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父親,認了那個賣保健品的騙子做乾兒子

本文轉載自咪咕閱讀(cmread365),作者許正經



我的老父親,認了那個賣保健品的騙子做乾兒子



我的老父親,認了那個賣保健品的騙子做乾兒子


我們都低估了一個老人願意為“陪伴”買單的決心......

我的老父親,認了那個賣保健品的騙子做乾兒子


曾聽一位在在藥監局做稽查工作的朋友說過一段經歷。

“有次我們接到舉報,說有個非法組織向老年人兜售保健床墊。當我們來到這家位於某集貿市場倉庫二層的公司裡時,都被鎮住了。

現場的氣氛完全就是一個聯歡會,一個個平常看著十分靦腆的老太太們,一個接一個上臺唱歌。沒錯,不是騙子在臺上巧舌如簧給大家洗腦,而是老頭老太太們自發地上臺表演!

看到這一幕的我們,簡直哭笑不得。騙子們儼然把這個違法巢穴搞成了一個老年人俱樂部,老頭老太太們特別願意去,裡面歡聲笑語一片。

不誇張地說,老人們在這裡得到的歸宿感,甚至比在家裡都多。

“騙子比兒子親,兒子光想花我的錢,騙子才關心我的身體。”

在家裡得不到關懷的老人們,在這個賣保健床墊的公司裡得到安慰,一個個都十分信任這裡的銷售員。在我們事後慰問老人們時偶然間聽一位老人的兒子說起:“我爸,當時還認了那個騙子當乾兒子,紅包都封了!”

我的老父親,認了那個賣保健品的騙子做乾兒子

老人們退休在家,生活單一空虛,身體不好,時常感到兒女照料疏忽,他們比一般人更加關注健康。

“只要對身體有好處,多貴的保健品我也願意買。”在這樣的情緒下,老人們被騙子哄得團團轉,家裡保健品堆成山,辛苦節儉一輩子的錢就這麼花完了。

這件事上更諷刺的是,在老人們遭遇保健品騙局的時候,作為兒女的我們只會一味跟老人們講「衛食健字」、講「生產許可證」、講「網站域名備案」、講「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

可惜的是,這一套說服不了老年人。

於是兒女開始不耐煩,甚至不顧他們的感情,大聲斥責他們上當受騙、浪費錢。

而此時那些所謂的不法商家正在做的是什麼?

他們組織各種活動,投入大量情感,讓老人得到傾訴和陪伴。於是老人們紛紛掉入圈套,自覺自願花費多年積蓄購買各種保健品。

騙子確實應該譴責,但兒女們疏於陪伴,卻也是卻老人被騙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我的老父親,認了那個賣保健品的騙子做乾兒子


我的老父親,認了那個賣保健品的騙子做乾兒子


電視劇《老有所依》講的正是老年人迷信保健品上當受騙的故事。

劇中有這樣一幕,一位退休前是機關幹部的老太太,孩子工作體面,生活條件優越。而理應享受天倫之樂的她,卻因早已習慣了工作時“呼風喚雨”的領導生活,無法接受退休後巨大的心理落差,她想要證明自己仍然是個有能力的人。

於是,當騙子用高收益忽悠她購買保健品時,她毫不猶豫地拿出自己每個月的養老金,全部買了保健品。

按照對方的承諾,買的越多,回報越高,在第一次購買2000元的保健品後,騙子果然返還了4000元,於是嚐到甜頭的老太太第二次更加無所顧忌地買了6000元,滿心歡喜等著騙子承諾的12000元到賬,卻只等來騙子公司被查,集體跑路的噩耗…...

於是,發財美夢一夜泡湯,老太太的心情也受到很大的打擊。


我的老父親,認了那個賣保健品的騙子做乾兒子


電視劇《老有所依》劇照

我們總以為,強調“面子”的,只是那些還在摸爬滾打的年輕人,老人們都一大把年紀了,還在乎什麼面子?

其實這樣的想法是大錯特錯的。

就像電視劇中的那個機關領導老太太,上當受騙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為了“面子”——“我工作的時候天天指揮別人,退休在家也要做家人面前說得上話的人......”而證明自己能力最好的辦法就是投資賺錢。

其實,退休在家的老人們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社會”,有人際關係的地方怎能沒有攀比?

就拿參加騙子們組織的“俱樂部”來說,一起參加的都是鄰里鄰居,“隔壁張大爺平時花錢可比我小氣多了,他都買了,我能不買?再說了,人家銷售員天天陪我們聊天給我們上課,還送了那麼多小禮物,買他點東西就當還他個人情,怎麼了?”

