月二十七日

孔子誕辰日這天,皇帝都要率領文武官員去祭拜孔廟,還要邀請“國子學”“太學”的經師入宮“布席函丈(教師)為飲食之客,席間詞賦其娛”。看到皇帝在這天祭孔、請老師們吃飯,各地官府也紛紛效仿,這天除了祭奠孔子,也要“置休經師,授束脩”。


教師節,溯源古人師道


從這個意義上講,當時雖沒有確立孔子誕辰日為教師節,但教師已開始享受節日休假、會餐、發福利待遇了。在一定程度上說,古代也是有教師節的。古代的教師節就是每年農曆的八月二十七日,這天是聖人孔子的出生日。


古代的父母帶著孩子去十私塾報名讀書,不僅要向私塾老師行叩 拜之禮,還要向孔子的牌位行叩拜大禮。在古代,無論是道教還是儒教,都把孝順親人尊敬父母放在首要位置。尊師之道在古人眼裡是十分重要的事情,“生則謹養,死則敬祭,此尊師之道也。”《呂氏春秋·尊師》裡這樣寫道。

古時教師節活動


古代的教師節雖然沒有像現在這樣有法定的日期,但據史料記載,在古代每年的這個日子,皇帝就會率領眾文武官員前去祭拜孔子,各個地方的文人雅士也會相約去祭奠孔夫子。

唐宋時代,農曆八月二十七國都和各州、府、縣都要舉行孔子誕辰祭典,主祭者為地方首長,朝廷由皇帝親臨主祭。當時的祭典非常隆重。國子監、書院以及州、府、縣也要從本地學校的學長(主持學習事務的教師)、學正(做訓導工作的教師)中選拔成績突出者為司業,報送朝廷,這些“先進教育工作者”最高可獲賞銀500兩。


教師節,溯源古人師道


到了清代,八月二十七這天,不但祭典孔子的規模和範圍愈加宏大,還將提高各個書院、學府、監院教師的薪金,成績卓著者在這天最高的會授予八品職銜,提升為院長、監院、掌教、館師等。清代許多著名學者如顏元、阮元、惠士奇等就是在那時得到的提拔。

民國時期,我國也有段時間把這個日期定為教師節。即使1985年後定9月10日為教師節,也有相當一部分專家學者建議把孔子的生日定為教師節。


古代如何給教師表示心意?


古代的啟蒙學塾分為私塾、家塾、義塾三種類型,“在家塾中,老師的收入大致包括束脩、膳食、節敬等三部分。在每年特定的節令,或者一學年開始或結束、或者學塾開辦或關閉的時候,東家往往會向塾師致送銀錢或禮物,這被稱之為“節敬”。

有一些私塾,明文規定節敬和膳食都包括在束脩之內,在節令時也就不再另行致送。還有一些私塾,平時並不向塾師支付束脩,而在節令時支付。這時支付的束脩,就有了束脩和節敬的雙重意義。


教師節,溯源古人師道


在所有的節敬中,贄敬或贄見之儀是最基本的。贄敬或贄見之儀是拜見之貲,也就是學生第一次進學拜見老師敬呈的禮物,一些地方俗稱“拜見”。節令或塾師生日時可以不送禮,但第一次進學從師,贄見禮是必不可少的。學童第一天入塾,按傳統習俗,先向孔子神位跪下磕頭,後跪拜塾師,並獻上“贄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