這樣的說辭,讓子女們都覺得老人不可理喻,明擺著上當受騙,卻怎麼也勸不住。於是人們開始尋求各種阻止老人買保健品的辦法。有些人為了騙子不再上門推銷,沒收了家裡的大門鑰匙,老人要出門還得找他們拿鑰匙。

甚至還有讓老人們把退休金和養老金盡數打到自己卡上,每月只將生活費給老人,心想老人們身邊沒有錢,自然也就不可能被騙錢了。

諸如此類看似“為老人們好”,實則剝奪人生自由和財務自由的例子不勝枚舉。

誰曾想,小時候父母的那句“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盡然被自己反過來用在他們身上。

我的老父親,認了那個賣保健品的騙子做乾兒子


我的老父親,認了那個賣保健品的騙子做乾兒子


記得海清主演的電視劇《女不強大天不容》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海清擔任主編的報社有次發表了一篇內容為“如何勸止老年人購買保健品上當受騙”的專欄文章,獲得了很好的反響。編輯們在開會時討論起這篇文章,紛紛表示自家老人都曾受上過這樣的當,自己百般勸阻,老人就是不聽。

這時,一個在報社實習的年輕記者一臉不屑地轉身離開。小記者剪著一頭男孩的短髮,穿著中性,言辭犀利,一看就是個叛逆小青年。老編輯們出言責怪年輕人沒有禮貌。可海清卻看出她似乎非常不同意老編輯們所說的觀點,讓她有話直說。

我的老父親,認了那個賣保健品的騙子做乾兒子

電視劇《女不強大天不容》劇照

小記者轉頭指著其中一個男編輯的手腕說“你這塊表得值好幾萬吧”,又指指另一個女編輯的包說“你這個名牌包也不便宜吧”。

“怎麼你們買表買包一次花上好幾萬的時候沒覺得那是亂花錢,輪到父母買幾千塊錢保健品就心疼得跟什麼似的,再說那錢本來就是老人自己的錢……”

在座的有人反駁道:“我們那不是怕老人上當受騙心裡難過麼。”

上當受騙是誰告訴他們的,還不是你們這群做子女的?如果那些保健品吃了對身體有害,你們阻止老人買這沒問題。可是很多保健品即便沒有什麼神奇的功效,至少吃了對身體沒害,老人們心裡以為買到好東西,正吃的開心呢,你們上去就說這東西沒用,外頭就賣幾十塊錢,你們讓花了好幾千冤枉錢的老人們怎麼受得了?”

“這事換作是我,父母要買保健品,甭管多少錢,幾千幾萬,只要對身體無害,他們要買我絕不攔著!因為這是他們的錢,他們愛怎麼花就怎麼花,只要他們買了心安,

還有你們嘴裡所謂的‘騙子’三天兩頭跟親兒子似的陪他們說話,逗他們開心,老人們花錢買了你們應該做卻沒做到的事情,你們有什麼資格譴責他們?

說完這些,大家開始面面相覷,都低頭不再說話。

我的老父親,認了那個賣保健品的騙子做乾兒子


其實我並不完全贊成電視劇中那個叛逆的小記者所說的話,

完全的縱容既高估了不法分子的道德底線,也低估了一個老人願意為“陪伴”買單的決心。不少在日常交往中無意中透露的家庭信息甚至會危害一家人的安全。

儘管不以為意,這段話卻深深地留在了我的心底。我想是因為她說出了小時候我想說,卻沒能說出的話,只不過現在是將“孩子”的立場替換成了“老人”。

小時候,我們都曾無數次反抗過父母對自己的干涉,曾經的年少無知、任性草率,做事不顧後果,父母為了保護和教育,或許沒收過我們的手機,或許逼迫我們上許多不想上的補習班,又或許不許我們跟他們眼中不務正業的人交往。但是隨著慢慢長大,我們可以用叛逆和爭吵一點一點地從他們手中奪回對自己人生的掌控權。

而今,與當時能夠積極對抗父母的我們不同的是,他們已經老了,正如中國那句古話所說“老小老小,越老越小”,他們從強勢變成弱勢,從堅強變得脆弱,他們也會糊塗,也會任性,也會不負責任。


我的老父親,認了那個賣保健品的騙子做乾兒子



但所幸,我們也已經長大,變得成熟。

我們能夠選擇,怎樣在情感傷害最低的情況下,告訴他們吃那些“神藥”並不能讓你長生不老;

我們能夠選擇,下個假期放棄跟朋友出國旅遊的計劃,回家陪他們嘮嘮嗑,給他們捶捶腿,而不是讓騙子們代替我們做這些;

我們能夠選擇,在他們買了我們印象中毫無用處的東西時,不急著訓斥他們,而是告訴他們“如果您需要這些,我可以買了送過來。”

正如龔培德在《父親母親》中所寫的:

“其實,做父母的既不求兒女的高官厚祿,也不求兒女奉上的山珍海味,他們從不會向兒女索要什麼,在他們心中要兒女平安幸福地生活,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回報了。當我們走過人生許多的路途,當我們也望著天邊的夕陽的時候,我們才會體會到這種感情。”

有時,我真希望父母能夠永遠保持“任性”,而不是令人心疼的“懂事”,至少這代表他們仍然迫切地需要我的遷就和照拂,至少這樣我的放心不下會督促自己儘可能多地陪伴他們。

我們能為父母做的已經越來越少,別讓他們成為那個給予我們最多,卻被我們忽略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